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人民医院 甘肃 白银 会宁730799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温针灸与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疗法的操作过程,探寻更有效的治疗脑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途径。方法:把132例脑中风患者均分实验组(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疗法)和对照组(温针灸),行药物治疗,根据两组脑血流、运动功能以及上下肢痉挛等情况变化计算综合疗效。结果:实验组康复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87.87%),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湿热敷方案治疗脑中风的效果更为显著,应广泛推广。
【关键词】:针灸;脑中风;治疗与康复;应用观察
引言
现代医学脑血管疾病属于中风病范畴,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到口前还没有统一高效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救治、给药途径多样化、多种方法及技术的综合应用是主要的趋势之一。其中针灸疗法从硬石到金属针,历史悠久,经验丰富,是疗效显著的物理疗法四。在针灸的各种针法当中,头针是治疗脑中风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脑中风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治疗方而发挥着明显的优势,从而降低了脑中风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传统的头针疗法要求进针后快速捻转,每分钟200次以上,刺激强烈,引起明显的疼痛或不适。因此,有许多患者畏惧头针,或不愿接受,或中断治疗过程,从而错过了愈复的机会。众多医家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刺激方法,以求减轻针刺操作带来的疼痛或不适,从而让更多的脑中风患者能够接受头针治疗。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患者132例,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2岁,平均58.6岁;病程最短18天,最长120天,平均61.8天。全部病例均参照中华神经科学会19%年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经CT或MRI确诊为脑梗死,经住院治疗后病情稳定进入恢复期。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测组66例和对照组66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病程分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
2、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使用降压药(可乐定、利美尼定)、调血脂药(烟酸/阿司莫西)或者是降糖药物(二甲双胍)。
2.1对照组
上肢取合谷、手三里、内关以及曲池等穴位;下肢取:太冲、环跳、太冲、血海、阳陵泉等穴位,取1.5~2.5寸30号针根据穴位的不同调整刺入深度。得起气之后捻转2分钟左右以平补平泄手法,每个穴位灸3壮艾柱。10次(一天1次)一疗程,具体疗程视病情而定。
2.2实验组
施以与对照组同样的温针灸。将30g路通、穿山龙、伸筋草、透骨草,20g川乌、草乌、桑枝、虎杖,15g红花、艾叶、杜枝装入布袋,在3L水的药锅中浸泡充分后煮沸,投入毛巾并续煮半小时。待毛巾冷却至适宜温度于患侧肢体敷半小时,反复敷4次,为保持药效,短期内不可清水清洗。10次(一天1次)一疗程,具体疗程视病情而定。
2.2.1穴位采取的方法治疗
(1)肝阳上亢①肝风内动证:悬颅颔厌清热熄风。②肝肾阴虚证:太溪补肾育阴潜阳。
(2)散寒助阳:在大椎穴和手足三阳经施针,以3寸毫针先垂直进针0.2寸,然后提针至皮下按倒针柄向至阳透刺施以捻转针法,使针感达腰骶,再提针至皮下向左右肩井穴透刺施以捻刺(“大椎穴合谷针刺法”)。
(3)昏迷类患者:善用舌穴开窍启闭。医生应左手持纱布捏住病人舌前之右,拉出口外,刺3寸毫针于舌尖,并沿舌体向舌根方向透刺。刺入2.5寸行捻转搓针法,使病人肢体出现抽动,瞬间眨眼,以眼中蓄满泪水为佳,行速刺法不留针。出针后再用三棱针在舌尖点刺2~3下以出血为度,然后用鲜竹沥汁化开安宫牛黄丸,用棉签蘸药液频点舌尖穴。首次点药5~15分钟,每日用三棱针点舌尖2次,每半小时在舌尖点药1次。
3、观测方法
3.1疗效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依照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判断功能改善、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判定病残程度,二者结合起来综合评定疗效。
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
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r,病残程度为1~3级。
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病残程度为4级。
无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以下,病残程度为5级。
3.2疗效判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医护人员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常规检查,并且将检查数据详细准确记录,就此绘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所得分值越大,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生存质量越低,与之相反的所得分值越小,说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影响越小,其生存质量越好。
二、结果
观测组的基本痊愈率、显著进步率及总进步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1为具体实验数据。
三、讨论
脑中风偏瘫是常见的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的疾病,由于其具有高死亡率和致残率的特点,成为当前与癌症、高血压并列的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脑中风偏瘫随着近几年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死亡率得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但是治愈率仍止步不前,甚至致残率还有出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中风为病,或因肝肾不足,气血逆冲上脑,或因正气亏虚,外邪中络,血脉痹阻,或因脾虚痰盛,蒙蔽清窍,或因情志失调,肝风内动,气血上冲,究其根本,不外乎阴阳失衡、气血逆乱,若诊治失机,则可出现言语赛涩、肢矮不用、筋屈挛急等后遗症,故对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应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为主,且治疗时间越早越好。
在对近几年中西医资料脑中风偏瘫疗效资料中发现,中医中的针灸治疗相对于西医药物和手术治疗疗效比较显著。且针对治疗对患者的副作用比较小,在治疗期间疼痛也较小。
针灸是祖国中医理论中常用的疾病治疗方法,运用于机体各穴位后可达到活血荣筋、舒筋活络等功效,有利于使发生异常的机体筋脉逐渐恢复正常。现代医学理论认为,针灸可显著提高机体中枢神经兴奋性及局部神经系统肌肉兴奋感,对恢复机体运动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中研究组在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针灸联合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有所改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针灸对脑中风的治疗和康复作用是肯定的,在实践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针灸治疗脑中风的机制在临床研究上的解释可根据观察指标或研究角度的不同而有多种层次水平,但结论基本是肯定的。笔者认为针灸这一传统疗法治疗脑中风疗效确切,加之有几千年的针灸治疗的文化积淀,随着其治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其治疗方法将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而基于传统针灸专业知识、融合现代计算机、人工智能技术的脑中风治疗系统具有很好的前景和潜在巨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郎建英.靳三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
【2】张文砚.中风病急性期方证辨证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赵雪萍,薛小玲,苏翠红,沈燕,薛咏红.协同护理干预对社区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生活质量及照顾能力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03):206-208.
【4】郭源秩,许慧艳,吴彼,等针灸在脑中风的治疗与康复中的作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9(6):411-413.
【5】汤建文.针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88例[J].中国医药导刊,2013,12(8):1461-1463.
【6】徐霞.针灸与康复训练联合对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4,4(07):32-33.
论文作者:杨娥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1
标签:针灸论文; 脑中风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穴位论文; 方法论文; 病残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2月上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