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

孙智君 张高琼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摘 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文化创意经济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对城市复兴及经济转型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重视,学术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主要涉及相关内涵特征、集聚区发展模式、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集聚区演化发展及发展对策等5个方面。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未来学术研究要直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并结合最新经济形势,推动集聚区迈向新领域。

关键词: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演化路径;动力机制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集文化、创意、技术、资本等要素于特定区域,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突破口,其发展水平已成为全球诸多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的核心标准之一。为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均研究制定并出台了全方位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体系(见表1),以超前思维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用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由文化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变。

表1 中国中央政府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注:表中仅列出由中央出台的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主要政策

与政府和市场行为相伴随,国内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问题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通过对2005年至2018年间CNKI经济与管理科学国内期刊论文的统计,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兴起于21世纪初,文献数量逐年波动上升,在2012~2015年间达到顶峰,随后在波动中不断下降。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的不断深入,学术界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先进经验、发展规律等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研究,为产业发展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根据所筛选的已有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全国层面的一般规律研究,在地方层面则主要集中于北京、上海、浙江(杭州)、广东(广州、深圳)、江苏、台湾等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

从研究内容上考察,学术界针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以及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路径、发展模式、功能绩效、动力机制、分布格局、存在的问题、集聚特征、影响因素等发展规律及特性,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体系。

哲学在过去50年来发展的越来越专业化,似乎只是少数哲学专业的特权,离我们的生活与思考越来越远,也更少有哲学泰斗愿意去敞开哲学的大门,让普通读者一窥哲学的堂奥。但是丹尼尔·丹尼特打破了这一界限,他不仅是一位专业哲学家,也是一位愿意跨学科、跨领域思考的哲学家,本着“人人都能读懂”的初心,写下了这本《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本书不仅是面向大众读者写作的哲学典范,也是正直而有效的思考的典范。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学术研究的主要论域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在特性及外部环境,笔者从5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相关概念的内涵与特征

1.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比较丰富的产业业态。半个多世纪以来,不同国家因其国家战略、地域特征、文化氛围和主导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不同的称谓,因而未形成统一的概念。

国内外研究文献中,与文化创意产业最接近的两个概念分别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更加注重二者的融合与渗透。文化创意产业需要依靠人的知识和智慧,借助高科技等辅助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和提升,从而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满足人们的多样化消费需求。[1~3]

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比较,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除了其高文化内涵,还着重强调创意创新,创意是核心和灵魂,具有自主创造性[4],且其产品具有原生性[5];强调知识产权的交易及保护[6]。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业态,其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具有高收益性[7];产业渗透性及带动力强,知识外溢性及空间外溢性显著;且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小,低碳环保[8]。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知识产权性、科技文化驱动性、高辐射融合性、高附加值性、创意人才依赖性、高风险性、低能耗性等特征[9]

2.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与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也称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学术界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概念的解释并不统一[10],但存在诸多共性,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概念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就是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中,由众多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文化创意企业以及相关支持机构,依据专业分工与协作关系建立起来的,并在一定区域集聚而形成的集群[11]

大数据对政府传统管理理念形成挑战,全面树立大数据意识是政府提高大数据管理能力的关键,是推进政府治理创新的重要条件,当前政府管理部门大数据意识的缺乏,社会公众对大数据认识不足,影响了数据资源的创新应用。①要加强大数据宣传力度,在全社会传播普及大数据知识,自上而下全面提高大数据素养,将大数据理念渗透人们的思想之中,促使社会公众与政府共同树立大数据意识。②要提高大数据培训力度,重点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培训,转变他们传统政府治理观念,培育大数据思维意识,树立科学的大数据治理理念,促进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现有学术研究基于不同视角,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空间布局来看,具有鲜明的团块和带状特征[13],具有向心性和特殊地段指向性[14];投资主体多元化、与高新科技结合紧密、依赖自主设计、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明显[15];与区域性文化环境有机融合,与高校、科研机构、高新产业园区密切合作[16];集群发展具有区位性、根植性,集群生产具有关联性、科技性,集群创造具有创新性、风险性[3,17];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跨行业集聚的特性、集群主体的创新性、创意人才的先导性、集群的网络特性[18];空间配置上具有公众性与开放性[19]。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其空间布局、集聚主体、产业联系、发展环境、发展路径、目标定位等方面都有其特点。

