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经济实现迅猛发展的背景之下,人类活动的日渐频繁使得自然环境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进而产生了地质灾害;与其他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地质灾害在爆发规模、活动强度、损失情况等方面要更为严重,特别是在山地丘陵地区常见突发性的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不仅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而且还制约了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环境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利用地质环境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地质环境应用
1导言
一般情况下,地质灾害是指由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所导致的灾害,大多由两方面的综合作用导致,进而导致地球表面少数岩土层出现移动地质灾害,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活环境、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危害。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且实现地质环境的持续利用,应当将地质灾害的防治与地质环境的利用进行有机的结合,构建高效的防治利用体系,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提升地质环境的有效利用率。
2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的关系
一方面,地质环境对地质灾害的制约作用。地质灾害的发生依托于地质环境,地质环境中的各种条件对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严重程度、危险程度及其发展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且地质环境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及岩土组合等又是地质灾害形成的必要条件,如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的内在条件,区域地质构造对岩土侵蚀的发育方向和发展趋势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的改进作用。首先,地质灾害的发生必然会产生地质环境的变化,在实际发生地质灾害的过程当中,其对于地质环境会起到一定的重塑还改造作用,这种作用或是即时性的或是长期潜移默化性的;其次,地质灾害对地质环境所产生的改进作用具有不可逆性,不论灾害所涉及到的地域类型及其成灾规模。
3地质灾害的防治要点
3.1完善监测预警手段
就当前情况来看,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方式主要包括行政方式与技术方式。其中,行政方式主要是指当信息预测准确之后要根据预测预测的不同的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利用行政手段对预测到的信息进行公布;技术方式即为利用科学技术产品,在地质环境发生之时进行详细的检测,检测准确的灾害位置,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状况,然后通过先进的仪器对灾害信息进行详细的捕捉,从而作为行政方式的依据,为灾害的应急、防范提供重要的依据。
3.2构建地质灾害的调查区
从灾害防治的角度来看,地质灾害防治包含了建设监测预警、构建调查区划、处理应急性的地质灾害、搬迁治理等项目。在建设调查区划的基础上,才能构建更完善的防灾技术体系。建设地质调查区划的过程中,关键点就是首先判断频发某些地质灾害的地区,在此基础上勘查并且划定明确的界限。通过风险等级的估测,就可以划分多块的地质灾害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做,有利于地质灾害防控的有关部门明确可行的灾害解决思路,各部门紧密配合从而共同寻找应急的预警对策
3.3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体系要注意将应急管理需求作为体系制定依据,积极整合现阶段技术资源,建立与公共管理相适应的应急处置机构、信息平台、技术应用系统。建立完善的应急制度能够为灾后行为作出明确的规范与指导,将物质与人力资源充分整合。
4地质环境的利用要点
4.1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
对于区域地质环境的利用评价,需要充分考虑该区域的特点,如果该区域本身具有一定的基础性、公益性以及服务性等特征,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地质勘查与环境调查,从而有效分析该区域地质环境的具体情况。通过区域地质环境的应用评价,充分了解监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与建设,以充分利用该地质环境。在地质环境实际利用过程中,可有效发展经济建设与社会服务,最大程度的降低地质灾害带来的影响。在区域环境评估中,相关部门需要注重评价的实用性、可操作、可行性。当完成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控制监控工作之后,还需要对当地的地质环境采用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于区域地质环境的体系建设的研究,还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工程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中的工程容量评价、工程功能的区域划分、灾害防治的调控。对于不同区域地质环境特征评价,应选择合适的划分与对策
4.2工程地质环境安全评价
地质环境安全评价的目的是将工程增加的地质灾害风险降到最低。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综合利用地质环境时需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行动指南。首先,要对工程周围环境与周边的地质情况与影响地质情况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才能对现存的风险与风险类型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安全措施。其次,人为因素在引起地质灾害的发生中已经占据愈来愈大的比例,规范人类行为已经成为加强地质环境利用与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构建与完善地质环境利用时,要注意协调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不仅不利于地质环境的利用,还会影响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的行为要顺应自然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最后,不仅要对工程与地质进行安全系数的评估,还要运用持续发展的眼光对地质环境的利用意义与效果进行分析。
5结论
总之,地质灾害一般突然发生,而且影响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定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地质环境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放在首要位置,规范人类自身行为。根据时间、地点、激烈程度等对已经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规律分析。转变单纯进行地质评价与灾害防治的传统思维定式,持续利用地质环境,主动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将地质环境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地质灾害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闫国芹.地质灾害防治策略和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价值工程,2016,10:207-209.
[2]陈璧瑕.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地质环境应用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130-131.
[3]刘传正,刘艳辉.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利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2,05:1469-1476.
论文作者:林松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9
标签:地质论文; 地质灾害论文; 环境论文; 灾害论文; 区域论文; 发生论文; 人类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