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手术室 湖北随州 432721)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因妇科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每组各有40例。给予观察组手术室安全护理,给予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缺陷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9/40),比较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借鉴参考。
【关键词】手术室;安全护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209-02
近年来,我国医院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而其管理的核心在于对护理质量的管理,做好护理工作是建立和医患关系的重要基础。安全护理模式是针对当前临床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不断提出的整改性措施,以减少各种问题和矛盾的发生,将各类问题与风险控制和消除于萌芽状态[1]。我院于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对因各类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实施手术室安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因妇科疾病需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划分。其中观察组40例,年龄22~65岁,平均(37.65±4.52)岁,包括卵巢囊肿13例,子宫肌瘤19例,子宫内膜异位症8例。对照组40例,年龄23~68岁,平均(40.53±5.76)岁,包括卵巢囊肿16例,子宫肌瘤1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7例。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排除恶性肿瘤及合并严重慢性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包括术前1d进行访视、做好术前准备,以及加强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等。
观察组:给予手术室安全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完善的安全护理管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手术室内形成一个护士长—主管护师—质控专员三部分组成的安全护理管理体系小组,由护士长和护师直接负责与监督护理质量,同时安排一名质控专员,主要负责手术护理文书检查,以及护理相关问题总结等;(2)整理并完善手术室安全护理质量内容。要求医院务必遵照上级卫生部门相关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健全医院安全护理管理体系,要求安全护理管理体系小组重视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室护理记录本、消毒隔离记录表等一系列与手术室工作相关的内容,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工作疏漏和人为失误;(3)加强护理质量反馈。医院应当组织相关人员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会议,由质控专员对定期检查结果和随时巡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每月月底组织人员召开一次全科会议,要求手术室人员全部参加不得缺席,会议由护士长对当月所出现的问题及护理整体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通报,全员参与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
1.3 效果评价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护理缺陷情况,护理缺陷包括标本差错、治疗差错、护理纠纷等项目[2];于手术结束后三天对患者开展手术室护理满意度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护理质量。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3],10分为满分,得分越高则视为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通过(x-±s)来表示计量资料,计量资料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 %) 表示,采用 χ2来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护理缺陷,发生率为5.0%(2/4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9/40),比较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x-±s,分)组别 *
3.讨论
手术室护理是一项工作量巨大且内容繁杂的工作,如果手术室护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低将导致手术室发生安全隐患的风险增加,容易导致护理安全事件、医疗纠纷等发生。有研究显示[4],重视并加强手术室安全管理,将有助于预防和消除手术室护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并有助于促进患者对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和对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本组研究中,给予观察组患者手术室安全护理模式,与对照组相比,大幅降低了手术室护理缺陷时间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患者的满意度,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本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环境、护理操作技术以及综合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良好护理效果源于我院通过在手术室内形成一个护士长—主管护师—质控专员三部分组成的安全护理管理体系小组,采用层级汇报机制,使得各项护理工作有据可查、责任到人。由质控专员检查手术安全核查表、手术室护理记录本、不良事件登记表等各项登记台帐,有利于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护理质量内容。
手术室采用安全护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预防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纠纷的发生,因此不断加强护理质量反馈也十分重要[5]。本研究通过组织相关人员每周定期召开一次会议,由质控专员对定期检查结果和随时巡查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每月月底组织人员召开一次全科会议,会议由护士长对当月所出现的问题及护理整体情况等方面内容进行通报,全员参与讨论并制定整改措施。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安全护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能有效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杨美芳.手术室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3(06):79-80.
[2]程火玲.手术室实施综合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4(07):167-168.
[3]崔静.安全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健康研究,2015,35(02):210-211.
[4]辛友红,宋开玲,许丽.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3(01):213-214.
[5]谭爱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5(08):231-232.
论文作者:马丽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手术室论文; 患者论文; 发生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质量论文; 模式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