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历史时期和理论的新阶段_邓小平理论论文

新的历史时期和理论的新阶段_邓小平理论论文

历史新时期和理论新阶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新阶段论文,理论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论断: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这是一个新的有深刻历史内涵和理论内涵的科学论断。

(一)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从何而来?归根到底,是从历史而来,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历史新时期而来,从解决历史新时期的新任务,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而来。

十五大回顾百年,讲了二十世纪中国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代表中国人民为解放和振兴而奋斗的三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就是同二十世纪中国革命实践发展的这样一个历史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孙中山领导的从帝制到共和的巨变,必须充分肯定,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先行者、对历史辩证法应有的尊重。孙中山把他的三民主义叫做“救国主义”,那是当时最进步的主义,是同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中国历史舞台上各家各派政治学说相比较而显示其进步性的主义。但是孙中山和他的主义未能解决问题,他临终还在呼唤:“和平、奋斗、救中国”。

马克思主义应运而来,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这是向西方学习、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种种幻想破灭的结果。中国的先进分子开阔了眼界,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才是能够救中国的主义。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后来的复杂历史进程说明,仅靠已有的本本或者国际的指示,还不能真正解决救中国的问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写出新的著作,形成中国革命自己的理论,才能指引革命达到胜利。经过艰难曲折的斗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个任务,产生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它称之为“我们这个民族特出的、完整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建国的正确理论”。在这个理论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并且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这是第二次巨变,翻天覆地的巨变。

为什么还会有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呢?这是因为,历史又经历了曲折。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后来又发生严重失误,没有能够解决好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这样,形势就迫使我们党重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局面,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开辟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是这样做的。其结果:在实践上,开始了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第三次巨变,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期;在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生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特出的、完整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

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一次革命——二十世纪中国第二次历史性巨变的理论旗帜;那么,邓小平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第二次革命——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并将跨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理论旗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进程就是这样,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就是这样:面对时代的新主题,回答革命的新任务,实践进入历史新时期,理论也就发展到新阶段。

所以,如同毛泽东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的产生,归根到底也是时势所呼唤,历史所形成。这就叫做“适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一句话,应运而起。

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历史内涵。

(二)

那末,对于这一科学论断的深刻理论内含,应当怎样理解呢?有什么样的理论上的新贡献,使邓小平理论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呢?

十五大报告讲了四条,提出了四个“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世界发展和时代特征作出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四个“新”,有一个贯穿的主题,就是邓小平反复强调的“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新时期可以说是以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讲话为开端的。在这之后不久,1980年4月, 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

1980年5月,邓小平说:“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 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1984年6月,邓小平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 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1985年4月,邓小平说:“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 必须坚持。我们马克思主义者过去闹革命,就是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1987年4月, 邓小平说:“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在摸索之中。”

这样论述还可以列举很多。如此频繁地突出地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在邓小平看来,这的确是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们讲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最根本地就是在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上解放思想,打破长时期盛行的、阻碍我们前进的那些思想禁锢。

我们讲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最根本的就是围绕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分析过去得失成败的原因,主要是我们党自己几十年的得失成败,也联系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得失成败。

我们讲宽广的世界眼光、时代精神,也还是要提到当前时代的主题和特征上,提到世界文明成果的当代水平和发展趋势上,来进一步认识和回答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我们讲邓小平理论的新贡献,归根到底是在于,围绕回答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实现的一系列理论突破。比如说,实践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确立,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等理论的提出,都是如此。

我们讲邓小平理论形成新的科学体系,展开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九项主要内容,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实际工作的各个方面,归根到底也是围绕回答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而展开,而贯通,而涵盖的。

《邓小平文选》第二、第三卷这两部著作,其主要内容,可以说,就是从各个方面回答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则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总回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和中央全会的重要决议,也都是从各个方面回答这个问题。十五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对“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最新的集中回答。

(三)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有了科学社会主义,怎么会发生还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呢?这个问题,如果从脱离生活、脱离历史、本本就是一切的眼光来看,似乎不可理解。其实,这恰恰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以彻底唯物主义的态度,从对社会主义运动长期历史经验教训的贯穿起来的反思中,提炼出来的一个极其深刻的根本性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又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必须经受实践检验和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为社会主义运动指出了科学的方向;但是他们没有经历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没有也不可能为后来的实践者提供现成的方案。

列宁、斯大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是邓小平在1985年就说过:“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僵化模式使苏联的发展有很多不成功的方面。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苏联最后发生剧变。

我们自己的经验,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经验,使我们从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更加认识到“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深刻性和极端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根据邓小平的多次论述,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报告会上作了一个精辟的概括:“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的一些犹疑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十五大报告肯定和重申了这个对我们自己经验的精辟概括。十五大报告还深刻指出:“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到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这个进程,还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下去。”

这就告诉我们,在今后的论述上,我们仍然要围绕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

遵循这样的方向,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就会越来越清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富有新的成果,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就越来越宽广。

(四)

总起来说,按照十五大给出的定义,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这个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集体奋斗和集体智慧结晶的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在中国”,是地域的定位,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新阶段”,是历史的定位,相对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十五大郑重作出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决策,强调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和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十五大报告本身,就是创造性地运用这个理论而形成的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一切突出地说明:我们党是具有伟大生命力的党,党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伟大生命力的理论。

标签:;  ;  ;  ;  ;  ;  ;  ;  ;  

新的历史时期和理论的新阶段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