湖南省龙山县中医院 湖南龙山 416800
【摘 要】目的:探讨平喘方加味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门诊及住院哮喘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平喘方加治疗。经治疗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并在治疗1年后对患儿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康复状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哮喘发作频率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哮喘发作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FEVl和PEF均显著提高(P<0.05),研究组治疗后FEVl和PE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IgE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Ig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喘方加味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凇,能够提高近期和远期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哮喘;平喘方;沙美特罗氟替卡松
小儿哮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疾病。该病好发于夜间及清晨,患儿多表现出反复发作性咳嗽、气促、喘息及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小儿具有较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其在临床上表现出的症状往往更为复杂,给临床预防及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临床西医认为哮喘的发病机制多与周围环境、生活习惯及患儿的特殊体质有关。中医辨证将哮喘归属为“哮病”、“喘证”、“疲饮”等范畴[1],认为其病因在于肺脾肾不足致使宿痰内伏于肺,外邪引动肺中宿痰,导致宿痰阻滞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终成此病。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西医用于控制哮喘而普遍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治疗方式简便,药效作用发挥快,但长期使用会有较多的药物副作用,难以为患儿家属接受。祖国传统医学在治疗哮喘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哮喘症状,还能增强患儿的机体免疫力。但中医疗法药效作用较为缓慢,患者的依从性不佳。本研究以中医整体思想为指导,采用平喘方加味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小儿哮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门诊及住院哮喘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自愿的条件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5岁-11岁,平均年龄(7.3±1.5)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3.8±1.1)年;湿疹史23例.过敏史31例;对照组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6岁-11岁,平均年龄(7.7±1.6)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3.5 4±1.2)年;湿疹史25例,过敏史3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既往病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本次研究所有患儿诊断均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中有关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上海市中医病症诊疗常规》[3]中的有关肺气亏虚、脾气亏虚、肾气亏虚诊断标准,患儿肺听诊均以哮鸣音为主,发病处于哮喘缓解期,未出现气急、咳嗽、促喘等表现,年龄3-16岁,均在患儿监护人知情前提下,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且患儿均能配合完成治疗疗程。排除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肝、肾、造血等系统原发性疾病患儿,排除近期已接受其它哮喘治疗患儿,排除对治疗药物过敏者,排除不能按医嘱服药完成治疗患者。
1.3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注册证号:H20090240,生产厂家:英国GlaxoWellcomeUKLimited,规格:50ug/100ug/泡),2次/d,吸入。研究组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平喘方加味治疗,组方:苦参10g,白果、杏仁各5g,炙麻黄、全蝎各3g。随证加减用药,喘急者加白鲜皮、僵蚕、地龙;咳痰者加桑白皮、葶苈子;喉核赤肿者加射干、牛蒡子;便秘者加大黄、全瓜蒌;厌食者加鸡内金、山楂、麦芽;偏寒症者加半夏、细辛、射干、紫苑;偏热症者加桑白皮、黄芩、地骨皮;全方以水煎服,每付两天,每日三次,以五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
1.4观察指标[4]
经治疗后,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采用FEVl、PEF等指标评估患者肺功能改善状况,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外周血IgE计数,详细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1年后对患儿进行随访,比较分析患儿的哮喘发作和康复情况。
1.6疗效评估
参照执行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1998,试行)中的相关标准:以患者临床症状得到完全解除,或偶尔伴有轻度发作但无需用药即可缓解,双肺无哮鸣音,FEVl(或PEF)提高值>35%,或FEVl治疗后增加>80%为临床控制标准;以患儿哮喘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双肺哮鸣音消失或偶尔出现,FEVl(或PEF)提高值25%-35%,或FEVl治疗后增加60%-80%为显效;以患儿哮喘临床症状得到一定改善,双肺哮鸣音显著减少,FEVl(或PEF)提高值15%-25%,为好转;以患儿临床症状、FEVl(或PEF)检测值未得到任何改善或出现加重为无效。
1.7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值以(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不同时间比较采用方差F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疗效评估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2.3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后FEVl和PEF均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组间肺功能指标比较中,研究组治疗后FEVl和PEF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2.4实验室检测
治疗后组内比较中,两组IgE均出现显著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中,研究组治疗后不同时间IgE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IgE比较
2.5用药安全性分析
两组治疗期间血常规、尿常规等临床检测,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在临床上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已然成为当前影响公共卫生健康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5]。小儿哮喘是儿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其发病以气道高反应性为主要临床特征,多伴有气促、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病情反复发作,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安全。临床治疗多通过激素类药物吸入控制哮喘发作症状,但患儿对吸入治疗的配合度较低,且其具有耐药性特征,停药后病情易反复发作,对患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6]。
现代临床研究表明,哮喘发作不仅与患儿自身内环境紊乱有关,还与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参与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中医药在小儿哮喘的临床预防治疗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经验,其立足整体,根据脏腑阴阳气血的变化辨证治疗,与局部激素吸入治疗相比,具有更为全面的治疗优势。本次研究所用平喘组方中,以麻黄为君药,具有宣肺平喘、散寒发汗之功效;以全蝎、白果为臣药,具有敛肺定喘、止咳化痰之功效;杏仁性柔润,可消麻黄之刚烈,具有降气化痰之效,二药合用可提高平喘润肠、镇咳祛痰之效;苦参为使药,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效;白鲜皮具有平喘之功效;另外,川贝、射干、桔梗等药具有止咳平喘、润啼化痰、祛风定喘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麻黄中的麻黄碱类有效成分能够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具有解痉止咳的作用;白果中的黄酮类成分,能够通过调节淋巴细胞Th1/Th2的平衡,诱导EOS的凋亡发挥治疗哮喘的作用;全蝎能够加快肺部血液循环,缓解支气管哮喘症状;杏仁中的苦杏仁甙,对呼吸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平喘镇咳的作用;苦参中的苦参碱通过激动β受体,具有抗过敏的作用。总之,平喘方加味联合传统药物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可发挥协同的效果,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孝喘防治指南(支气管译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9
[2]中华医学会几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修订)[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10):745
[3]白美茹.虞坚尔.闵伟福.等.补肾固表平喘膏方与激素吸入对比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4,32(4):100—104.
[4]冯叶维.超声与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6,4(15):52-53.
[5]吴杰.虞坚尔.薛征.平喘方加味治疗小儿哮喘发作期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28(10):3012—3014.
[6]乔赞.易蔚.平喘汤治疗痰瘀证小儿哮喘的临床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9(1):156-159
论文作者:吴才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5
标签:哮喘论文; 患儿论文; 加味论文; 两组论文; 小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疗效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