(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

根据划分标准的不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有不同分类。

2.动力机制

1.教师要认真备教材,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中练习的编排既有整体的构思,也有局部的设计意图,每道练习题编排的意图都不同,要想有效地进行教学,教师需要备教材,客观地认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经过分析后,整体把握教材,从而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练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根据产业演进的历史逻辑,可分为“原发型”及“嵌入型”[16]两种形式。“原发型”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以本地创意产业特定要素在特定地理区域内发育和集聚,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形成的集聚区;“嵌入型”创意产业集聚区则是由于外部资源进入而导致的一定区域内产业集聚的集聚区。

根据集聚区发展的核心要素与功能,可分为产业型、艺术型、休闲娱乐型、地方特色型、生态环境型、混合型。[23]产业型发展模式主要基于创意人才和科教资源而建立,重在产业链的开发与构建;艺术型发展模式则以人才为核心资源,依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原创性设计;休闲娱乐型发展模式则重在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及休闲娱乐需求;地方特色型则主要依赖地方特色历史文化资源,借助民俗风情或自然景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环境型主要出于对自由、宽松的环境和生态资源的需要,倾向于在城市近远郊的旅游地聚集布局[24];混合型发展模式则未形成产业链,是多种行业的混合发展。

根据产生集聚区的驱动力的不同,可分为自发集聚模式、大企业主导运营模式、政府主创模式、文化创意地产模式[20,21]。自发集聚型主要是由区域内部资源、市场、技术等因素驱动而自发形成,表现出“自下而上”的特点;大企业主导运营模式是由综合实力强、运营经验丰富、资金实力雄厚,为实现企业自身更好发展和获取更多利益的大企业主导推动,产业定位明确,具有一定根植性;政府主创模式则是政府根据区域发展需求,“自上而下”规划培育的集聚区,具有良好的政策支持,肩负着区域发展的重大使命;文化创意地产模式则是房地产开发商介入开发,以租赁、合资、合作经营等方式进行管理,不介入企业发展的模式。

3.根据区内企业组织结构和关联方式划分

根据集聚区内企业组织结构和关联方式,可分为垂直关联型与水平关联型[19]。垂直关联型模式指上下游企业间存在着原料供应、成品销售等投入产出联系的复合型集聚区,以传媒等内容密集型产业集聚区较为常见;水平关联型模式则是区内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企业大多处于同一价值链环节,生产或经营的产品大致相同,面向共同市场,易实现资源共享和激发群体创新。

4.根据依托的社会资源划分

根据空间集聚方式,可分为校企合作型、依托老建筑改造型、依托传统布局型、全新创造型[22]。校企合作型依赖知识溢出,依托周边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力和人才等资源优势而形成;依托老建筑改造型则是利用成本较低的旧建筑、旧街区等历史地段,兼顾保护历史建筑和营造个性创意空间的要求;依托传统布局型则基于原有产业基础或原有产业园区进行升级改造;全新创造型则是由政府或大企业重新规划,在某一区域集中开发而形成。

5.根据集聚区核心要素及功能划分

2.根据集聚主导力量划分

用户管理,提供了对使用者或使用群组的资格进行管理操作的功能。用户管理模块可以联接Active Directory活动目录,同步里面的用户和Organizational Unit,并且可以对单个用户或组授予不同的设备使用权限,例如彩色和黑白功能权限的设定。用户管理模块还能对刷卡用户进行自助激活开卡功能,使用现有员工的门禁卡同Active Directory用户进行关联,一卡多用,从而大大减少了IT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设备管理员对设备管理的效率,提供一站式管理窗口,随时了解公司设备状态。

(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发展

1.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路径

下面,大家将看到自控力训练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以及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发展心理学博士陈忻女士(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给出的三个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孩子自控力的好方法。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演进的代表性主要观点。其一,单元集聚、界面构建和网络发展三阶段假说。在单元聚集阶段,微观单元资源不断搜寻而聚集;界面构建阶段是单元身份获得认同;网络发展是单元多维扩张的结果。在三阶段演变中,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程度逐步提高,从简单的地理聚集演化到分工协作,再到系统形成。[25]其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0演进模型。这一演进过程的实质是形成文化创意产业要素之间的融合渗透和辐射联动,产生创意裂变效应,释放创意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26]其三,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是政府、企业、高校、中介机构、网络媒体以及创意阶层,从分散行动和简单协作到相互配合和专业分工的过程[27]。其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化路径是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线,集聚相关的企业、研发机构和服务机构,在特定区域内形成文化经济的集约形态[28,29]。其五,基于特定区域集聚空间格局的不同,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研究其演化路径,总体而言分为两个阶段:初期以凝聚作用为主,由散点向单核或多核集聚,向城市中心靠近;第二阶段则以扩散作用为主,集聚中心向远离城市中心的方向移动。[30]其六,按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最终演化趋势,可以分为消极走向与积极走向两种演化方向。[31]其七,生命周期说。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集聚区的演化类似于生物的演化,历经形成、发展、成熟和衰退的过程。[18]

