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 山东 郯城 276100)
【摘要】 目的:观察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采用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ml,平均(4.06±1.43)ml。术后3dVAS评分低于术前,病椎前柱高度高于术前,Cobb角低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占11.48%。结论: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椎体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单侧穿刺
【中图分类号】R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4-0182-02
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是骨质疏松症常见并发症,近年来,骨质疏松症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可导致患者胸背部及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少数患者可形成后凸畸形[1]。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传统的治疗手段是卧床休息、口服止痛剂及钙剂等方法,但长期卧床可导致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及褥疮等并发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具有良好疗效和极低的并发症发生率,目前已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治疗方法,该手术创伤小,局麻下进行,手术时间短,绝大多数老年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均可耐受[2]。2013年3月~2015年5月我们对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单侧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整体效果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1例,均符合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均行MRI及CT检查确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排除脊髓及神经根损伤。61例患者中男24例,女37例;年龄 62~80岁,平均(68.71±10.34)岁;单一椎体骨折50例,两节及以上椎体骨折11例;病程2~100 d;有跌倒史37例,有扭伤及咳嗽病史20例,无外伤史4例;临床表现为腰背部疼痛61例,腰部活动明显受限51例,翻身、起床困难23例;合并糖尿病27例,高血压31例,心脑血管疾病19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方法
术前以软枕垫高病椎并复位,术中取俯卧位,采用C形臂透视确定病椎及椎弓根位置,采用经椎弓根入路,2%利多卡因穿刺浸润麻醉,采用KMC椎体成型导向系统。在C形臂监护下,椎弓根投影2点(10点)处为进针点,沿椎弓根进入病椎,针尖抵至椎体前中1/3交界处,去除导针更换工作套管,沿工作通道置入球囊,X线透视下缓慢注入显影剂扩张球囊,当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停止加压,抽出显影剂并退出球囊。利用推杆将骨水泥推入病椎,骨水泥沿骨小梁间隙浸润至骨皮质为止,若发现骨水泥浸润至椎体后缘则停止推注。骨水泥硬化后,旋转灌注管拔出套管,局部按压10 min。术后患者取仰卧位压迫止血6 h,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下肢感觉、运动情况,术后1 d病情平稳后可床边站立或行走,复查胸腰椎X片,术后2~3 d出院。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值越高疼痛越剧烈。(2)治疗后VAS为0~3分为优,VAS为4~6分为良,VAS>6分为差。(3)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 d测量病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背部疼痛消失54例,背部疼痛缓解7例。骨水泥注射量为3.0~5.7 ml,平均(4.06±1.43)ml。术前VAS评分为(8.04±2.27)分,术后3 d为(2.90±0.73)分,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病椎前柱高度为(15.0±2.1)mm,术后3 d为(25.0±2.4)mm,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为(20.1±4.3)°,术后3 d为(10.4±2.9)°,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病例随访1~37个月,未见临近椎体再次骨折,未出现椎体明显塌陷,并发肱骨近端骨折1例、髋部骨折1例,予以手术治疗。骨水泥渗漏7例,占11.48%。
3.讨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改良与发展,1999年美国Berkeley骨科医生Mark Reiley研制出一种可膨胀性扩骨球囊,该技术采用经皮穿刺椎体内气囊扩张的方法使椎体复位,在椎体内部形成空间,这样可减小注入骨水泥时所需的推力,而且骨水泥置于其内不易流动[3]。这种方式和常规方式相比,两者生物力学性质无区别,临床应用显示其不仅可解除或缓解疼痛症状,还可以明显恢复被压缩椎体的高度,增加椎体的刚度和强度,使脊柱的生理曲度得到恢复,并可增加胸腹腔的容积与改善脏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002年,美国开展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就有38000台,经皮后凸成形术有16000台,主要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报道的疼痛缓解率均超过90%,出现严重并发症少,它们良好的疗效和较高的安全性得到了广大医生和患者的认可[4]。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椎体,可恢复病椎的高度,增加椎体内空腔的体积,注入相对较多的骨水泥,以减少后期的高度丢失。对于新鲜的压缩性骨折复位效果较好,但对于陈旧性的压缩骨折复位效果欠佳[5]。
单侧穿刺进行椎体成形术,与双侧穿刺比较,减少了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医患射线暴露时间,但疗效大致相同[6]。有研究结果显示,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时,两侧椎体刚度可同时得到显著强化[7],因此,单侧穿刺如骨水泥填充超过中线,可不行对侧穿刺。为便于手术操作,我们一般常规采用左侧穿刺,单侧穿刺应加大内倾角,但容易损病椎弓根内侧缘,有脊髓损伤的风险,因此不能过度追求。对新鲜脊柱压缩性骨折,球囊撑开后可明显增加椎体内间隙,弥散效果较好,如骨折超过一周,肉芽组织在椎体内形成,则弥散效果较差,骨水泥不能或只能勉强越过椎体中线,因此对于亚急性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建议行双侧椎弓根穿刺。但在术前应做详细影像学(X线、CT、MRI)检查以了解椎体后缘骨皮质破坏程度,判断椎弓根是否完整;术中要对椎体及其邻近结果的解剖有清晰的认识,熟练将椎弓根钉置入;穿刺时根据正侧位透视调整进针点及进针角度,避免穿入椎间盘或进入椎管;标准的椎弓根进针点为椎弓根投影2点或10点处,但对于重度骨折患者,按照标准进针点穿刺可能会穿破上终板,可在椎弓根投影点中下缘(即“3~4”点或“8~9”点)处进针;根据椎体的压缩形态或术前CT适当调整进针方向,若上终板压缩明显,进针应偏向尾侧,下终板压缩明显,则进针偏向头侧;在骨水泥注入时首先注入一定剂量骨水泥,在椎体前缘及上终板内形成一个壁,稍等片刻待骨水泥凝固后再推入适量骨水泥,这时骨水泥就不会渗漏,如发现有渗漏趋势时,可暂停30s,稍微退出灌注管,再次缓慢注射,且术中不能过多追求骨水泥的填充量,一次手术不宜超过3个椎体。
综上所述,单侧穿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疗效好、手术时间及X线暴露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能在短时间内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学组,经皮椎体成形术操作技术专家共识.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2):1186-1189.
[2]唐盛辉,李斯明,周子强等.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高位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3,21(16):1601-1606.
[3]Asenjo JF, Rossel F. Vertebroplasty and kyphoplasty: new evidence adds heat to the debate. Curr Opin Anaesthesiol, 2012, 25(5):577-583.
[4]杨光远.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中上部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5,13(2): 217-219.
[5]李菊根,廖壮文,范子文等.单侧与双侧椎弓根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3,13(6):531-533.
[6]张洪涛,关家文,孙海涛,等CT联合C臂机引导下椎体成形术在中上段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7):163-165
[7]陈柏龄,谢登辉,黎艺强等.单侧PKP骨水泥注射过中线分布等压缩性骨折椎体两侧刚度的影响[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2):118-121.
论文作者:王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0
标签:椎体论文; 水泥论文; 术后论文; 成形术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性骨折论文; 腰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2月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