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桂林医学院二附院 广西 桂林 541100)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大学职工体检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60例职工体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对采血的评价、整体满意度和静脉穿刺后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环境舒适、护士技术娴熟度、抽血疼痛感评价及总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后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职工体检静脉采血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满意度,降低穿刺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提升医院服务形象。
【关键词】 优质护理;满意度;体检;静脉采血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6-0297-02
静脉采血液是健康体检中最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易发生皮下出血如皮下血肿、皮下淤斑等并发症[1],是护理工作中发生投诉事件和矛盾因素之一,降低护理满意度,影响医院的服务质量和医院形像。2016年4月—2017年5月,我们对630例职工体检静脉采血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职工体检时参加体检126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0例,观察组男350例、女280例,高中以下学历32例、中专及大学学历318例、研究生以上学历280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2±9.9岁;对照组男345例、女285例,高中以下学历29例、中专及大学学历315例、研究生以上学历286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1±10.5岁。两组年龄、性别、学历文化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优质护理方法
1.2.1护理人员充分学习优质护理内涵
学习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文件,纠正部分护理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提高服务意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观念进行优质护理的宣传教育,以体检职工为中心,加强护理服务质量。
1.2.2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形象
规范护士的行为,要面带微笑,耐心与职工解说,对待询问,做到耐心的回答和解释,杜绝出现生硬的语言或者不耐烦。做好采血时间的安排及预约,避免采血等候时间过长。静脉穿刺不成功时要致歉,采血后护理人员需主动帮助体检者放松袖口,将手臂正确摆放,避免过高或过低,最好保持与心脏齐平,以免局部血管压力过高或过低影响穿刺点止血效果。
1.2.3健康教育
采血前将宣传资料和采血温馨提示交给职工,让职工对体检采血的注意事项及采血检查意义有明确的了解,在采血过程中做到随时对提出的问题宣教。
1.2.4心理护理
做好职工的心理护理很重要,大学教职工担负繁重的教学、科研和管理任务,精神压力大,心理常处于紧张、煩燥或焦虑、甚至抑郁状态,老年职工在采血前常会有恐惧不安感,降低了采血的成功率,重视教职工的心理卫生宣教和疏导,在采血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观察体检者的表情和反应,充满爱心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其较好配合完成采血。
1.2.5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关护理操作必须严格遵循相应标准与规范,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采血操作娴熟度,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对不同体形的职工应用不同型号及大小的静脉穿刺针,在不同的穿刺部位对其给予静脉穿刺,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进而减轻穿刺疼痛等。拔针方法[2]:用拇指将无菌棉签悬防于进针处正上方约0.5~1.0cm,棉签尾部朝上臂,将针头于血管平行拔出,同时用指腹迅速将悬防于进针部位上方的无菌棉签按压针眼处5分钟以上,老年人可适当延长,按压期间用力均匀,禁止一松一紧按压、下垂穿刺侧肢体和屈肘。
1.2.6营造舒适的采血环境
确保采血室适宜温度(25℃左右),在采血室墙壁上贴温馨的墙纸,用详细的文字与图片提示采血注意事项。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适当补充热量及水分,给体检者提供一杯温热水或者糖水等。安排一名医师和护士负责巡查,针对采血后出现不适症状者及时进行处理。
1.3 评价指标
参照中国医师协会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3],自行设计调查表项目,包括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环境舒适度、护士技术娴熟度、抽血疼痛感及整体满意度六项,采用10分制,疼痛感越强得分越低,评价越好得分越高,分越高代表满意度越高,调查项目由体检者评价填写。皮下出血的判断标准:拔针按压后穿刺点无皮下渗血,只有针眼痕迹,表示无皮下出血;皮下渗血、皮下瘀斑或皮下血肿表示有皮下出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计量资料用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 两组体检者的调查评价和满意度结果
见下表。
表 (x-±s)
2.2 穿刺部位发生皮下出血结果
对照组有70例,观察组有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满意度调查是评价优质护理实施效果的金指标。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组体检者在服务态度、健康教育、环境舒适、护士技术娴熟度、抽血疼痛感评价及整体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职工大多数的学历和知识层次较高,对护理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较高,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沟通能力及专业素养,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满足了体检者的相关要求,减少等候时间,提高了效率。在体检采血过程中导致皮下出血等不良事件发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面:(1)按压部位不准确,采血穿刺孔与进入血管穿刺孔之间距离较大,导致采血后体检者对穿刺部位按压不准确。(2)按压力度不够。大部分对采血后按压重视度不够,按压力度或按压时间不够,部分靠弯曲肘部方式止血,是导致皮下血肿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3)按压穿刺点时间短。有报道按压时间的长短与皮下淤血、皮下血肿时间发生率之间呈负相关关系。通过实施优质护理,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由护理人员实施按压,最大限度避免了导致发生皮下出血因素,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有效保护体检者血管,减少采血过程中体检者的痛苦及其并发症发生,同时改善采血环境,给予体检者提供更加高效全方位的服务,因而满意度得到提高,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形象。
【参考文献】
[1]王佩红.采血护士在献血护理中如何保护献血者权益[J].当代护士(综合版),2012,18(7):36-37,
[2]安碧,廖景清。“不留痕迹式”静脉抽血进针与拔针方法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3):588-589.
[3]伍小飞,黄松林,尹红.优质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权重分析及满意度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5):11-13.
论文作者:秦琼英1,朱建林1,李海丹2,陈双凤1,王兴菊1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7
标签:皮下论文; 静脉论文; 满意度论文; 职工论文; 护理人员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6月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