第四,文化创意产业衰退期。[34]这一阶段,区内生产成本(劳动力价格与土地价格)上涨;市场拥挤和竞争加剧;创新能力减弱,对创新的重视度下降,投入减少,出现“路径锁定”;投资吸引力降低;区内知识溢出、知识共享以及知识创新减少,学习能力降低,集聚区最终走向衰退。

2.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生命周期

政府调控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一是产业集聚理论。该理论认同通过政府干预形成集聚从而推动经济发展的机制,强调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二是产业规制理论。该理论经历了公共利益理论、规制俘虏理论和新兴市场规制理论三个发展阶段,支持通过政府干预应对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公共服务等,政府定位为管理者、协调者与监督者[50]。三是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该理论强调政府在产业形成期与发展期的引导与扶持,支持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土地资金支持等方式扶持集聚区的发展。

第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期。在这一阶段,集聚区通常由一些规模较小且雇佣人员较少的文化创意企业组成,区内企业还未建立完善的合作网络,企业之间网络联结度很低,企业间知识的溢出和传播无法产生;整体创新能力不强;企业间更多地表现出竞争而非合作,且易出现无序竞争。[32]这一阶段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和扶持以使其快速成长;若扶持政策不到位,企业间合作关系不能建立,集群效应无法显现,立足不稳的企业将会迁移或倒闭,集聚区最终会走向衰亡。

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成长期。[33]该阶段,文化创意企业从业人员数量有较快增长,创意企业不断涌现;企业间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知识的溢出与传播得以实现,集聚区内企业获取知识的路径得以拓宽;集聚区内学习机制初步建立,学习能力逐渐增强,整体创新能力逐步提升。集聚区的低成本优势、知识溢出、学习与创新优势得以实现,核心能力迅速提升。

第三,文化创意产业成熟期。这一阶段,各类配套设施趋于完善;人才和企业大量集聚;企业间已建立良好的互信与合作关系,企业的知识溢出和传播机制不断完善;各类组织形成一个网络状的生态结构,形成具有复杂性的创新网络,拥有较高的创新能力。此时增长速度会逐步放缓,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一阶段若信誉度迅速提升,品牌效应突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市场份额[33],并保持较强的创新能力,则成熟阶段得以延续;反言之,若不能摆脱“路径依赖”,创新意识淡化,则易导致增长逐渐乏力,丧失竞争优势,以致缓慢走向衰落。

不断完善水利施工质量管理,可以进一步指导水利工程施工企业正确开展施工行为,同时提高水利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加强,可以有效地实现工程建设的“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监理单位在具体施工管理中,利用长期在工程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工作经验,建立起一套完整严密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控制程序和方法,加强对工程质量的控制,构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质量控制体系,强化工程质量的管理。因此,必须深化对水利施工质量管理核心地位的认识,从而增强对工程质量的监管,推动水利工程建设。

(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

1.影响因素

已有研究成果按照划分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影响因素进行如下分类。其一,按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划分,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内部因素有人才因素、文化因素、创意环境因素等;外部因素有制度因素、相关支撑产业因素等。其二,根据波特的钻石模型,从供需、环境等方面划分,可以分为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条件,国内需求、国际需求等需求条件,相关产业支撑、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创新环境等环境条件。[14]其三,按照一般性因素与特殊性因素划分,可以分为制度政策、社会文化、市场、企业创新、企业网络环境等一般性因素;以及不同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特殊性因素。[18]其四,按照宏微观角度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发展水平、制度环境等宏观因素;产业基础、需求水平、供给能力等中观因素;文化人才、财政支持[35]、企业间竞争程度、建立的容易程度等本地化微观因素。其五,基于扎根理论确定的环境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基建环境、人文环境、区位环境、政策环境、知识环境等五个环境因素。[36]其六,基于实证研究,认为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有行业科技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和多样性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状况。[37]其七,基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同发展阶段,认为不同阶段影响因素不同:在萌芽阶段,主要为偶然因素、低廉地租、地方特质;在形成阶段,主要为区域信息交流、地方品牌吸引、价值链驱动;在发展阶段,主要为地租、网络协作、外部联系管道。[38]

