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西部地区经济潜力与发展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部地区论文,潜力论文,途径论文,大陆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前言
大陆西部地区包括陕、甘、宁、新、云、贵、川、藏、渝等九省区一市,土地面积占全国56%,人口占全国23%,煤、水、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丰富,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地区。但在过去十八年间,由于大陆发展策略的转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西部相对落后,东西差距不断扩大。西部若干省区的工业总产值仅相当于东部一个县的工业产值。〔1〕这一情形如不能迅速改变,可能加深区域间矛盾, 并影响各民族间的团结。基此之故,中共中央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强调要把发展中西部、缩小地区差距作为重要方针之一,希望能扭转这一局势。
本文研讨地区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西部地区落后的因素,并从西部经济的潜力,来探讨其未来发展的途径。
(二)东西差距不断扩大
大陆幅员辽阔,由于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社会历史等差异,地区间发展差距一直即已存在。1978年前,由于实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采取区域均衡发展战略,固定资产投资比重集中在内陆腹地,东西地区经济有步的均衡趋势。1979年实行改革开放后,政策导向由地区均衡发展转换为优先发展东部,以便与世界经济接轨。国内外资金大量集中在东部地区,东西差距开始扩大,从下列各项统计资料中,可窥见东西差距的悬殊。
(1)从国内生产总值(GDP)而言,1984年东部沿海地区GDP 占全国总额53.1%,1994年上升为58.4%,增加5.3个百分点。 而同一时期,西部地区GDP则由15.1%下降为14.4%。人均GDP1984年东部比西部高445元,到1994年东西差距扩大为3046元,即1994年东部人均GDP为西部的227%,相差一倍以上。
(2)1994年东部职工平均工资为5332元,西部为3513元,相差51.8%。农村居民收入,东部为1705元,西部仅867元,相差几近一倍。
(3)1994年华东地区每平方公里平均GDP为211.6万元, 而西北区只有7.3万元,区域间经济集中程度,从1984年的24.46倍增加到1994年的28.91倍。〔2〕
(4)最近三年,华东地区江苏、浙江、福建、 山东等省经济成长均在15%以上,中西部各省则在10%以下。1995年与1980年相比,广东工业产值增加14倍,西藏只增长2倍。〔3〕
(5)在基础设施方面,东部沿海地区已进入光缆通讯、 高速公路、现代化城市建设。西北西南内陆地区,大多仍处于人挑马驮、毛驴拉车的时代。
(6)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国家重点扶持的592个贫困县中,西部即占307个,为总数的52%。这些贫困县份1995 年农民人均收入只有823元,相当于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1578元的52.2%。 人均财政收入为74.5元,比全国人均财政收入低169.6元。 绝大多数靠国家补助。〔4〕
从上举各项数字中,不难观察东西地区经济差距的一般情势。而引人忧虑的是,这一差距正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扩大。
(三)西部经济落后的原因
造成西部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有客观自然的因素,也有政策及体制上的因素。
从地缘条件而言,西部地区处于大陆内陆腹地,或为干旱多瘠的黄土丘陵区,或为阴湿高寒的青藏高原,或为荒漠戈壁的蒙新平原。个别地方生存条件严酷,发展农牧业空间十分狭窄。由于农业落后,无法累积资金,工业发展也受到约制。
其次,西部地区辽阔,占国土面积二分之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投资环境欠佳,无法吸收大量外资。再加上地势高寒,气候恶劣,科技及专业人员不愿在此落户。资金与人才难以引进,经济发展远比东部困难。
除上述因素外,西部地区的发展,也受政策及制度的影响。
