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信息传播中介作用的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人民大学论文,报刊论文,信息传播论文,中介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是知识运动发展的两种状态。所谓知识生产是科学家、人、作者通过大脑的系统构思,把在实践中积累的思想和智慧用文字等形式表达出来,这属于一次文献资料,它是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或研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它反映了科研或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新技术、新知识、新发展、新创造。一次文献大多发表在期刊上,最大的特点是分散刊载,同类文献发表的时间地点不同,它们的收藏处也无规律,这种无序的特点严重妨碍了一次文献的利用。另外,从文献检索利用看,一次文献的各种重要信息是模糊的,不成系统的,难以快速查到。
由于知识是流动的,如何使一次文献的知识被充分合理利用,就需要在信息交流中通过中介——“二次文献”来实现。二次文献是将分散无序的一次文献,用一定方法进行加工整理后形成的,它按文献的学科类别或者主题系统编排,其特点是能反映一次文献的名称、著者、出处、摘要、甚至全文,具有重点突出、脉络清晰、依据充分、论证深入等特点。所以说,“二次文献”将知识的生产者和知识的利用者有机连接起来,连接的上端是“知识的生产者”,下端是利用知识和需要知识的广大读者,成为信息交流的“桥梁”。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的《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是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内重要的二次文献刊物。《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以我国公开发行的3000多种期刊为基础和依据,筛选和收录其中的精华论文,集中分为114个专题向读者推荐。《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知识和智力的产物,具有信息丰富、观点新颖、学术性强和较高的权威性等特点。反映了我国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以满足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人与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二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创刊已经40余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编校队伍素质较高,在国内外享有声誉,与《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并称我国三大综合性文献。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中文献信息占其中总量的47%。文献信息在知识生产和知识利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信息量广、覆盖面大、专业性强、内容连贯有序,读者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高密度的信息量。同时由于它从3000余种期刊中选择文献,分学科114类转载,还能使读者从分门别类、独立成篇的学术论文中找到与自己关心的课题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从而可了解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起到了指导读者、捕捉社会热点、了解学科进展、获取资料途径、检索各类文献等各种作用。
在这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对于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人,尤其显得重要。《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一种知识资源,它所传播的情报、知识、信息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财富。它既是学术交流的园地,又是获取情报、知识、信息的重要来源。科研人员从项目选题、申请立项、项目完成等方面无不充分利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科研价值,它能帮助科研人员在短时间内查出学科领域文献产出量状况及研究进展和发展动态,并能学习到与自己研究内容相关学科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从已有的科研成果中获取信息,启迪开发自己的研究思路,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质,从而能从高起点(高水平)切入。据我校调查,我校社科方面的研究论文或研究生毕业论文,100%都曾参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所收录的文献。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科学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价值还远不止这些。它的权威性还在于对各种社科期刊及其所载学术论文具有极其重要的评价和鉴定作用,对学术研究及学科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导向作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编辑部曾在一则启示中自豪地宣布:“许多刊物的作者,以自己的文章被选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进档次、上等级的荣幸事情,成为刊物社会影响、学术地位的评价标准,有的还以此作为评奖晋级的条件。”此说的确不虚。
为了方便读者在3000余种公开出版发行的报刊中寻找到有一定水平和质量的信息,1992年,经数十所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努力,用文献计量学方法遴选确认了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其成果,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这是我国第一部经学科专家鉴定的评价期刊质量的公开出版物,具有无可置疑的权威性,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许多期刊以此为依据在封面印有“中文社科核心期刊”或“中文社科重要期刊”,来表示本刊的质量和社会地位。而在筛选、编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揽》的过程中,不管是进行文摘统计还是进行引文分析,都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作为统计的依据。换句话说,在3000余种报刊中,谁能进入“中文社科核心期刊”其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选你的文章多,你就是“核心”,否则便与此无缘。
期刊这样,论文更加如此。几乎所有优秀论文的评比,以及职称的评定,有关部门都把论文是否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刊物转载作为一项重要条件。许多高校规定被《新华文摘》摘引的论文,其规格与《中国社会科学》相等,远远高于《历史研究》《哲学研究》等专业刊物,其奖励幅度要高出数倍。《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略为逊色,但几乎所有优秀论文评比和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定,都将论文是否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作为一项重要的标准。有的高校甚至认为论文一经转载,就进入“国家级别”。正如有的文章说:“正因为如此,很多研究者论文发表后,都希望被《人大复印资料》等刊物转载,并把能被转载为奋斗目标,潜心钻研,精心制作,颇有几分不达目的不罢休之势。”
三
作为二次文献资料,我们也应看到《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在充当信息传播中介作用时,对信息作了加工。它对于全国3000多种期刊所刊载的大量文献进行分类、遴选,选择有代表性的精品,列为要目,而精品中的精品,则全文复印,再次刊发。
在遴选过程中,孰为精品,孰是劣作,无疑皆取决于编辑人员的眼光。尽管《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将整个社会科学划分为114个专题,但每一个专题所涵盖的学科面还是非常广泛的。比如历史学中的某个时代:先秦史、明清史等,实际都是一个个内容十分复杂、丰厚的领域。文摘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造诣、敏锐的学术眼光,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学术前沿,各种研究方法和流派等等有十分透彻的了解,而且不带任何个人好恶偏见,这样才能遴选出真正的学术精品,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此外,为配合某种社会活动,反映某个时尚热点,鼓励某些新秀或照顾某种关系,不得不被迫或自愿降低标准。而许多真正的学术精品,比如功力深厚、发表人所未发、有益于学术,然而读者面很窄的考据文字,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不受青睐。
最能说明文摘刊物的评选并不十分可靠的一个重要证据是,它们之间的耦合度。据报道,曾经有人对同一年度《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全国三大文摘刊物所摘的文章进行对比,发现相互间的耦合度很低,某学报在《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排名第一,而在另外两种文摘期刊中都未能进入前40名。这种情况还不在少数。
《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文摘刊物,在充当学术信息中介传播的过程中,的确起到不可或缺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而且对学术论文的遴选和摘转作为自己的一家之言推荐给读者,也确实可以推动学术的发展。平心而论,目前的状况,实际是社会强加在它们身上的不虞之誉。
许多有识之士都在呼唤建立一个科学的、公正的学术评价体系。一旦这种评价体系建立起来,文摘期刊就可以回归本色,而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作为文摘期刊的编选人,应该看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本着学术的良知,尽量将真正的学术精品贡献给广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