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服务意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思维方式从以前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完成了第一次观念的转变,使我们的思想从传统的框框中解放出来,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生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深刻地影响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而且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这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又面临着第二次观念的转变。现在既是需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期,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新的转机时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如何抓住机会,迎接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认为必须要强化服务意识。由于原有的思想局限和心理定势的牵制,目前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还不能适应新旧体制转变过程中客观环境的变化和群众心理状态,工作缺乏吸引力,仍处于“被动”的“防范”的阶段。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转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转到为促进经济发展服务上来,转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上来,转到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上来。
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颠倒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认为“政治大于一切”,“政治高于一切”,“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结果导致了精神万能,搞乱了人们的思想。一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忘记了我们说“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自恃高人一等,以“救世主”的形象出现在受教育者的面前。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不靠真理,靠征服力、感染力,靠得力的服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而是靠“权力”和“命令”,甚至过火的思想斗争,其实,“权力”和“命令”只能强迫别人去执行,却不能叫人接受他所不愿接受的思想和观念。服务工作做好了,群众就会信服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权威”就会自然形成。过去采用一些形而上学的做法,并没有真正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相反,给人们思想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使我们与受教育者之间筑起了一道“鸿沟”,削弱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今天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产生的“逆反心理”也好,出现的“阻抗性”也好,其根源就在于我们丢掉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要摆脱这种困境,必须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改善服务态度,并在如何服务得更好上下功夫,理顺群众情绪,克服群众“阻抗性”,解决群众的“逆反心理”。
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任何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并归根到底是该社会中的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作为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工作,自然应当理直气壮地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政治来源于经济,又反作用于经济,既指导经济,又为经济服务。是服务与指导的辩证统一,只有服务好了,才能指导好。有的人认为强调服务就降低了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威信,这显然没有跳出旧的思想局限。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它对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要求则更高了。它不仅要求我们增强光荣感和责任感,为了服务好,还要求我们理论水平要提高,掌握知识要全面,工作态度要诚实,工作方法要灵活,思想感情要真挚。几十年来,党用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和熏陶了一代又一代新人,无数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以自己的光辉实践,以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影响着全国人民,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应该确定甘当人民公仆的精神,树立为群众服务的思想。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强化服务意识,使受教育者因为我们服务而得到好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就可以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他们心灵上的冻土就可以吹暖融化。《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以热情为群众服务的行动和卓有成效的工作来赢得群众的信任”这是我们的工作前提,也是我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一度由于片面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将我们的立足点转移到服务上来,没有转变到着眼于全面地研究人,研究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上来。忽视了物质利益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影响了我们与群众的关系。无可否认,思想政治工作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关键。“人们所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马克思全集》第一卷第80页)马克思也曾指出,思想一离开物质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战争年代,我们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如果只叫群众拼命打土豪,不分田地,农民还会跟党干革命吗?那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那么大的作用,是因为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贯彻始终。部队一到驻地,帮助群众担水扫地,帮助农民春种、夏耘、秋种、冬藏,什么活都干,表现出军民之间难分难舍的“鱼水情”,调动了千百万群众的最大积极性。假如我们不为群众服务,感动群众,我们的革命能取得胜利吗?我们党从成立到现在,不知经历了多少艰难险阻,但是,由于我们党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和宗旨,得到了人民的衷心爱护和信赖。思想政治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调动人们积极的工作,它的成效在于服务水平,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到“点子”上。思想政治工作要加强,首先要加强服务。不搞好服务,就不能真正的加强。只要我们善于把思想政治工作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问题相结合,做到既抓教育、又抓服务,既抓思想又办实事,成为人们的良师益友,把党的温暖送到每个人的心坎上,通过真诚的服务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就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他们就会把我们当作自己的贴心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就会提高。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当好后勤部长,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大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献身四化的精神和热情,也为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了榜样。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中特别强调我们的干部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指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担负着教育人民的工作,是为塑造人们的灵魂服务的,理所当然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光荣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应具有的美德和高尚情操。