(1)1952—1978年间,在备战的考虑下, 国家投资集中在内陆腹地。内地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52年的30.1%上升到1978年的39.1%。固定资产原值的比重,更由1952年的28%上升到56.1%。但自1979年后,实施对外开放,投资配置向沿海地区倾斜。从1981年到1989年,在全国九千多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基建投资中,东部占50.1%,中部占26.6%,西部只占16.3%,与其辽阔的疆域极不相称。东部一个省的投资,是西部七八个省的总和。1953—1957年,甘肃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4.1%。到1986—1990年,已下降为0.9%。1994年东部人均基建投资为722.5元,西部只有322.6元,最少的省份只有167元。 1993—1994年东西两地区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总投资的比重如表1。
表一 东西部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 (1993—1994)
项 目东部地区西部地区
国家预算内投资37.74
17.14
国内贷款
47.95
16.70
利用外资
58.68
15.14
自筹资金
60.58
13.78
其它38.03
13.99
总投资款
50.56
14.87
资料来源:北京《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3期第8页。
从表一数字,可见两区相去悬殊。投资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投资不足,经济成长率也随之低落。
(2)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所生产的原材料、 燃料和初级产品价格偏低,而东部地区所生产的加工工业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两大地区产品交换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价格“剪刀差”。这一不等价交换,实质上是中西部地区利益流失的过程。以甘肃为例,每年因“剪刀差”而流失的资金即达七十亿元。〔5〕
(3)沿海地区是改革开放的前锋,不仅全面开放, 经济体制也迅速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市场一体化过程加快,经济的运行灵活。1991年后,东部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为资金跨地区流动开阔广大渠道。中西部资金大量流向沿海地区,推动沿海地区的投资活动。1993年全国投资量前五位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和辽宁, 合占全国总投资41.2%。外资也大部集中在东部。甘肃到1996年底累计吸收外商投资才只有8.5亿美元,只合广东外资百分之一。〔6〕
(4)东部乡镇企业发达,农村经济结构由农业转移到工业、 建筑、运输及商业。1994年东部农村总产值中,农业只占19.45%, 工业及建筑所占比重已上升到73.12%。而西部农村,农业产值仍占39.43%,工业及建筑只占46.6%。大部分西部农业仍是限于种植业。乡镇企业的发达与落后,是影响东西部农村经济的主要因素,据有关部门的分析,1995年农民由乡镇企业所得的劳动报酬收入,东部平均每人为470元,西部只有98元,〔7〕显示东西地区农民收入的差距, 主要是乡镇企业的不发达,其情形如表二。
表二 1994年全国乡镇企业分布情况
乡镇企业数 企业职工人数 企业总收入
(万个)(万人)
(亿元)
全国总数2495 12017 39274
东部地区比重% 43.9 57.5
70.7
中部地区比重% 49.4 36.6
26.0
西部地区比重%
6.7 5.93.3
年末固定资产出口产品企业工资
原值(亿元)
交货值(亿元) 总值(亿元)
全国总数88683398
3003
东部地区比重% 70.191.4
63.1
中部地区比重% 25.1 7.6
31.6
西部地区比重%
4.8 1.16.3
资料来源:缪建平《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问题探讨》,北京《农业经济问题》1997年第2期第16页。
从表二,可见西部乡镇企业比东部落后太多。在企业总收入中只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收入3.3%,固定资产只占4.8%,出口产品交货只占1.1%,可谓微不足道。乡镇企业不振,使东西差距愈来愈大。
(5)西部地区由于教育不普及,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较低, 也影响农村经济。根据1989年一项全国性调查,东部地区文盲及半文盲占劳动力16.29%,西部地区高达35.96%。小学程度,东部为38.03%, 西部为32.62%。初中程度东部为36.51%,西部为24.97%。 高中程度东部为8.14%,西部为6.04%。中专程度东部为0.9%,西部只有0.31 %。〔8〕文化素质较低,成为吸引新技术的主要障碍。
综合上举的分析,东西差距的扩大,其原因不只一端,要拉近东西差距,决非任何单一措施所能奏效。
