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阐述论文_胡新耀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阐述论文_胡新耀

新疆水清木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市 8300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框架结构以其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及坚固耐用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中。本文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以其结构承载力大、结构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施工效率高、耐火性好、造价低等诸多优势,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推动了建筑施工整体质量与实力的发展。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概述

1.1混凝土框架结构概述。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指“由楼板、梁、柱及基础四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框架结构适合多种建筑生产工艺,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科学合理设计的框架结构,不仅强度高,而且抗震性能好。框架结构承受水平力能力有限,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遇到强烈地震会引起水平位移,从而导致建筑非结构构件比如填充墙等的损坏。框架结构一般用于多层建筑和30米以下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形式根据承重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纵横向框架混合承重三类,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一般在设计时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

1.2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设计概述。在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建筑物的不同的使用功能,在建筑类型的设计要求和设计标准上进行明确界定,结构设计必须满足抗震要求,要根据不同的结构类型、建筑物高度、所在地区烈度综合考虑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设计时要进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计算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提前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案,综合各方面因素,确保方案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对整个建筑工程造价和施工技术进行可行性判定。全面做好结构设计阶段的质量管控,采取最有效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加强质量控制措施,在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的基础上,确定最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模式,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2建筑工程中框架结构施工的技术要点

2.1结构的抗震等级设计。当前建筑工程朝着高层以及超高层的方向开展,给建筑工程的框架构造特性带来了新的要求。高层建筑在竖向构件和构成方面带来了逐层累积的重力以及载荷,需要大尺寸的柱体和墙体来支撑。结构设计中,建筑的抗震等级设计要依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相符合,甚至要更高标准。设计中考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根据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相应的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建筑的构件还需求接受地震载荷以及风载荷等荷载,而且这些载荷都属于非线性的竖向散布载荷,而且对建筑高度的敏感水平较高。需要注意的是,框架结构一般都采用了填充墙,结构的实际刚度超过计算刚度,计算周期比实际周期大,测算的地震作用效应偏小,必须对结构的计算周期进行折减,才能使结构更安全。

2.2钢筋施工技术。外挑梁的钢筋设置。根据功能设计的要求,一般经常在框架梁端外设计挑梁,因为框架梁和外面挑梁的实际荷载力不同,因此设计时应根据他们不同的断面尺寸,作出合理的裁截,要完全让主筋伸展到挑梁中,确保形成一个主体,确保水平荷载力;框架边边柱顶配筋。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在框架结构设计时,横梁上的钢筋要全部伸入到柱子内延伸到横梁下边,柱内一部分钢筋要伸到顶端一部分钢筋伸到横梁内,使钢筋完全吻合交叉,不能出现因设计计算失误导致柱角纵筋不能完全伸入梁内的现象,给工程埋下质量隐患;框架梁、柱箍筋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要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对框架梁、柱箍筋加密区的最小箍筋直径和最大箍筋间距作出的规定,框架梁、柱箍筋加密区最大间距和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都要完全符合。当框架梁出现纵向钢筋超筋时,在梁端要适当增加抗剪承载力,以更好的加强抗震作用。焊接施工前,要根据操作标准做好焊接实验工作,每一批钢筋都严格检查,做好取样力学实验,并对焊接的质量进行抽查,确保质量过关。

2.3模板施工技术。模板安装时,模板周边要进行刨边保持平直,接缝严密,模板和支架要保持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模板安装和浇筑混凝土前检查模板及其支架的稳定性,在浇筑模板时,可能出现墙根移动现象,要在模板内侧置放钢筋头,增强模板精确性和稳定性,浇筑时在缝隙中添加砂浆、水泥,防止出现漏浆;梁高大于60厘米时,采用对拉螺栓并用圆钢现场加工。砼结构施工,要对砼柱、墙与砌体连接部位进行加固,根据设计方案预埋拉结筋,拉结筋要与墙体保持垂直,锚入柱、墙的深度要在70厘米以上,在柱箍筋外侧绑扎钢筋固定。柱墙模板安装前,要确保位置不偏,在根部预设钢筋限位,模板下脚用水泥砂浆抹平,保证高度的一致性。模板拆除阶段,要严格控制混凝凝固时间,拆除模板和支架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对于悬挑结构部位,要进行抗倾覆荷载试验其牢固性,达到标准后再拆除支撑和底模。

2.4混凝土施工技术。多高层建筑物一般先浇筑柱子,然后浇筑板和梁;大体积建筑物采用分层浇筑和二次振捣的方法,确保施工的强度;桩基浇筑尽量一次成功,从四角向中间浇筑,墙角部分浇筑完全坐在底部基础;剪力墙浇筑一般采取分段浇筑,钢筋、混凝土充分融合,增强混凝土的墙体承载力。浇筑前要做好模板、保护层、钢筋、预埋件等检查和验收工作,浇筑时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把握每一个环节和步骤,控制好施工质量。一是控制好浇筑时间。建筑物浇筑过程时间控制在5个小时内,尽量减少冷凝缝。二是浇筑中要保证振捣速度的均匀和插入深度的合理性,保证振捣整个过程均匀、密实。三是做好施工缝和后浇带施工。模板浇筑前,保证模内清洁,振捣由外向内,先两边后中间,控制好振捣时间;大面积混凝土浇筑预留的施工缝,要保持合理的宽度和缝内清洁。初凝后拆掉模板用高压水冲洗干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为减少裂缝,建筑物墙、梁等关键位置设计后浇带,使构件结合更紧密。四是做好振捣。建筑浇筑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泡,为排出气泡,减少蜂窝麻面,要合理掌握振捣时间,把握振捣强度和频率,达到预期要求。

2.5做好混凝土裂缝控制。混凝土裂缝主要是因为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热,使混凝土产生内外温差导致裂缝产生。除此还有用水量、混凝土浇筑方法、浇筑厚度、保养措施等影响因素。要根据天气变化和温度情况采取适宜的调温方法,保持合适的养护环境。预防裂缝首先要掌控适宜的浇筑温度,温度过高容易热胀冷缩出现大量细小裂缝。其次要强化施工责任管理,细化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施工监控、管理及养护等各个环节,做好恶劣天气的防雨防冻和高温天气的降温预防。同时,施工中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降低裂缝现象出现。

结语 框架结构在建筑行业中成为市场需求的主角,因为框架结构施工作业工序繁多,施工中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作业施工,控制好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确保框架结构整体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明宇.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要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0):48.

[2]李健.房屋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技术分析[J].经贸实践,2016,(23):273.

[3]顾志远.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5):131-132.

[4]丁金城.关于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18):19-20.

论文作者:胡新耀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阐述论文_胡新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