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它本能的反应,它不仅有利于促进自身的不断完善,同时对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好转起着推动作用。“领导”就是“服务”,对我们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来说,树立服务的观念,更有它特殊的意义,一般都把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领导联系在一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能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我们的工作作风、态度也最能有利改善党群关系,对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具有直接的影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为他们服务好,关键要解决好态度和思想感情问题,因为这是我们工作的基点,是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体现。对群众的态度未解决怎么能为群众服务呢?也只有具有平等的态度和真挚的思想感情,才能服务得好,服务得有成效。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进了陈旧观念的瓦解和新观念的建立,大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也随之日益增强。学生的民主意识,平等观念和自立精神日益增强,反对那种我管你服,我打你通把学生放在挨“整”的位置上,越来越不满那种居高临下的做法。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民主作用,平等观念,决不能以“真理代表者”的身份出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要把自己的工作对象看作是共同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伙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以平等的态度交流思想,交流意见。不仅要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解决思想上遇到的问题,生活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生活习惯,学习风气、心理变化,从具体的事做起。心理学告诉我们民主,平等、尊重是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客观需要,尤其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他们要求教育者尊重自己的爱好、见解和人格并要求给以必要的信任。事实表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只有建立平等的相互信任的关系,受教育者能不讳疾忌医,自觉地向教育者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彼此之间的感情很容易产生共鸣、这样有利于消除心理隔阂、缓和矛盾,加深理解,扩大双方之间的共同点,为窥探他们真正思想根源,打开他们心灵的窗户,启动他们的内应力创造了良好的基础。从教育实质来看,教育过程是双向的交流,没有平等的关系,缺乏民主的气氛,就不能促进人们的思想转化,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在平等的思想基础上,思想融洽了,不论是“传道”还是“授业”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如果缺乏民主的平等基础,心理上产生了隔阂,久而久之会使人们在心理上设防导致相互排斥远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的“渠道”一旦疏远,就会产生感情的对流,这种状态一经出现,即使是最佳的对话,也很难收到圆满的效果。
我们担负着教育人的工作,是为塑造人们灵魂服务的,我们以民主的平等的态度开展我们的工作,不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有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观,同时对于消除等级观念,克服特权思想,树立服务观念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强化平等观念、民主意识,不要在“权”字上计较,而要在“责”字上卖力,在“服务”上下功夫,形成和发展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优化环境。
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人人都是服务对象,既是公仆,又是主人,人人都要为他人服务,即通常我们所提倡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彼此之间只有服务的岗位性质不同,而无高低贵贱之分,人们之间就是建立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平等的关系之中,我们只能在这种关系中开展我们的工作,通过自己的优质服务给学生以道德情操的感化和熏陶来达到育人的目的。
为了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有效地转到服务轨道上来,必须进一步深化我们的感情体验,使思想政治工作人情化。因为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冷漠无情的,总是伴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而且是活生生有感情的人。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服务意识,不仅自己的感情要转过来,同时对受教育者要加强感情投资。感情是一种力量,它不仅有激发学生求知和愉悦的功能,而且还有心理催化作用。心理学的“情感认同”是值得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视的,即是说不同的外界刺激引起人们的不同情感表现,当人们对某一事物发生兴趣时,就乐于接受其影响,若没有这种“情感认同”对之无兴趣时,就不会接受影响。即使接受也是表面的、不牢靠的。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重视诱发“情感认同”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进而达到思想转化的目的。我们如能对自己的工作对象投之以真挚的感情,就能激发他们真诚的信赖,从而就敞开了自己的心灵窗户、真理的甘泉就会滋润他们的心田。我们投入的感情越多,得到的信任就越多。这决不是一种手段,是我们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我们服务育人的“先导”。只要我们重视感情的作用以真挚的感情、搞好服务,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动人的富有感染力的。
人的思想转化是一种复杂的细腻的心理变化过程,建立感情是做好服务育人,使人思想转化的一个重要条件,对文化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的感情比一般人更为丰富更为强烈,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更需要增加感情投资。对他们要给予热情的关怀,充分信任入微的体贴和耐心的帮助,使他们感到我们的一言一行是为他们服务的,他就会愉快地接受教育,过去那种忽视感情的作用,采用“刮风”“倾盆大雨”来解决思想问题,已使人深恶痛绝了,造成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不相容”。很难设想对学生不热爱的人、毫无感情的人,能取得同学们的信任。热爱学生,对学生有深厚的爱,才会产生深厚的感情。当学生情感起了变化,他才强烈地追求真理,他才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他才自觉地加强自己的改造,在认识情感基础上形成强烈的信念。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感情,就不会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人类的实践,人类改造世界的巨大创造活动,无不是在情感的推动之下进行完成的。原始人在追捕飞奔的野兽时,投出的长矛和射发的弓箭,那就是一场在无比急切和激昂的情绪下进行的搏斗!革命先烈为了人类的解放,面对敌人视死如归,那是无产阶级革命豪情在激励他们!科学工作者当他承担科研任务时他的心情同样是异常激动的,而新的成果一旦运用到生产上,为社会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时还会激起更大的感情波涛,使他对攀登新的高峰更加信心百倍。我们应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以满腔热情的工作态度开展我们的工作,以它换得学生的信任,以优质服务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焰,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当发扬清人郑板桥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气概和“立根原在破岩中”的坚定精神,深入到学生中去。把根深深地扎在学生中,坚定不移地把我们的工作立足点转到“服务”上来,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会有永恒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