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否定”思潮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论“否定”思潮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论“否定主义”思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潮论文,主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01)03-0047-06

世纪之交,国内外涌动着一种我们称之为“否定主义”的思潮。本文拟对此思潮的表现、实质、产生原因以及它的影响,做点考察分析。

“否定主义”思潮的表现,可从国际国内两方面来进行考察。20世纪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到重大挫折。于是,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一些政要们就大肆宣扬“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被埋葬”,资本主义已经“不战而胜”了[1](P427)……一言以蔽之,借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之机,肆意否定社会主义。

前苏东各国的一些“共产党员”打的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旗号,走的却是破坏社会主义,乃至复辟资本主义的路子。他们在国际问题上对帝国主义妥协退让,实行无原则的“和平共处”;他们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推行“全民国家”、“全民党”,漠视或不再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他们在建设路线上迷信“市场经济万能”论和“私有制驱动”论;他们在依靠谁的问题上依靠资产阶级及其在党内的代理人,而改变工人阶级、劳动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收回其已到手的福利,并且使其沦为资本的雇佣奴隶[2]。时机一成熟,他们就把“社会主义”的旗帜扔掉,把共产党变成社会党以及其他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使苏东发生剧变。而在讨论苏东社会主义失败原因的过程中,他们又进一步否定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一种想象的乌托邦”,“资本主义是惟一有效的,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1](P418)。

以“否定”为特点的思潮,在我国国内也有若干表现。

1.鼓吹“经济私有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人间正道私有化》一书就宣称要“推动中国经济私有化”。书中说:“私有化应该说成果很显著,但是效率并不是太理想。我们花了十八年的时间才把国有经济的比例下降了25个百分点,……太慢了”,“促进私有化途径很多,兼并破产就是其中的两条渠道,也可以吸引外资去兼并国内企业,等等。总而言之,大家要从各个方面、不同角度来推动中国私有化”[3],进而否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2.鼓吹“把中国共产党改造成社会党”,而否定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人间正道私有化》中,那人认为“中国将要发生一个重大变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将要改名为中国社会党”。理由:“我们中国搞社会主义(?)至少要搞二千七百多年,要从孔夫子搞到孙中山。至于以后究竟要不要搞共产主义,那要由后代人去投票决定,我们无权决定二千七百多年以后人们的道路”。他认为要促进这种实质上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把中国共产党改为中国社会党的变化[3]。

3.在崇尚“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旗号下,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原则,不尊重历史事实而肆意贬斥毛泽东、鲁迅。例如,有位学者认为,“个性解放”后来之所以会“成了历史的讽刺”,“个性消亡了,变成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变成了螺丝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荡然无存”,其原因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毛泽东主张为中国革命的需要服务,提倡知识分子要走和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改造人性,改造思想”,提倡知识分子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大众一边来。那位学者还认为鲁迅由“进化论”变成阶级论后,“他的思想左倾了,说自己是遵命文学”;因为“一旦跨入遵命文学,就难免会使自己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蒙受伤害”;“如果鲁迅当时不是基于政治信仰,而以自己的独立思想来明辨是非,分清曲直,他也许不会造成这种失误”[4]。又如,有人这么评论鲁迅的代表作《阿Q正传):“鲁迅写小说有时是非常概念的,这在他那部备受推崇的《阿Q正传》中尤为明显”,阿Q就“是概念的产物”[5]。再如,有家著名杂志重新刊登林语堂的名为悼念,实为诋毁鲁迅的文章《悼鲁迅》,因为林语堂在篇中给鲁迅画了两副“活形”,把鲁迅贬为在街头寻衅耍赖,乱打一气的牛二[6]。

4.打着“尊重历史”的旗号,大肆翻案,美化一些反面人物,而否定历史给他们作的结论。例如,有那么一些人用种种手法把曾国藩塑造成“官场智者”,一味地为他叫好,似乎他不是残酷地镇压过农民起义的刽子手,似乎他不是赫赫有名的“曾剃头”。又如,对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成绩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有那么一些人却借全面评价胡适之机,掀起了一股一边倒的大肆赞扬、吹捧和美化胡适的浊浪,似乎胡适一切皆好,不曾当过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忠实走狗,不曾参与反对中国人民大革命的罪恶行动!

