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主体施工关系到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依托主体施工相关技术与混凝土模板技术的融合,创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建筑主体施工,有利于控制建筑主体的施工质量。本文从建筑工程的规范与高标准施工出发,分析混凝土模板技术的要点,结合混凝土模板技术规范与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探讨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实践应用。希望为建筑主体施工予以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施工;混凝土模板技术;应用
混凝土结构在当前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应用较为普遍,随着混凝土工艺标准的优化,传统混凝土工艺技术与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建筑主体施工对工艺技术的要求更高,混凝土模板技术逐渐成为建筑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结合混凝土模板技术的规范工艺标准,充分考虑建筑主体施工的具体规划,对混凝土模板技术实施的各道工序严把质量关,优化混凝土模板技术应用,充分发挥混凝土模板技术的优势,达到提升建筑主体质量的目的。
1.混凝土模板技术的要点分析
1.1混凝土结构模板配置技术
模板配置是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实施模板技术的基础条件,而模板配置效果关系到混凝土模板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实际应用。结合建筑工程的测量检查与图纸和方案设计等相关资料,以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建设为基础,选用尺寸与规格符合要求的模板,优化模板配置方案,明确相邻模板构件的间距,精准测量模板构件的尺寸,避免因模板配置不适宜影响到混凝土浇筑质量,进而对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造成影响。依托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技术的规范要求,完善配置模板整体支撑体系,合理处理模板构件的连接,结合建筑工程建设中特殊部分的不同施工要求,定制高标准的模板,制定适宜的模板安装与拆除计划,防止混凝土结构施工因模板配置而出现裂缝等问题,确保模板配置技术作用的充分发挥。
1.2混凝土结构模板施工工艺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实施普遍涉及构造柱模板、安置墙板模板与垫层模板等多道工序的实施,而模板技术工艺操作的规范性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影响较大。混凝土结构底层的垫层模板是建筑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模板技术实施的基础,要求在安装垫层模板前,充分结合建筑工程的设计图与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测定并核对模板标高与中心线,规范垫层模板施工的实际工艺操作,保证垫层模板施工各项指标的合格。优化水泥砂浆等材料的配置比例,严格按照垫层模板的相关设计进行施工,结合建筑部位与地质条件等各方面的不同,对砖砌胎模等可用于垫层模板的材料进行合理运用。采取两侧模板拼装方式进行建筑工程建设中的墙体模板施工,借助海绵条等材料避免模板拼装处出现漏浆等现象,提升模板拼装的紧密度,为混凝土浇筑等后续工艺实施奠定基础。
2.建筑主体施工中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实践应用
2.1模板构造设计
将混凝土模板技术应用到建筑主体施工中,模板构造设计是实施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基础,而模板构造设计的效果决定着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的实际质量。混凝土模板的构造设计应结合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要求构造柱模板四角周正,垫层模板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剪力墙模板的体积满足相关要求,定制标准化模板,在工程图纸上合理标注模板安装的具体部位,预留螺栓安装的相应位置,为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模板的安装与使用要反复包边并合理处理模板接缝,严格按照规范程序安装与拆除混凝土模板,设计符合建筑主体施工需要的混凝土模板组装图,促进建筑主体施工质量的提升。
2.2支模
支模是应用混凝土模板技术的关键,决定着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结合混凝土模板技术的规范标准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具体规划,对混凝土结构模板配置后的支模工序进行严格把关,全面检查支模施工所涉及的墙柱拉结筋与预埋件等各方面,明确模板支模的指标要求,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顺序进行混凝土模板的支模,依托工程勘察测量的准确结果,考虑到混凝土模板构件的尺寸与规格等各方面,确定构造柱模板等相关混凝土模板的柱脚墨线与固定点,选用适宜的模板材料,明确混凝土模板的吸水率与规格等具体指标,利用玻璃油灰等适宜材料对模板衔接或拼装处进行全面涂抹,增强混凝土模板表面的防水性能,提升模板衔接处的密实度,为混凝土模板技术的高质量实施提供保障。
2.3模板接缝处理
混凝土模板拼装与接缝的实际处理影响着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也是混凝土模板技术实施的关键性内容。混凝土模板接缝处理的不严密,使模板接缝处容易出现漏浆等问题,混凝土模板接触的密实度达不到规范要求。外侧模板接槎处的处理应根据混凝土模板安装的实际情况及墙体施工状况,采用科学性方法处理接槎处,利用可拆卸的内丝螺杆对墙体与外侧模板进行紧密连接,在螺杆与模板之间嵌入木楔,保证外侧模板连接的紧密性(见图1)。利用硅胶等材料对模板接缝进行科学处理,防止模板因热胀冷缩而发生形变,提升经过处理后模板接缝处的密实度,有效避免模板接缝处出现渗漏等现象。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续接板条的问题,根据混凝土浇筑的具体情况,应在相应模板上固定续接板条,结合混凝土模板技术实施的规范要求以及板条续接的需要,让模板下边缘与续接板条形成45°夹角,对混凝土的浇筑要严格执行施工方案,避免混凝土浇筑后内部出现气泡,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利用硅胶等材料处理续接板条与模板间形成的凹槽,密实处理模板接缝,保证建筑主体施工质量。
图1:外侧模板接槎部分示意图
2.4混凝土浇筑
对于混凝土模板技术在建筑主体施工中的具体实施,应在完成模板支模与接缝处理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充分考虑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的规范工艺标准与模板质量,避免因模板问题而影响到混凝土浇筑作业,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全面清理模板内部,以建筑工程整体规划与混凝土结构具体设计为依据,采用逐级分层方式实施混凝土浇筑作业,对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进行合理分层,便于混凝土浇筑作业。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按照从模板根部向顶部的顺序进行混凝土浇筑,将混凝土浇筑的分层厚度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保证建筑主体混凝土结构的浇筑质量。根据建筑主体施工的具体情况,从模板中间向四周的顺序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振捣,彻底排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提升建筑工程整体质量。
结束语
建筑工艺技术与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创新,将混凝土模板技术应用到建筑主体施工中,对模板构造设计、支模、接缝处理与混凝土浇筑等各道工序的实施进行严格把关,提升主体结构质量,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见红花.论建筑施工中清水混凝土模板的施工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8):490.
[2].王高锋,戚恒昊.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04):179.
[3].张余明,金龙.大型超高平整度要求清水混凝土底板施工技术[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31):2453-2454.
论文作者:叶渊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模板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论文; 主体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