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杨小江

摭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杨小江

(广安市广安区白市镇第一小学校 广安 638013)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关键之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任何兴趣, 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学方法必须依据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 好奇心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 我采取了以下一些策略, 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让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等特点, 教师在教学时应巧妙创造条件,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时, 注意力就集中, 求知欲就旺盛, 思维就敏捷、灵活。所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使数学学习活动更加主动活泼。如,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 学生对底×高后为什么要除以“2”难以理解。上课前, 我让学生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模型。上课时, 让学生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去拼合。学生们发现, 两个三角形相的边合在一起时, 可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来。由于前面学过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学生很快回答出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底×高, 由于三角形的底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这个平行四边形又是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组成, 所以三角形面积 = ( 底×高 )+2 。这样, 学生通过动手动脑, 情趣盎然,积极参与, 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

二、教学习方法技巧, 鼓励学生探究

古人说云: 授人以鱼, 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 则终生受用无穷。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交给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只有这样, 才能让学生不仅学好数学知识, 而且让学生逐步掌握探究科学知识的钥匙, 为他们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一位数除三位数, 商二位数》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128 ÷ 4”中, 把1个百平均分成4份, 每份不够1个百(即百位不够商1) 。问题出现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应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讨论, 他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可以把 1 个百拆成10个十, 与2个十合成 12 个十, 再除以4, 每份是3个十, 可以在十位上商了。像这样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能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 而且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数学学习的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 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除了运用教具、学具外, 还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教与学生动形象, 化难为易。千方百计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为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建立高效的教学结构。诱发学习兴趣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 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 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能。数学教材有它自己的特点, 蕴含着丰富可培养学习兴趣的因素。教师应挖掘这些因素, 充分发挥教材中内在的潜力作用, 教学前具体构思方案, 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练习是检查教学效果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一环。在设计练习时, 注重多层次、多坡度, 达到练一题长一智, 练一题多一能之目的, 发展和保持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凡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 教师决不替代;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 教师决不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 多一点活动的余地, 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 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

四、组织学生讨论, 精心习题设计

讨论式教学给学生带来了主动参与的机会。在小组讨论中, 每个人都能在心理压力大大减轻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抒发己见。讨论式教学也有助于改变教师包办垄断课堂的局面,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创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主动参与提供外部条件。开放式习题的设计, 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开放式习题的设计,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 都积极动脑筋, 都有展示自己智慧的空间。只不过得到的答案有多有少, 这充分体现“人人学数学, 深浅多少不相同”的教学思想。

五、联系现实生活,教学力求生活化

把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数学教学要讲来源、讲用处, 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他们的眼里, 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 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这样, 学生学起来自然感到亲切、真实, 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既然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 教师可以针对抽象知识点, 如“方向”、 “时间”、 “地点”, 巧妙地联系学生的实际, 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 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 合理地组织好教学内容,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一种, 认同感, 亲切感,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相遇问题”教学中, 教师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面来, 一个在左侧, 一个在右侧, 保持一定的距离, (在两地) 老师口喊 “齐步走”( 同时出发 ) 两个同时相对而走, (相向而行)走到面对面相遇时, “立定”, 这时老师问“大家这两个同学怎么了?”学生回答“相遇了”。然后指出, 日常生活中像这种人、车, ……从两地相向而行总会相遇的, 这样抽象的相遇问题变得形象化、生活化、实际化了, 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到数学是从生活实际中来的,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参与热情高, 学习效率自然高。

论文作者:杨小江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  ;  ;  ;  ;  ;  ;  ;  

摭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论文_杨小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