如今的我们处于利于思想复杂多变、利益纵横交错、观念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各种诱惑、激战层出不穷,高校党建工作者只有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才可以信得过、靠得住、顶得住、稳得住。加强政治修养,必须高度自觉遵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高度自觉遵循党章,遵守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的政治纪律。努力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迈入新的台阶。

总体而言,影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干预、资源禀赋、区域环境、产业特征以及偶然性因素等。基于集聚区发展阶段的不同,影响因素会有所差别。

1.根据产业演进历史划分

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机理来看,驱动产业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一切有利因素均可作为其动力机制。[39]其一,竞争机制。产业竞争力受进入壁垒、产业间抗替代能力、供需双方议价能力、现有竞争者实力差距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14]集聚区可以降低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品牌、投资及政策等方面的进入壁垒;集聚区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优势,强化其抗替代能力;集聚区内同行业竞争加剧,迫使企业不断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缩小区内企业实力差距,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其二,创新机制。集聚区内能产生较强的信息激励、榜样激励、商誉和名誉激励,竞争压力更明显,从而推动区内企业创新发展;创新所需的人力资本、知识资本、文化资本等禀赋在集聚区内更为集中;集聚区能更好地为产业创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及融资环境。其三,成本节约机制。地理距离、交易成本、信息对称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集聚区能缩短企业间区位距离,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降低转换成本,减少信息搜寻成本,节约投资成本等。其四,学习机制。经济学家凯夫斯说明了交流对创意人员工作的重要性,而产业集群是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主要传播源和生产渠道。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使集聚区内企业间频繁的交流成为可能,为企业间相互学习和促进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学习机会。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甜瓜座果率提高了5.2%,单棵座瓜数和单瓜重都得到了相应提高,每公顷产量提高了17714 kg,提高了25.8%,中心糖度提高了1.9度。

3.功能效应

钢材:采用Q235热镀锌角钢,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有出厂合格证和实验报告,其质量应符合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的相关规定。

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低能耗、低污染性,能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发展,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优化城市空间,推动城市文化发展,推动城市社会发展与进步,提升城市竞争力。[40]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功能效应主要表现在:知识溢出催生创意,集聚区内各文化企业或艺术创作者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学习,带动隐形知识的传播;竞争效应带动创新,拓展延伸产业链实现增收;交易成本与信息成本的节约降低生产成本[41];提高区域的级差地租,推动传统产业空间置换[28];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从资源所有者、投资运行者、入驻企业、地方政府税收、社会就业扩大、园区产业升级、周边环境改善和历史建筑保护产生经济与社会效益[22]。总体而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能产生知识溢出效应、竞争与创新效应、协同效应、集聚效应、品牌效应等正外部性,对产业及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见面,我就很后悔自己穿得这样隆重,简直有点像暴发户嘛。倒是吴梅,一身简洁的职业装,举手投足都是满满的自信,她说:“晓薇,前些日子咱们北京的同学聚了聚,说起你在家当家庭主妇,都觉得可惜呢。”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其一,制度规范困境。[42]主要表现为针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行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已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金融支持制度[43]等有待创新和完善;缺乏统一的行业分类标准[44],不利于统计工作的进行,进而影响后续的决策与可持续发展。其二,集聚区管理问题。[41]主要表现为政府与企业等主体管理角色定位不明;入驻企业审核不严,准入门槛较低;缺乏集聚区长远规划,忽视其发展核心要素及长远利益;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文化地产现象严重等。其三,发展质效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资源、政策资源等资源的利用效率不足;缺乏区域特色,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严重;品牌效应不足,缺乏集聚吸引力;创意氛围缺乏,自主创新不足等。其四,人才问题。[45]主要表现为创意人才供给不足,且缺乏优质创意人才;创意人才引进不足,人才引进观念滞后;人才培养不足。

2.政府调控的必要性

创意产业集聚区以“基地”“园区”“广场”“艺术区”“中心”等多种形式存在。其主要现实载体是文化创意产业园。文化创意产业园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园区化、规模化的表现形式,通过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进而形成了一个适合于文化企业发展、政策落地、项目孵化、投资管理、产权交易和后勤服务等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园。[12]

第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完善妇产科抗菌药物用药制度,规范抗菌药物使用,加强职业教育,强化医护人员责任意识,秉承着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至工作中,高效开展日常工作,确保妇产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安全性,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部分学术研究成果表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应该是一个自由、自发的过程,政府的干预与创意产业的特性不符,违背市场规律,破坏市场公平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造成创意产业发展的“不经济”。[19]但多数学术研究基于实证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政府的调控及支持,但反对政府过度干预[46],主要强调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的服务职能,如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公共政策的引导等。[47,48]综合来看,应结合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演进规律动态调整政府的职能,结合集聚区具体成长阶段实施相应政策。[49]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典型特征的生命周期演进规律。[18]

