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及诊断论文_彭翌

彭翌

(通江县人民医院;四川巴中6367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常常会出现饮食不规律等问题,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发病的人群逐渐趋于年轻化。急性胰腺炎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致病原因为患者胰腺的自身消化而引发的炎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多为中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精神意识障碍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目前,现代医学中通常使用CT 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诊断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CT 影像学检查具有应用广泛、准确性高、灵敏性高等特点,可以有效地检测出患者是否患有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大大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

本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探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从我院中挑选出62名病况大致相同的重症胰腺炎患者,所选取的患者均被确诊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了研究同意书,表示自愿参与此次医学研究观察。以下是本次实验的研究过程及内容。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在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从我院中挑选出62名病况大致相同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2名,女性患者有30名,患者的年龄处在16岁到69岁之间。经过临床检查确定,这62名患者均患有急性胰腺炎,并且均出现中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患者到的尿常规、尿淀粉酶、胰淀粉酶等指标检测均高于正常值。所有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等基本病情资料上的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即统计值(P〉0.05)表示所选取的患者具有可比性。

2、实验方法

对上述选取的62名急性胰腺炎患者均进行CT扫描检查,所使用的检测仪器为GE公司Optima660型64排128层螺旋 CT机,对患者胰腺进行CT扫描检查。具体的扫描参数如下:管电压100~120kv,管电流200~300mAs,螺距因子0.986:1~1.375:1,采集层厚0.625~1.25mm,重建层厚3~5mm,重建间距3~5mm,扫描野45~50cm,采集矩阵512×512。此外,所有患者均进行增强扫描,扫描参数同上。造影剂采用碘海醇350mgl/ml,注射方式采用静脉团注给药,注射速率3.0~3.5ml/s,分别采集三期(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图像,将扫描所得的胰腺原始横断位图像经过各种三维重建得出MPR、MIP、VR等重建图像,所得图像自动上传PACS系统,然后由多名资深的放射科诊断医生对患者胰腺的大小形态、密度、胰腺周围脂肪间隙及积液等情况进行分析诊断。多名医师诊断意见达成共识。

3、观察分析

对上述实验所得到的CT 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将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分级的依据为Balthazar和Ranson等的诊断标准。我们可以将急性胰腺炎CT表现严重程度划分为5个等级,A 级:胰腺正常,胰腺周围组织正常;B级: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肿大,但胰腺周围组织正常;C 级:胰腺密度不均匀伴胰腺边缘模糊及条状脂肪密度影;D级:胰腺肿大、密度不均匀,胰腺周围组织存在单个积液区;E级:胰腺肿大、密度不均匀,胰腺周围组织存在多个积液区且边界不清,至少一处积液区或胰腺内含有气体。用专用的统计学软件汇总分析上述临床观察所收集的实验资料,所用的软件为SPSS20.0,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上述选取的62名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 扫描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诊断,有20名患者被诊断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有41名患者被诊断为间质水肿型急性胰腺炎,疾病检出率为98.38%,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在本次实验中,有1名急性胰腺炎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误诊漏诊率为1.62%。P值小于0.05,检测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值如下:

CT 扫描结果

三、结语

急性胰腺炎现已成为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致病原因为患者身体的胰腺进行自我消化腐蚀而引发的急性炎症。有研究表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大约占急腹症的30% 。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多为中上腹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腹部压痛、精神意识障碍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工作生活造成很大的威胁。急性胰腺炎在早期发病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但是急性胰腺炎具有病情恶化速度较迅猛的特点,所以患者容易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严重时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得到精确检查结果,为患者赢得最佳治疗时机,进一步降低病情恶化及患者死亡风险。以往针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很多医院是根据患者的血液检验结果以及结合临床表现症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诊断的结果,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误诊漏诊率较高,从而贻患者误最佳治疗时机。目前,多数医院采用CT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

上述研究实验中,从我院挑选出62名病况大致相同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对其进行CT检查诊断,结果这62名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20名患者被诊断为出血坏死型急性胰腺炎,有41名患者被诊断为间质水肿型急性胰腺炎,检出率为98.38%,与实验室检查结果呈现高度的一致性。在本次实验中,有1名急性胰腺炎患者没有被诊断出来,误诊率为1.62%。P值小于0.05,检测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可以根据其CT表现严重程度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级,根据Balthazar和Ranson等的诊断标准,可以确定患者急性胰腺炎病情的恶化程度。从而对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进行合理定制,为患者获得最佳治疗时机。CT检查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影像资料直观可视,检查方便快捷等优点,越来越被多数患者及医生所采用,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急性胰腺炎在早期发病症状并不是十分明显,而且很容易被患者忽视。但是急性胰腺炎具有病情恶化速度较迅猛的特点,现代医学中针对于急性胰腺炎这种疾病的病情程度判定、治疗方式、预后评估等等还没有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规定。早期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已经出现感染情况的患者除外,医生一般会采用保守的方式进行治疗,并不主张对早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而 CT检查具有应用广泛、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全程监控,选择最佳的手术时机。由于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恶化速度较快,单次的CT 影像学检查可能没有办法全面的反映出病情的变化过程和严重程度,但是患者可以通过持续的CT 检查随访,更加清楚地了解到病情变化,有助于患者的病情程度判定、治疗方式选择、判断疗效、预后评估等。

综上所述,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影像学检查,能够获得直观可视的影像图像,能够准确判定病变累及范围,能够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采用。

论文作者:彭翌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5月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3

标签:;  ;  ;  ;  ;  ;  ;  ;  

急性胰腺炎的CT检查及诊断论文_彭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