5.打着“跟上时代”的幌子,肆意否定我们党领导的胜利的人民革命及其光荣传统。围绕着这个“主题”,有人宣称要“告别革命”;有人发表埋怨革命,实质上是清算革命的文章;还有人借评定20世纪优秀小说之机,贬低《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等优秀革命小说,而在评定什么“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的活动中,吹捧恶毒攻击人民革命和共产党的《旋风》。……以上事实充分说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特别是在世纪之交,国内外确实涌动着一种以“否定”为特征的思潮,这种思潮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表现得尤为突出。

只要稍为仔细地分析一下这种思潮否定的对象是什么,就可以知道这种思潮的实质是什么。那末,它所否定的对象是什么呢?

1.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否定主义”思潮所否定的对象首先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鼓噪“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社会主义只是一个想象的乌托邦”、“社会主义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不就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吗?胡说“共产主义理想已经被埋葬”,鼓吹“把中国共产党改造成社会党”,不就是否定共产主义理想吗?

2.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物、运动及其有关的努力。毛泽东、鲁迅以及创作《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乾河上》的作家,还有千千万万投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士,实际上都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物;他们所献身的人民革命运动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组成部分;他们的种种努力,如鲁迅提出“遵命文学”主张,革命战士们浴血奋战,推翻蒋家王朝,继而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作家创作以“革命”为主题的文学作品,都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具体的努力。“否定主义”思潮把矛头指向这些具体的人物、事情,不就是否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物、运动及其有关努力吗?

总之,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否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而奋斗的人物、运动及其有关努力是“否定主义”思潮的实质。“否定主义”思潮的实质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上述看法可能会引起种种反弹。有关的人们可能会以种种理由为自己的观点辩解。

诚然,有关的人们并没有像西方国家政要们那样赤裸裸地否定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也没有像“正流行于社会和思想界”的国外时髦说法那样,认为社会主义只是“想象的乌托邦”、“不可能在现实中实现”,但是,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7]。根据这种“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主张,鲁迅提出“遵命文学”的主张,千千万万革命战士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还有对反对革命的人物的批判,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坚持,等等,等等,实质上都是导致社会主义胜利的具体的努力,否定它们,实质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革命的知识分子如不与工农兵相结合,给人民革命以促进,人民革命能顺利取得胜利吗?革命作家不遵革命先驱者之命、遵历史时代之命,以革命的文艺作品促进人民革命,革命会那么快取得胜利吗?我们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吗?历史和逻辑告诉人们,否定革命的历史,否定导致社会主义胜利的种种具体努力,实质上就是否定社会主义。

“否定主义”思潮的产生,原因至少有四。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的相对平稳发展的影响。20世纪后半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私有制所许可的范围内,在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等各个领域内作了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管理机制作了不少的改革”[8],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私有制对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本主义统治下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使得那些国家的经济一直呈上升的态势。另外,20世纪后半叶,局部的地区性的战争虽然不断,但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没有发生过战争,西欧北美等地没有出现过战争。因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获得进一步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维持一个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它们之间“虽然仍不断发生矛盾,有时还很尖锐、激烈,但主要都是通过对话、协商,用经济手段加以解决”[9]。因此,20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和科技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且这种发展是在相对和平环境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将之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的相对平稳发展”。

这种新的“相对平稳发展”会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什么影响呢?且让我们从历史的回顾中寻找答案。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历过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一方面,出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那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向前发展。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无线电话电报的发明和应用,电动机发明,电能与机械能互换的实现等等就是例证。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欧洲社会主义长期处于比较和平发展的环境,没有发生大的革命风暴,而且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在议会活动、创办报刊、发展工会与合作社等合法斗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工业革命、科技成就导致的经济发展的环境、合法斗争的成就又使人觉得合法斗争“有搞头”[10],这么一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相对平稳发展,影响到国际工人运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成为第二国际内部机会主义思潮泛滥的成因之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毛泽东)。忆昔而思今,我们不能不说,正如一百多年以前资本主义相对平稳发展的影响,成为第一国际机会主义思潮的成因一样,20世纪后半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对平稳发展的影响,也是“否定主义”思潮的一种成因。其所以如此,也与这么一种情况有关: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相对平稳发展,以及伴随这种相对平稳发展而来的惊人的科技成就、持续时间较长的经济繁荣局面,使人觉得“事实和历史已经证明,资本主义是惟一有效的”[1](P418)。既然“资本主义是惟一有效的”,就没有必要再去搞社会主义。这么一来,否定社会主义的“否定主义”思潮就产生了。