3.发展对策

从不同视角可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对策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从复杂性科学的视角,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既是一个自组织的过程,也呈现出他组织的特征。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调控机制应以市场机制为主,辅以适当的政府调控机制,并发挥行业协会的渠道作用。其二,从制度安排的视角,重点讨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其三,从调控手段视角,政府可采用税收优惠、技术贴息、财政补贴、项目建设、规划管理、政府购买等多种手段扶持和引导集聚区的发展。其四,从影响集聚区发展的因素来看,政府可以从给予资金支持、提供土地、吸引人才、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完善法律法规等多方面服务和管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其五,从角色定位来看,政府应注重对集聚区的引导、管理,为集聚区发展提供服务,正确处理与市场的关系。其六,从集聚区生命周期来看,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所不同,应注重长远规划,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应有所侧重。[33]

二、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展望

(一)亟须解决的问题

1.界定相关概念及标准

事实上,大自然中到处都有斐波拉契螺旋线的杰作。海螺的外壳、向日葵的种子、台风的流动、水中的漩涡,包括DNA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甚至银河系的俯视图,都呈现出这个规律。这里面都包含着数字e。唯一的区别,仅仅是e的多少次方不同。在自然界的底层规律上,依然能找到e的踪迹。

已有学术研究并未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给出统一定义,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规划设计、认定标准、准入机制等多方面仍不明确,缺乏科学的标准体系。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外延十分丰富,跨行业特征明显,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断的产生新业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开放性。而关于集聚区的界定,我国很多地区仍采取“挂牌认定”的办法,该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易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北京、上海、青海、深圳等地出台的地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认定标准,对集聚区的认定标准不一而足。概念及标准的制定,便于产业发展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利于正确把握产业联系等产业实际发展状态,利于制定精准合理的管理机制,为集聚区的发展创造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

2.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

遇上爷爷,是奶奶人生的转折。爷爷从小没有爹娘,被过继给同宗一户有田地的人家当养子。长大后,凭媒妁之言,爷爷和奶奶走到了一起。奶奶出嫁是她这一生最幸福的时刻,那时候她身穿霞裾、头戴簪环首饰和凤冠,风光地坐着轿子进了爷爷家门。可惜好景不长,1947年土地改革,爷爷因养父母拥有几亩田地而被扣上了富农的帽子,家里的土地被瓜分,粮食、牲畜包括奶奶的嫁妆等都被乡村农会征收,还要与养父母划清界限。幸运的是,爷爷提早防备,将奶奶的一对银镯子藏在土墙壁的老鼠洞里,逃过一劫。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爷爷奶奶沦为时代变迁的牺牲品,内心经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煎熬,这对镯子成了奶奶心中最珍贵的精神寄托。

结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情况来分析。第一,政府主创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一方面,“十一五”以来建成的集聚区大多属于政府主创模式,往往肩负着地区发展政绩与地区形象的重任,在发展过程中过度强调发展数量而非发展质量,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及长期合理的规划;且在这一过程中,本就极少的自发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区由于自身规模较小或不符合地方政府快速发展的目标,难以得到政府扶持,相较于政府主创型集聚区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最终走向衰败。另一方面,开发过程杂乱无章,地方政府忽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追求规模,无序开发,同质开发,导致产业集聚区泛滥,缺乏竞争力。第二,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监管。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企业以集聚区为幌子,打擦边球进行房地产开发,违规获利,产生权力寻租问题;自发行成的集聚区往往缺乏整体及长远的规划,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品牌,缺乏竞争力,需要政府的引导和管理。

3.认识集聚区发展规律

宏观经济及城市发展水平与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发有明显的相关性。[19]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经济社会及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为创意产业集聚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现有学术研究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条件的定量分析,缺乏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律的精确定位。

(二)后续研究展望

1.突破地理空间的局限

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新时代,“互联网+”使产业发展突破时空的限制,不再局限于条块分割的地理区域。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流通、交易的数字化平台得以建立,使文化创意产业构建线上集聚区成为可能,网上创意产业集聚区与线下实体经济相结合形成立体产业发展系统是必然趋势。未来学术研究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探索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新路径。

