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患者在治疗期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研讨论文_季艺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215137

【摘要】目的:研讨HIV(艾滋病)患者在治疗期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方法:抽取40例在我院进行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患者为研讨对象,根据单双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基础组(常规护理)和研讨组(精细化护理),每组各20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两种护理方式,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患者情绪改善情况。结果:接受精细化护理的研讨组与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相比,前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焦虑、抑郁情绪均得到较大的改善(p<0.05)。结论:在HIV患者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能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避免了患者因不适而中断服药,改善了患者的情绪。

【关键词】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不良反应 精细化护理

艾滋病主要侵害人体CD4﹢T淋巴细胞,使其数量减少、功能异常,引起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导致感染发病率急速增加。HIV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及性传播。据相关报道,目前,全球约有七千万HIV感染者,其中我国感染者约有84万左右,随时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逐年呈上升趋势。目前,对HIV感染暂无治愈方法,主要依靠药物治疗来控制病情[1]。然而,几乎所有的抗病毒药物均会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随着药物副作用的产生,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抑郁负面情绪,甚至抗拒服药,从而影响治疗疗效。因此,在服用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非常关键的。本次研究择取我院收治的40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艾滋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患者情绪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讨对象为2018年07月-2019年06月在我院接受免费抗病毒治疗且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40例艾滋病患者,采用单双数分组法将其分为基础组(n=20)和研讨组(n=20)。基础组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5-64岁,平均(39.8±6.2)岁,已婚14例,未婚6例;研讨组患者男13例,女7例;年龄26-63岁,平均(38.7±5.9)岁,已婚15例,未婚5例;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资料(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基础组配合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患者行药物管理、协助身体检查等。研讨组配合精细化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心理护理。HIV患者病情确诊后,患者极易呈现恐惧、焦虑、自卑等心理特征。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进行1对1的面对面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意愿。患者用药前,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言行举止,耐心的使用温和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药物治疗的益处与风险。沟通过程中,眼光柔和,切勿鄙视,针对患者及家属的疑问,耐心的解答,以减轻其心理负担,同时做好长期服药的心理准备。在抗病毒治疗的不同阶段,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不同心理状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支持。(2)药物知识宣讲。患者在首次服药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如出现轻微的用药不良反应均为正常现象,随用药时间的延长,不良症状加重可更换药物减轻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3)不良反应护理。患者用药过程中,针对患者出现的副作用,及时采取物理方法治疗,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如患者出现恶心、腹泻、呕吐等症状,可引导患者食粥、麦片等易消化食物,必要时服用补液盐等。

1.3观察指标 分析记录两组患者的用药次从性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此次研讨采用SPSS21.0软件对依从性、情绪改善情况进行处理,n%表示焦虑、抑郁,x²检验,用(X±S)表示依从性,t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对比

研讨组患者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其患者的用药依从性(95%)高于基础组(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2.2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比

研讨组患者在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基础组对比,研讨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二。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断更新,抗病毒药物虽不能彻底治愈艾滋病,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延长其生存期,同时还能减少患者传播病毒的风险[2]。但是在对HIV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中,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患者在服药不同时期均有可能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服药的毒副作用通常表现有:皮疹,头晕,头痛,肝、肾功能受损,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采用有效护理措施干预是十分有意义的[3]。精细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心理、身体、精神等全方位进行干预的综合性较强的护理方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基础组患者在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过程中,极易出现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同时受药物毒副作用的影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也逐渐变差。而采用精细护理干预的研讨组,其患者的焦虑、抑郁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基础组(P<0.05),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基础组(P<0.05)。这说明精细化护理能有效提高HIV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出现。

综上所述,HIV患者实施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身体健康状态,实施精细化护理,明显的改善患者因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参考文献

[1]蔡卫平 , 张福杰等国家免费抗病毒治疗手册第 4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9.156

[2]尚红.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64—106.

[3]禤其桂.18例 HIV阳性手术患者的心理干预.右江民族医学报,2009(1):133-134.

论文作者:季艺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HIV患者在治疗期不良反应的护理方法研讨论文_季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