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居民兴趣协会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居民论文,兴趣论文,协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在当前新的形势下,健全完善社区管理和运行机制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和必然要求。如何更好地转变政府职能,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提高居民自治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加强社区建设的重大课题。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立足区情实际和居民素质现状,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居民兴趣协会的工作思路,并付诸实践,丰富了居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使小兴趣促进了大教育,小协会发挥出大作用,探索出一条加强民主自治,推进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创建的有效途径。
一、产生背景
复兴区辖一乡六办,15个农村社区、43个城市社区,30万人口。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社区建设中原有创建形式已难以适应时代需要,特别是社区管理和服务“力不从心”,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制约了文明和谐社区创建的深入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软环境与硬件建设不相适应。在构成社区的土地、物业、人这几个要素中,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因素是人。社会转型期,社区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居住环境较大改观,然而作为社区建设灵魂的社区软环境(包括人格培养、人的素质提升、人的潜能开发等)却跟不上硬件建设的步伐,成为强化和提升的重点。
2、居民健康向上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的精神压力也随之加大,社区居民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需求日趋强烈,迫切希望通过非功利性的交流方式来释放部分生活、工作压力,以求得精神上的平衡,但社区提供的有限资源方式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
3、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城市社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居住人口数量密集,居民多来自不同地域、从事不同职业,个体意识和自我意识强,相互之间沟通交流少,缺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导致社区管理机构与居民群众沟通不畅,难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4、社区管理模式陈旧服务渠道单一。当前,政府职能正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正在形成“小政府、大服务、大社会”格局,一些社会问题最终要交给社区来承接、管理。社区原有运行模式多侧重管理,已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迫切需要社区组织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服务载体,有效服务居民。
5、基层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有弱化倾向。国外反动舆论和社会上消极思想的渗透和侵蚀仍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新旧事物、思潮碰撞带给人们的思想困惑、迷茫,需要更加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解疑释惑、统一思想、凝聚合力,巩固和扩大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以上问题存在,已经成为和谐社区创建的制约因素。对此,复兴区通过深入调研,认为破解这些矛盾问题,关键是找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兴趣点,并把这些兴趣点转化为兴奋点,使其自觉主动加入到社区建设中来。为此,立足区情实际,建设居民兴趣协会的整体思路应运而生。
二、措施和成效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增强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需要有一个好的切入点。居民兴趣协会就是以人人都具有的兴趣为切入点,鼓励、引导居民根据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成立相应的协会组织,通过经常性地开展活动,使居民的健康情趣得到张扬,精神生活得到充实,自治能力得到增强。
1、深入调研分批推动。为更多掌握和谐社区创建活动第一手资料,论证居民兴趣协会的可行性,复兴区委宣传部组织专人深入各社区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成立居民兴趣协会、培养健康生活情趣的实施意见》,并在区党政联席会上通过。按照“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的整体工作思路,把协会建设工作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试点推行阶段,在全区不同层面选取6个社区试点推行,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第二阶段为全面普及阶段,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典型示范等形式,推进居民兴趣协会在全区各社区的普遍建立,并不断完善提高。
2、科学分类规范引导。为确保兴趣协会建设有序开展,复兴区把涉及居民生活的有关内容分为文体活动、生活情趣、参政议政、公益活动等四大类,策划列举了车友协会、垂钓协会、厨艺协会、瘦身协会、家庭保健协会、居民议事协会、道德评议协会、爱心互助协会、环保协会等50余类兴趣协会名称供居民参考,居民也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成立其他内容健康的协会组织。在此基础上,通过社区的黑板报、橱窗和悬挂宣传条幅、张贴海报和散发传单的形式在社区广泛宣传,得到居民群众的认可。
3、培树骨干加强引领。在开展居民兴趣协会建设过程中,复兴区注重骨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积极动员社区内有一技之长、有较强组织能力的人参与协会建设,担当协会建设骨干,负责协会筹备、完善、拓展队伍的职责和任务,有效解决了社区工作人员少、精力不够的难题。该区还在调查摸底基础上,把辖区内各方面有专长的特色人才组织起来成立了“居民兴趣协会优秀人才储备库”,纳入全区居民兴趣协会指导中心统一管理,作为活动开展的师资来源。
4、加强协调资源共享。居民兴趣协会活动开展过程中,复兴区结合辖区驻区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较多和活动场所、设备多的实际,进行资源整合,协调动员其向居民免费开放,缓解了政府财政经费不足的现状。比如,该区铁路大院社区积极协调院内的铁路大院俱乐部每周二、四免费对居民开放,定期举办“艺苑大舞台”和“戏苑大舞台”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5、丰富活动激发热情。丰富多彩的群众性集体活动能起到凝聚人心、增强合力的作用。居民兴趣协会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章程制度,根据不同协会性质制定了详细活动计划,确保了活动开展的经常性和多样性。另外,该区还结合协会建设情况,组织举办各式各样的培训、竞赛等规模型活动,使协会建设更加生动、更加活泼,氛围更加浓厚,居民参与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高涨。
自2007年7月份开展居民兴趣协会建设以来,复兴区在各社区张贴海报300余份,印发宣传单2000余张、更换宣传橱窗120余块,悬挂条幅60余条,编辑印制《复兴区居民兴趣协会培训手册》500余份,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截至目前,该区已成立各类居民兴趣协会组织400余个,参加居民近万人,组织规模型活动30余次,居民参与协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提高。居民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精神追求基本得到满足,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增多,邻里关系更趋和谐,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能力得到增强,同时,居民积极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管理意识明显增强,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铁路大院社区党总支书记韩风华深有感触地说:“居民兴趣协会的成立凝聚了合力,提升了居民自治能力,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社区工作人员不足、管理不到位的尴尬局面”。
三、思考与启示
居民兴趣协会作为一种民间组织形式,它既是在为公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市场失灵”的有益补充,又是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的实践和运用。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它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文体活动,也不同于单项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它的产生、存在、运行以及其带来的作用给我们许多启示。
1、居民兴趣协会具有服务性和自治性,是实现社区管理方式转变的一种有效形式。它在规范运行之后的组织形式几乎涵盖了社区建设的所有方面,它是政府职能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过程中对社区建设模式的有效探索和实践,这种运作形式突出政府服务职能,突出居民自主自治,进而极大激发了社区的活力和潜力。
2、居民兴趣协会具有先进性和公益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它不但使居民个体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得到提高和张扬,而且使居民在共同参与活动过程中加强了沟通联系,融洽了邻里关系,增强了居民奉献意识,这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是新形势下弘扬文明风尚、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举措。
3、居民兴趣协会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充分体现。它坚持以人为本,以居民的兴趣为“联结点”,充分体现了对居民个性特点的尊重,抓住了居民个体的兴奋点,而且活动形式活泼多样,对场地、时间、人员的要求不高,便于居民有选择性地参与。
4、居民兴趣协会具有带动性和倡导性,是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有益实践。它倡导居民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精神追求,对参与者本人是一种提高,对周边环境是一种影响和带动,对不良思想意识和生活习气是一种抵制,弘扬了社会正气,强化了基层思想文化阵地,巩固了党的执政根基。
5、居民兴趣协会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是对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的一种现实表述。它在形式上注重与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现象接轨,如“车友协会”、“瘦身协会”等,吸引了社会“中坚”力量参与,是对解决以往社区建设中“主体偏失”问题的一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