2.重视集聚区特色的开发

创新和创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集聚区的创意氛围及自主创新能力是集聚区的生命线。文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根本、最长远的历史底蕴,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精神基础。在我国当前无序开发、同质开发的集聚区中,文化特色的缺失是重要问题;文化亦是“新常态”下我国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素之一。未来学术研究要注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文化特色开发的研究,注重创新创意激励机制的探索。

3.重视跨界融合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是通过跨界促进不同行业与领域的合作与融合。一方面,当前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与其他产业的合作互动方面表现欠佳,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实践需要产业融合发展。另一方面,文化与创意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文化与创意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为新业态的产生提供了多种可能。未来学术研究要充分把握文化创意产业特性,完善产业合作互动机制,探索跨界融合新业态。

参考文献:

[1]张学冬.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概念辨析[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张岩松,穆秀英.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4]李庆本,陈小龙,臧晓雯,王曦.文化创意产业“北京模式”与“昆士兰模式”的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5]朱自强,张树.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及形态辨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6]朱晓青.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和发展条件探讨[J].市场经济纵横,2006(3).

[7]陈红霞,吴姝雅.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区际差异比较——基于地级市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8(7).

[8]张振鹏.文化创意产业的中国特性和中国道路[J].经济问题探索,2011(11).

[9]刘凡荣.创意产业集聚理论与实证研究——以苏州市为例[D].兰州大学,2011.

[10]张京成,李岱松,刘利永.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11]金元浦.文化创意产业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2]李玉丰.构建“政产学研资介”六位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4(2).

[13]孔建华.文化经济的融合兴起与北京想象——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再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2).

[14]赵丹.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沙河口区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9.

[15]陈汉欣.深圳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与集聚区浅析[J].经济地理,2009(5).

[16]邓水炎.重庆市创意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

[17]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

[18]毛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演化与发展[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2013.

[19]解琦.中国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20]袁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生成与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5(6).

[21]侯汉坡.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案例辑[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22]厉无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先行区上海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4(3).

[23]冯根尧.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与聚变效应[J].绍兴文理学院,2013(7).

[24]于振,赵梦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与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国内经验及其对武汉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13(11).

[25]杨永忠,黄舒怡,林明华.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形成路径与演化机理[J].中国工业经济,2011(8).

[26]王慧敏.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与能级提升——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J].社会科学,2012(7).

[27]付永萍,王立新,曹如中.创意产业集聚区演化路径及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9).

[28]汪霏霏.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以济南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例[J].东岳论丛,2014(10).

[29]花建.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对新型城市化的贡献[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2(2).

[30]刘孟阳,林爱文.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武汉市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演化[J].人文地理,2015(6).

[31]孙洁.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演化:升级趋势与固化、耗散——来自上海百家园区的观察[J].社会科学,2014(11).

[32]毛磊.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演化分析[J].2010(20).

[33]苏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10).

[34]刘吴瑗,郑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生命周期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

[35]王晔君.基于DEA-Tobit分析法的上海文化产业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5.

[36]徐汉明,周箴.基于环境效度影响因素分析下的创意产业园区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3).

[37]段杰,朱丽萍.城市创意产业园区空间演化与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深圳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5(10).

[38]方田红,曾刚.大城市内城创意产业集群形成演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以上海M50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9]蒋三庚,张杰,王晓红.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研究[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

[40]于良楠.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4.

[41]吴承忠,李雪飞.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城市问题,2013(10).

[42]郑自立.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困境与对策[J].学术探索,2012(10).

[43]钟德友.重庆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与解决对策探讨[J].探索,2010(2).

[44]高红岩.创意产业面临的统计问题与对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7(10).

[45]曾琎.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化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15).

[46]卫志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制约与突破——一项基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

[47]罗尧成,赵蓓超.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研究综述——基于CNKI(2004—2013)收录文献的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6(2).

[48]蒋冬青,苏娴.文化产业集群发展的政府行为[J].重庆社会科学,2016(11).

[49]袁俊.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生成与优化[J].重庆社会科学,2015(6).

[50]田慧.政府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过程中的作用——以上海市长宁区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08.

分类号: F06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395 (2019)03-0073-07

收稿日期: 2019-01-15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的产业经济思想及其实践效果研究”(17BJL008);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开放课题“武汉市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总体考察、典型案例调研及促进政策体系研究”(IWHS2016109)

第一作者简介: 孙智君(1969-),女,湖北洪湖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分析与规划、产业经济思想研究。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 mail: huhaohuan2@ 126.com

标签:;  ;  ;  ;  ;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