(四)西部地区的经济潜力
西部地区虽有种种不利条件,但地域辽阔,人口密度低,地下矿产蕴藏丰富,能源水电发展潜力极大。如有大量投资及适当规划,发展大有前途。西部地区的经济潜力展现于下列四方面。
(1)能源资源。西北地区有庞大的水电资源,煤、油、 天然气蕴藏也极丰富。就水电资源来说,青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长5464公里的黄河,在青海境内有长达1983公里的“水电走廊”。已建成十多座大小水电站。其中龙羊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主坝高178米,近五年来累计已发电208.47亿千瓦时,1997年建成发电的李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可达59亿千瓦时, 是目前黄河上游最大水电站。〔9〕根据国务院的规划,从现在到下个世纪前期,将在黄河上游兴建一条贯穿13座梯级电站的“水电黄金走廊”。这十三座大中型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100万千瓦,年均发电量将达370 亿千瓦时。除已兴建的龙羊峡及李家峡两水电站外,已规划的电站包括拉西瓦、公伯峡等大型电站,其前景相当亮丽。〔10〕
西北石油资源也相当可观。主要油田有新疆克拉玛依、独山子、准噶尔、塔里木、吐哈、甘肃玉门、陕甘长庆及青海油田等。其中准噶尔油田,据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最近勘探结果,发现位于新疆北部的准噶尔盆地蕴藏69 亿吨的石油资源和1.24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 到1996年底,全盆地累计探明的石油储量为15亿吨,天然气储量1.370 亿立方米。目前这一地区已有16个油田投产。1996年原油产量为830 万吨,预计到2000年,原油产量可达1000万吨,天然气产量可达30亿立方米。〔11〕
西北煤田,主要在陕西、新疆、甘肃和宁夏境内,目前正在开发的大煤田有陕西的神木、府谷、黄陵、彬县等,近期年产量达1000万吨。
西南地区的水电资源也相当丰富,已建成的主要项目有大渡河中游的龚嘴水电站,装机容量75万千瓦。贵州乌江上游的乌江渡水电站,装机63 万千瓦。 正在建筑中的大型水电站有大渡河上的铜街子水电站(60万千瓦),云贵交界黄泥河上的鲁布革水电站(60万千瓦),贵州广西交界南盘江上的天生桥水电站(132万千瓦), 四川攀枝花附近的二滩水电站(330万千瓦)和云南澜沧江的漫落水电站(150万千瓦)等,显示西南地区水电潜力,前景也大有可为。
贵州探明煤储量接近500亿吨,为中国南方煤藏最丰省区。 地处黔西的六枝、盘县水域地区,通六盘水是贵州目前已开发的最大煤产区,预计到本世纪末,年产量可达3000万吨。〔12〕
(2)矿产资源。西北地区是中国大陆有色金属重要基地。 在已探明的储藏量中,甘肃镍储量居世界第二位,铜储量居全国第二位,铂族贵金属产量占全国90%。甘肃的金昌市,有“中国镍城”之称。兰州东北90多公里的白银市,有丰富的铜矿,是中国重要的产铜基地。近年又发现铅、锌、铝等各种贵金属资源。
青海柴达木盆地中的锡铁山,也是铅锌矿产主要产地,锡铁山铅锌矿于1988年建成,每年能探选矿石100万吨, 是中国大陆目前第二大铅锌矿。
西北地区也是铝的主要产地,已建成宁夏青铜峡铝厂和甘肃兰州铝厂,规模不大。 规模较大的陕西电解铝厂和青海铝厂, 年产电解铝锭20万吨,将成为大陆最大的电解铝厂。
西南区有色金属也非常丰富。云南的个旧有“中国锡都”之称,是全国最大产锡基地之一。云南东川铜矿,生产规模也相当大。地处贵州东部黔湘交界的贵州汞矿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汞和朱砂生产地,产量占全国60%以上。贵阳附近也有丰富的铝土资源,将成为重要铝矿产区和炼铝基地。
除有色金属外,四川东部的攀枝花盛产钒钛磁铁矿石,已建成年产量铁矿石650万吨、炼铁200万吨、炼钢150万吨的攀枝花钢铁厂, 成为中国大陆十大钢铁厂之一。
(3)农牧资源。西北是中国大陆重要农牧区, 东南部包括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和秦巴山地,基本上是农业区。此外的辽阔地域,大部是畜牧区。东部的关中、银川两平原,中部的河西走廊,西部塔里木、柴达木和准噶尔三大盆地,可耕面积极大,且地势平坦连片、易于机耕,一旦水源问题能基本解决,可扩大小麦、稻米、棉花等种植面积,发展成为重要商品粮基地。1992年新疆棉田面积已扩展到64万公顷,棉花产量6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
西南的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向有“天府之国”称号,出产稻米、油菜籽常居全国首位,又是中国三大蚕丝产地之一。云贵两省是中国烤烟主要产地,云南盛产咖啡、胡椒等高附加值特产,都有发展前途。
(4)旅游资源。西部是中国文化发源地,历史文物,名山大漠,如能善于开发,可成为媲美东南的旅游热点。西安拥有世界第八奇迹的秦王兵马俑,已吸引一千多万人次,最近又有新品出土,更提升旅游价值。