2.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合作的副产物。1948年3月,毛泽东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中揭示过这么一种事实:“我们党的历史情况表明,在我党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时期,党内容易发生右的偏向”,而这种右的偏向的首要特点是“过高地估计敌人的力量”[11]。毛泽东的揭示给我们以启迪,使我们觉得:“否定主义”思潮的产生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合作的副产物。何以见得?为了发展经济,为了卓有成效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走对外开放,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合作的道路。这种合作与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结成统一战线”的历史情况相类似:如果不能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指导,辩证地分析和看待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会“一叶障目”,产生过高地估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力量的右的偏向。“否定主义”思潮就是这种右的偏向的一种表现,因为一旦过高估计别人的力量,就会过低估计自己的力量;过高估计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就会贬低乃至否定社会主义的力量。

3.认识上的直线性和片面性。列宁批判认识上的直线性、片面性时,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人的认识不是直线(也就是说,不是沿着直线进行的),而是无限地近似于一串圆圈、近似于螺旋的曲线。这一曲线的任何一个片断、碎片、小段都能被变成(被片面地变成)独立的完整的直线,而这条直线能把人们(如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话)引到泥坑里去,引到僧侣主义那里去(在那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就会把它巩固起来)。”[12]联系到“否定主义”思潮的产生原因,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正是将认识曲线上的“片断、碎片、小段”,片面地变成了“独立的完整的直线”,才导致了“否定主义”思潮的产生。什么认识曲线上的“片断、碎片、小段”呢?关于社会主义,以及关于“左”、右倾向的认识曲线上的”片断、碎片、小段”。具体言之,在关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上,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已经在实践中遭到失败,毛泽东倡导的以“三面红旗”、“继续革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探索也被实践所否定。于是,有些人看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失败,就认为是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看到毛泽东关于“三面红旗”、“继续革命”之类的探索被否定,就认为毛泽东的其他许多方面的探索、努力都应该被否定,甚至“恨屋及乌”,把与社会主义探索相关的中国人民大革命的胜利也加以否定,宣称要“告别革命”云云。在关于“左”、右倾向的认识上,给我国革命和建设造成了巨大危害的反复出现过的“左”倾路线、思潮、偏向固然应该否定,可是,有些人又矫“左”过正,把一些不是“左”的东西,如毛泽东倡导的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鲁迅提出的“遵命文学”等等,加以声讨、否定;把某些正确的结论,如对曾国藩、胡适评价上的正确部分,也认为是“左”的东西而加以否定。凡此种种都说明,在关于社会主义、关于“左”、右倾向的认识上,把认识曲线上的某种正确的“片断、碎片、小段”加以直线化、绝对化,或者说,关于社会主义和“左”、右倾向的认识上的直线性、片面性,也是“否定主义”思潮产生的一种原因。

最后,我们还要指出,国际环境中的反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思想领域的深刻影响,也是“否定主义”思潮形成的重要原因。“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来看,当代世界的经济活动越来越多地越出国界,形成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既打破着传统的经济上的壁垒,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着精神、文化上的壁垒。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的流动,各种信息愈益快速地传播,各种观念四处流传扩散。”[13]这么一来,苏东剧变后出现的国际环境中的反社会主义思潮,也会作为“伴随着经济要素”在全球流动的“信息”、“观念”,传播、扩散到我国的思想领域,使我国社会思想界、文化界的某些人士发生共鸣、与之呼应。这种情况说明,国际环境中的反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思想领域的影响,也是“否定主义”思潮的重要成因。

“否定主义’思潮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不准备详加论述,而只想点一点。

1.在思想领域里引起混乱。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半个多世纪的实践,特别是经过近20多年以来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我国人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对与社会主义紧紧相联的中国人民大革命(亦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种种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有些具体的问题,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加以分析、加以澄清,但不存在对许多大是大非的论题(如对毛泽东、鲁迅等的评价,对中国人民大革命的评价,是否要搞私有化,是否要将中国共产党改造成社会党,等等),重新进行论述、评定的问题。“否定主义”思潮对许多涉及大是大非问题的正确认识、正确结论,“说三道四”,予以否定,就会在我国的思想领域里引起混乱。此理是不难明白的。

2.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我国已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的程度上,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否定主义”思潮一方面否定社会主义,一方面又大肆渲染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成就,鼓吹“资本主义是惟一有效的”制度,就会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使一些人觉得“还是资本主义好”。此理也是不难明白的。

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中指出,自由主义“是一种腐蚀剂”。能在思想领域里引起混乱,能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的“否定主义”思潮,也跟自由主义一样“是一种腐蚀剂”。就因为如此,为了顺利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实现在社会主义基础上的中华民族复兴,我们应该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反对“否定主义”思潮,清除“否定主义”思潮在我国人民群众中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1-02-23

标签:;  ;  ;  ;  ;  ;  ;  ;  ;  ;  

论“否定”思潮_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