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目前来看,作为水利工程建筑桩基的基础形式,钻孔灌注桩的施工主要借助施工机械方式,然后在桩基孔中放置钢筋笼,还要灌注水下混凝土。当前,使用泥浆来护壁处理比较常见。泥浆能够在施工中起到置换与护壁作用,所以这项技术对施工条件的要求不高。另外,借助这项技术还能节省相应的资金。因此,笔者主要针对于此,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技术的施工准备工作,并且研究了钻孔灌注桩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良好应用,从而能够为水利工程提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水利施工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脚步越来越快,我国水利工程的规模也日渐壮大,水利工程是一项利民大计,对于国家民族未来的昌盛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高效是水利施工的第一要义,为此,要利用多项施工技术来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其过程中众多技术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保障施工安全,基于此,研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在水利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将成为施工技术人员的必行之举,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1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简介
钻孔灌注桩技术,就是运用机械在地面打出桩孔,运用导管实现水下混凝土的浇灌,完成水下施工的施工工艺。相比较传统混凝土灌注工艺,钻孔灌注桩技术凭借其诸多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钻孔灌注桩技术对设备和环境的要求不高,所以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在多种环境下的水利工程中都可以广泛采用,并且成本较低;而且,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噪音小、震动小,几乎不会带来地面隆起、偏移等负面作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此外,运用钻孔灌注桩技术,通常可以入土更深,从而有效保证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通常在工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技术,需要分析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对施工结构有较为深入地研究,从而确保钻孔灌注桩的顺利施工。钻孔灌注桩技术能够在任何地质状况的地面上穿透,对于地质承载力的影响很小。当然,其施工效果也与施工工艺、混凝土配比、泥浆护壁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钻孔灌注桩技术展开深入研究,从而确保施工质量。
2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实践
某水利工程的渡槽槽身具有相互独立的特征,3槽预应力混凝土为U型结构,每一种槽身的高度与宽度相等,都是6.12mx9m。该水利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采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其中桩的长度为38m,每一根桩的直径是1.8m,试验桩的数量要比工程桩少282根,工程桩的总根数为288根。
2.1 钻孔准备
钻孔前须提前对做桩的具体地位进行判定,在确定好后,借助纵横轴线在桩的基准点做好标志。此后,需要专业施工管理人员去对钻孔灌注桩实际位置进行探测,进一步加深对施工场地的了解,也为判定其是否符合施工需求,便于工作台的搭建与维护。此外,应重点关注施工建设区域内道路平坦程度及排水系统的分布,从根本上杜绝因施工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而造成的钻孔灌注桩完成质量差的问题。在开展临时施工建设时,须提前将桥位线确定好,保证钻孔施工时位置的准确性,进而便于施工人员工作的开展,为后续钻孔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钻盘钻机作为使用最多的工具,应重点注意其钻头摆动幅度,避免扩大钻孔现象的发生,进而使钻孔能够符合相关标准。
2.2 开孔
对于施工单位的负责人来说,应该针对前期的检测数据对中层孔深与等高线的比较进行记录,与钻具自重的大小以及吊挂松紧程度等加以结合,积极巡查与监视岩土层。此外,还要对试成桩的标准,确定灌注桩入岩比较科学合理,并且保证桩体进入持力层的准确深度。另外,还要抽样检测岩土层的土质,可以设置不同道的监测点,机械钻机的钻头进入持力层后,对持力层与界面钻进过程的反应进行观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以外,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还要合理检测机架枕木基础的稳定情况。随着钻孔的进行,磨盘参数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如平整度、垂直度等。而施工单位应该将这种变化控制在标准范围内,并且针对轴线控制点的位置,对桩位实施的位置加以确定,还要对各项机械的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以此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清理孔眼操作
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利用钻孔灌注桩技术来处理工程任务,即便在优势上比较突出,但对于清孔工作而言,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如果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和不足,将会对后续工作的发展产生特别大的阻碍。因此,做好清理孔眼的工作,将是钻孔灌注桩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首先,技术人员应保障孔底洁净无泥块、岩屑,如果出现了较多的泥块,就需要进行处理打碎,在清水冲洗时使之能够浮出孔眼。其次,当技术人员将导管下笼安装好以后,还需要再次对孔洞进行清理,并确保没有出现严重的堵塞情况,在二次清理孔洞的过程中,要将清理孔壁作为重点内容,以防止出现堵塞造成的缩孔现象。
2.4 灌注混凝土
为了确保钻孔灌注桩的质量,在灌注混凝土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在钻进成孔后的30分钟内开展混凝土灌注的相关工作。②在混凝土灌注环节,要确定孔底导管底部的距离在30到50cm的范围内,同时还要避免出现导管露出混凝土面的情况。③在进行实时检查的过程中,要反复检查混凝土面上升的情况,实时测量孔壁的直径,防止发生超径与缩径的现象。④在第一次埋入导管时,其深度必须高于100cm,在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其导管埋入的深度不能超过6m。此外,为了避免出现断桩的现象,不能将导管从混凝土面拔出。⑤在开展桩头混凝土灌注的过程中,浇量需要控制在50到100cm的范围内,确保桩头混凝土的强度符合工程施工要求。⑥在完成混凝土灌注的相关工作内容后,提起导管的力度要均匀,采取向上的提起方法,提起的速度不能过快,控制好其提起的双肩,提起过快会导致桩头出现夹泥的现象。⑦在提出导管后,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测量导管在混凝土内埋入的深度,并检测桩头与混凝土灌注施工的质量,在确认导管符合施工要求后,拆除导管。⑧拔出护筒的工序是在拆除导管后进行。要缓慢的拔出护筒,避免有土块进入到护筒内,在拔出护筒后,施工现场的监理人员检测桩顶混凝土的质量。
3 对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提出的几点建议
①由于桩基础施工在钻孔上要求较高,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认钻杆的直径及使用哪种钻头方法等等,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分析钻具的强度,给钻孔转压力度和速度提供方便;②要把钻机轨道枕木放牢固,误差控制在±20mm,钻杆的垂直误差控制在±5‰,校核之后,拧紧钻机的螺旋支腿,等待开钻,为了更好的掌控钻孔深度,要在机管或机架上作好控制标尺,使施工中容易观测和记录;③由于断桩会对后期造成很大的影响,造成断桩的原因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在灌注过程中,把导管提升较高,使混凝土与导管底端分离,再而混凝土质量不高,或者是堵管后没有及时清理,对此提出几点解决方案:a.必须根据施工规范与流程作业,减少断桩现象;b.假如操作错误造成断桩,要及时采取措施补救;c.假如灌注在20~50m间,部分混凝土就会凝结,要马上停止灌注,把钢筋笼切除,清理混凝土块,再进行灌注;d.假如早期灌注出现了断桩,需要快速吸渣,把混凝土清理掉,再进行灌注。
结束语
总之,受我国相关科学技术的制约,水利工程灌注钻孔桩方面的应用技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为从根本上提高其施工质量与最终完成效果,可通过科学、规范施工规划,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革新与改进,加强监测管理力度,提高施工人员专业技能,进而为水利工程灌注钻孔完成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对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平衡发展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波,张文潇,白银,等. 盐渍土环境下钻孔灌注桩混凝土配合比优选及耐久性[J]. 建筑技术,2016,47(1):47–51.
[2] 钱兴. 我国当前水利工程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分析[J]. 科技进步,2016(1):39~42.
论文作者:伍玲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钻孔论文; 混凝土论文; 导管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