兰州是古丝路的重要据点,千百年来留下大量文物古迹。兰州附近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永靖炳灵寺三大石窟,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早已驰名中外。
西南地区的四川峨嵋山、九寨沟,昆明附近的石林、滇池,贵州西南打帮河上的黄果树大瀑布,以及西藏的布达拉宫,都是举世知名的旅游胜迹,有待全面开发,成为“无烟囱”的重要产业。
(五)发展西部经济的途径
西部地区具有能源、矿产、农牧、旅游各种资源,而经济始终不能发达,其基本原因有五:(1)交通运输设备不足, 境内资源无法开发。(2)平原地区严重缺水,无法发展农牧业。(3)投资环境不良,无法吸引外资。(4)乡镇企业不发达,无法提高农村收入。(5)地方领导保守,缺乏创新精神。要振兴西部经济,必须从解决上举各项问题入手。
西北交通干线,过去只有陇海、兰新、包兰、宝成等少数几条铁路,近年已增加包神(包头—神木)和南疆、北疆等新线,仍远远不敷需要。西南地区由于地形起伏,过去一直交通闭塞,整个西南区在五十年代以前无一条完整铁路。五十年代以来,虽先后建成宝成(宝鸡—成都)、成渝(成都—重庆)、襄渝(襄阳—重庆)、黔桂(贵阳—柳州)、贵昆(贵阳—昆明)、成昆(成都—昆明)以及即将完成的南昆(南宁—昆明)等干线,仍未能构成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西南区公路,近年有大进展,但整体来说,距需要仍极远。
交通建设需要巨额投资,依靠国家投资不易大规模发展,必须以优越条件,吸引外资,或以委托营运方式,建成后由投资者经营若干年,让外资有利可图。
其次,西部最有希望的产业是能源与矿产。过去由于价格结构不合理,原油、煤炭、矿石价格偏低,经营无利可图,且严重亏损。今后应逐步调高能源及矿产价格,消灭原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剪刀差”。同时应进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才有可能摆脱贫困落后的局面。
第三,乡镇企业不发达,是西部农村贫困的主要因素。乡镇企业不振的因素,包括土地贫瘠,农村缺乏累积资金能力,居民及干部思想保守,市场经济不发达等等。要在西部发展乡镇企业,除国家在融资方面予以激励外,应派遣干部分批到东部“取经”,吸收东部成功经验。同时应鼓励发展私营、个体、联户、股份等经济形式,全面启动,掀起创办乡镇企业的高潮。
最后,要使大西北能成为像美国的加州或亚里桑那州,必须引水解旱。最近一批从事水文、地质和环境保护的知名科学家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从全球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开山凿洞,将水引至八百公里外的大西北和黄河上游,缓解西部地区的严重缺水局面。根据这一计划,将利用雅鲁藏布江坡陡大、落差集中的特点,在西藏西南的派区至墨脱附近河流大拐弯处开凿约三十公里的隧洞,建设一座相当于长江三峡水电站两倍多的最大电站,并以此为能源,每年调水约四百亿立方米,供应干旱少雨的大西北。这个计划如能实现,将使黄土高原重披绿装,使西部成为农业的生产地带,解决廿一世纪中国粮食问题。〔13〕
注释:
〔1〕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2月18日第3版。
〔2〕马建堂:《中国区域问题研究》, 北京《经济学动态》月刊,1996年第2期第16—17页。
〔3〕上海《经济研究》月刊,1996年第5期第13—14页。
〔4〕杨钟:《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北京《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97年第1期第8—9页。
〔5〕郭承禄:《中国西部地区奔小康的政策思考》, 北京《中国农村经济》月刊,1996年第9期第13—14页。
〔6〕袁钢明:《地区经济差异与宏观经济波动》, 北京《经济研究》月刊,1996年第10期,第52—53页;《人民日报》(海外版), 1997年3月18日第2版。
〔7〕农业部:《一九九五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第186页。
〔8〕黄训芳:《我国东西部农村发展差距及对策研究》, 北京《农业经济问题》月刊,1997年第3期第7页。
〔9〕北京《人民日报》(海外版),1997年4月12日第8版。
〔10〕洛杉矶《国际日报》,1996年12月23日。
〔11〕新华社乌鲁木齐电1997年4月15日, 刊载于纽约《世界日报》,1997年4月16日第8版。
〔12〕胡欣编《中国经济地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4, 第359—360页。
〔13〕新华社北京1997年4月17日电,刊载于纽约《世界日报》,1997年4月18日第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