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马原,徐其仁

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马原,徐其仁

江苏舜韬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淮安 211700

摘要: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直接影响着建筑的整体施工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确保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的顺利开展。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一、主体结构的施工顺序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建筑的数量和规模都逐渐加大。而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主体结构的工程也越来越普遍。随着建筑主体结构的广泛应用,主体接哦故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的恶化资料和性能,还必须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施工,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时多采用流水施工方式。流水方向为垂直的横向,即自下而上,在工程施工期间针对不同的建筑,需要进行应对其特点来进行建筑施工。例如,建筑的整体建设趋势。通常情况下,建筑物施工工序为:测量定位→柱钢筋绑扎→柱模板安装→柱混凝土浇筑→柱拆模→柱混凝土养护→梁板模板安装→梁板钢筋绑扎、预应力钢筋安装→梁板混凝土浇筑→梁板混凝土养护→预应力钢筋张拉→拆模板,然后再逐层而上。当前的建筑物工程量中,混凝土,钢筋,模板的用量是最大的,因此这三个部分的施工也是要求最为严格的,本文主要介绍该三项工程施工及预应力工程。另外主体施工阶段采用双排钢管架作为外防护,上挂密目安全网全封闭。

二、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1模板工程技术

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模板工程尤为重要,因此为了确保模板工程能够按期保质的完成,就必须要对模板工程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在进行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时,必须要对模板是否安全可靠和成本是否合理进行充分考虑,以及模板在使用期限内,能够完成在预期内的施工目标。而在选用材料的过程中,则应该考虑材料是否具有可循环使用和便于维护以及是否普遍存在的特征。在结构选型时,则主要考虑其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其受力是否均匀等。在模板工程中,只有在施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够却模板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效率,从而才能偶为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创造有利条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砌体分项工程技术

对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中砌砖分项工程项目的具体施工处理来看,其需要加强管理和控制的内容是比较多的,尤其是为了较好提升砌砖施工操作的效率和质量,更是需要围绕着砌砖施工操作的各个方面进行重点关注和把关,其中比较核心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必须要重点针对砖块进行有效审查处理,确保施工操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各类砖块材料均能够较好满足于主体结构施工处理的相应需求,避免在砖块的尺寸或者是强度等方面出现较大问题,而对于选择好的砖块材料,同样也需要进行浇水处理,促使其能够充分湿润,进而才能够维系后续砌筑的有序进行,在浇水浸湿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控制好数量和时间,确保其浸湿的恰当性;其次,还需要对于构造柱进行重点把关,还需要重点针对砌砖的具体尺寸指标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于主体结构的相应施工需求进行重点分析,进而才能够围绕着相应的砌筑目标和任务进行控制管理,保障砌砖操作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尺寸方面的砌筑失误,导致主体结构的不合理;再次,对于具体的砌砖操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化施工流程进行处理,封顶斜砌做法,砂浆厚度饱满度的控制等内容,避免出现砖体的应用失误;最后,对于砌砖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砂浆填补等操作内容,更是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这也是直接关系最终砌砖施工质量的核心内容所在,需要采用合理的砂浆材料进行充分填补,保障砌砖分项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效果,降低可能出现各类不稳定问题的几率。

2.3钢筋工程技术

(1)钢筋原材采购、验收、放样。钢筋进场应具有出厂合格书及材质证明。钢筋进场验收工作由项目物资部牵头组织,并按要求进行原材的取样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钢筋放样采取由专业人员进行配筋,配筋单要经过技术负责人审核,现场总工审批后才能允许加工。

(2)加工质量控制:钢筋加工棚内设操作工艺牌及钢筋下料指示牌,并设专职钢筋工长进行半成品钢筋的质量控制,对半成品钢筋的验收做到逐型号、逐规格的检查,不合格的半成品钢筋不得下线。加工成型且验收合格的半成品钢筋要分类堆放、挂牌标识,以免混用。

(3)钢筋连接。连接方式选择:ф≥22mm的水平钢筋采用冷挤压连接,ф≥22mm的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ф<22mm的钢筋采用搭接连接。对于钢筋接头施工质量必须采取措施有效地确保。基础底板钢筋、柱、墙体竖向钢筋其接头位置应避开最大受力部位;梁、板的底部钢筋应避免在跨中搭接或连接,上部钢筋应在跨中搭接。地下室的基础梁底板钢筋接头位置:上部钢筋应避免在跨中搭接,底部钢筋应避免在支座处搭接,接头数量在同一截面内应不大于50%;框支梁下筋不设接头,上部钢筋需设接头时,同一截面内接头钢筋截面面积不应超过受力筋的25%,相邻接头间距应大于35d,且≥500mm,接头位置避开墙体开洞部位,在跨中1/3范围内;接头宜避开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和柱端的箍筋加密区。

(4)钢筋绑扎与定位控制。对于各类混凝土构件的钢筋绑扎均要求画线绑扎,墙体及柱钢筋绑扎时,用施工标尺杆控制、检测钢筋的间距与排距。钢筋绑扎扣采用十字扣,相临两扣互为八字,扣节在钢筋的侧面;箍筋与暗柱、柱、梁主筋的绑扎扣采用兜扣,扣节位于主筋上,扎丝头长30mm,朝向柱内或梁内;钢筋搭接区在距两端50mm 的位置及搭接区中部,保证三根水平筋(竖向筋、箍筋)。墙体纵向钢筋间距控制采用纵向“梯子筋”,梯子筋间距800mm,梯子筋起步位置为暗柱边250mm。焊接梯子筋的钢筋直径要求大于设计纵向钢筋一个规格,梯子筋中的横筋要求按800mm间距设置一道,等于墙厚减2mm的支撑筋,支撑筋端头要求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柱钢筋间距控制采用焊接式定位筋,按1000mm~1200mm间距布置,其中在柱的根部、中部、上部的三道定位筋,要求其撑铁长度等于柱宽减2mm,撑铁端头用磨光机打磨平整,刷防锈漆两道。

2.4混凝土浇筑技术

建筑主体的框架均是由钢筋和混凝土搭建,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也要有相应的施工技术要点,才能确保此组合结构能够承受巨大的载荷。对于混凝土浇筑工程,其所涉及到的方面极其广泛,墙体、屋面、柱体、以及梁等结构都能够采用混凝土浇筑成型。其中,浇筑柱体时,要严格控制好水泥的搅拌时间,且厚度宜控制在 40cm 左右,还要严格控制浇筑施工,防止浇筑表面出现蜂窝等情况。浇筑梁结构时,要确保梁体的水平面在浇筑时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会对后期的施工产生一定的便利,避免施工工期的延误[3]。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使得现代建筑的质量和性能都有了大幅度提高,并且还为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为了确保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在施工之前就必须要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密部署,并且对整个施工过程中进行严加控制,从而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姜峰.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措施[J].工程技术,2014,08(22)35:65~66.

[2]沈左爱.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5,08(11)02:93.

[3]陆克钦.探讨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现代装饰(理论),2014,09(10)11:221.

论文作者:马原,徐其仁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马原,徐其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