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论文_甘良志 陈育文 王方明 黄 辉 李贵明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论文_甘良志 陈育文 王方明 黄 辉 李贵明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放射二科 武汉黄陂 430300)

摘要:目的 探讨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及优越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3例(91髋)患者,临床有症状,X线正常,CT不太确定,MRI可以确诊的病例。结果 63例(91髋)患者股骨头均见不同程度水肿或“双线征”,即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MRI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有较高的诊断优势。

关键词:早期股骨头坏死;MRI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对人的生活和健康影响很大的疾病,也被骨科界称为“不死的癌症”,早期以不同程度的疼痛为主,如果不及时治疗,患者会出现髋关节疼痛、跛行及残疾。了解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症状,可以及时的发现病情,及时的进行治疗,对自身康复起重要的作用。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到目前为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2],多因股骨头受损或多种原因导致血供不足引起的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较为常见诱因多为血液病、烧伤、风湿性疾病及大量应用激素药物所致股骨头血供减少,引起骨髓细胞及骨细胞坏死。据文献报道多发生在25-60岁人群,近年来有更年轻化的趋势。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8—2017.12我院63例(91髋)患者,临床有症状,X线正常,CT不太确定,MRI可以确诊的病例。63名患者年龄在8至69岁之间,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8例,平均年龄51.2岁;病程3-16个月。多以髋关节疼痛就诊,其中双髋发病者28例。

1.2方法

我院采用GE—Brivo MR355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以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并加做STIR序列。常规均做轴扫及冠扫。具体参数为T1WI:TR/TE420/11ms,T2WI:TR/TE3580/76ms,STIR:TR/T1/TE5200/150/50ms。矩阵714X714,层厚4mm,间隔6mm。

1.3股骨头缺血坏死分期标准

采用Arlet、Ficat和Hangerfard5期分法[3]。

0期:一般患者无症状,MRI可表现正常,只在MRI动态扫描时上述冷点可表现为增强减弱。

Ⅰ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X线平片、CT多不能显示明显的骨质病变,称X线前期。是骨和骨髓的坏死无修复,以骨髓水肿、骨细胞坏死、骨陷窝空虚为主要改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Ⅱ期:股骨头不变形,关节间隙正常。MRI呈典型的双线征,位置基本与CT的条状骨硬化一致。病理上为病灶中心大量不规则的细胞碎片坏死,周边纤维化,新骨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Ⅲ期:股骨头变形,软骨下骨折、塌陷、新月体形成。关节积液进入软骨下骨折线的裂隙。新月形坏死骨发生应力性软骨下骨折、塌陷并与关节软骨分离。由于纤维组织长入形成致密的无血管墙,使修复被阻挡,进入坏死骨的修复受限。Ⅳ期:关节软骨被完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显著塌陷变形,髋臼出现硬化、囊性变及边缘骨赘等非特异性继发性骨关节炎。

1.4统计方法

按照上述分期,本组63例(91髋)早期(I-II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0期本组0例,我们目前还未开展髋关节MRI动态扫描技术。其中I期22例,II期41例。Ⅲ期、Ⅳ期病例基本X线即可诊断,未进行追踪分析。

二、结果

本组63例(91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临床均见不同程度髋关节疼痛,病程3-16月之间;本组患者均行髋关节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也即是报告正常;27例患者行双髋CT扫描检查表现为坏死区域骨小梁消失、硬化、囊变及轻度塌陷等,坏死区周围出现硬化带,“星芒征”为骨小梁结构中骨质片状修复的表现。由于不可言喻的社会因素及部分医师的谨慎性格,CT报告往往没有给出一份肯定的报告,然后临床只能建议患者行MRI检查。MRI检查结果 本组病例中,22例股骨头结构完整,关节间隙正常,股骨头内见大小不等斑片状稍长T1WI、稍长T2WI信号、STIR呈高信号。41例表现为股骨头结构完整或边缘稍显欠光整,关节间隙尚可,个别病例股骨头上缘稍显塌陷;股骨头内见不均匀斑片状稍长T1WI合并线形低信号带、稍长T2WI信号、STIR呈高信,其间另见T2WI线形低信号带或内外并行的两条线形高与低信号,称“双线征”。结合临床我们均给出肯定意见,事后追踪观察,经过规范治疗后,其中43例患者临床症状或MRI影像改变明显好转,其余病例未追踪到。

三、结论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常见髋关节疾病,到目前为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因股骨头受损或多种原因导致血供不足引起的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及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如果能在发病早期确诊并进行科学、积极的治疗,就可以预防股骨头塌陷并保存患者髋关节功能,因此,及早诊断对改善临床症状、延缓疾病发展和恶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MRI诊断股骨头骨缺血坏死的敏感度为88.8%~100%,特异度为98%~100%[5],它可以在病人没有任何症状、任何感觉的阶段发现股骨头坏死比X线平片提前半年以上发现病变,比CT明确影像表现早数周至数月。MRI检查对显示骨髓水肿、关节腔内积液、关节软骨改变有明显优势。MRI被学术界公认为是股骨头坏死早期诊断的“金标准”,而且是“绿色检查”。

参考文献

[1]任安,张雪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研究简况.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3):199-202.

[2]程晓光,屈辉.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康复患者骨缺血性坏死患病率的MRI筛查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8):791-797.

[3]张德洲,易雪冰,钟鉴.不同病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对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48):8455-8560.

[4]丁琴妹,X线、CT及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价值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6);784-785

[5]GlicksteinMF,BurkDI,SchieblerML,etal.Avascularnecrosisversusotherdiseasesofthehip:SensitivityofMRI.Radiology,1988,169(1):213-216.

论文作者:甘良志 陈育文 王方明 黄 辉 李贵明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MRI诊断论文_甘良志 陈育文 王方明 黄 辉 李贵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