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孟熙“六经”序言所反映的孟熙思想_阴阳论文

略论孟熙“六经”序言所反映的孟熙思想_阴阳论文

孟喜卦气卦序反映的思想初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孟喜卦气卦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01)04-0040-05

孟喜卦气中,十二辟卦反映了一年十二月阴阳的消长变化。这一点,研究孟喜卦气学说的学者,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整个六十四卦,除去四正卦震、兑、坎、离配四季,其余六十卦是如何反映一年十二月的阴阳消长的,恐怕就很少有人去问个究竟了。本文的主题正在于对这一问题做一初步研究,并且欲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阐明古人所创制的各种卦序,都不是杂乱无章的(或如有人所说是无序的),而是有象数的规律蕴含于其中,是以象数的方式来表达古人对自然之理和人文之理的认识。虽然这种象数不无牵强附会之处,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并发生过重大作用的,单是这种现象就值得研究,它作为一种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的思维方式更值得研究。

一、六十卦的阴阳分布反映上、下两个半年的阴阳消长

卦气表有两种排列方式:一种是依卦气起中孚的说法,上半年自中孚卦起始至井卦,下半年自咸卦始至颐卦的排列;另一种是按月的排列。

卦气起中孚的排列

中孚复

屯 谦睽

升 临

小过蒙益

渐 泰

需 随晋

解 大壮 豫 讼蛊

革 夬 旅 师比

小畜乾

大有家人

 井

咸 姤 鼎 丰涣

履 遁

恒 节同人

损 否

巽 萃大畜

贲 观

归妹无妄

 明夷

困 剥

艮 既济

 噬嗑

大过坤

未济蹇颐

卦气依十二月的排列

子月:

未济

蹇颐中孚

 复

丑月:

 谦睽升临

寅月:

小过

蒙益渐泰

卯月:

 随晋解大壮

辰月:

 讼蛊革

 夬

巳月:

 师比小畜

 乾

午月:

大有

家人

 井咸姤

未月:

 丰涣履遁

申月:

 节同人

 损否

酉月:

 萃大畜

 责观

戌月:

归妹

无妄

 明夷

 困剥

亥月:

 既济

 噬嗑

 大过

 坤

(一)中孚至井(上半年)与咸至颐(下半年)以阴阳爻数变化象征的阴阳消长

按卦气起中孚的排列,我们经过统计可以得出:上半年自中孚至井卦,有89阳爻、91阴爻;下半年自咸至颐,有91阳爻、89阴爻。按照“阳卦多阴,阴卦多阳”的思想,上半年阴爻数比阳爻数多2,属阳;反之,下半年阳爻数比阴爻数多2,属阴。这与上半年本身属阳(阳气上升时期),下半年本身属阴(阴气上升时期)的性质是一致的。

中孚至井:89阳爻,91阴爻

咸至熙:91阳爻,89阴爻

为什么上半年阴爻比阳爻多出的是2数而不是1数,下半年阳爻比阴爻多出的亦是2数而不是1数呢?我们看,若六十卦的阴阳爻由上半年与下半年均分,则应各得90阳爻,90阴爻。现在,我们知道,上半年属阳,按“阳卦多阴”的原则,则上半年至少应从90阳爻中减去1个阳爻,同时阴爻也就随之增加了1个。这样,只要减少1个阳爻或增加1个阴爻,上半年就变成了89阳爻,91阴爻,阴阳爻的差数就成了2。下半年的变化也是同样的道理。所以,在这里,上半年与下半年实际上只有1个爻的变化,即上半年减少了1个阳爻,随之也就增加了1个阴爻,下半年增加了1个阳爻,随之也就减少了1个阴爻。因此,这里以1个阴爻数和1个阳爻数的变化,象征性地体现了上、下半年一阴一阳的阴阳消长变化。

(二)子月至巳月(上半年)与午月至亥月(下半年)以阴阳爻数变化象征的阴阳消长

卦气卦序依月的排列又是如何体现上、下半年阴阳消长变化的呢?我们同样还是先做一统计:

子月至巳月(即十一月至四月):84阳爻,96阴爻

午月至亥月(即五月至十月):96阳爻,84阴爻

自冬至—阳生所在的子月(十一月)始,至立夏阳盛所在的巳月(四月)止,为84阳爻,96阴爻,阴爻比阳爻多12个;而自夏至—阴生所在的午月(五月)始,至立冬阴盛所在的亥月(十月)上,为96阳爻,84阴爻,阳爻比阴爻多12个。依前面探讨的规则,这里实际上是只有6个阴爻数和6个阳爻数的变化,也就是一卦之爻数,同时也可体现平均每月都有生—阳、消—阴,或长—阴、剥—阳的阴阳或消或长的变化。故这里是以一卦的阴阳变化或平均每月一个阴爻数和阳爻数的变化,象征性地体现阳生的子月至巳月与阴生的午月至亥月一阴一阳的阴阳消长变化。

二、六十卦的阴阳消长反映十二月气候的阴阳消长

卦气卦序按卦气起中孚的排列,规律性不强;而按月的排列则相当有规律。下面主要以按月的排列来论述。

丑寅两月,自屯至泰十卦,为24阳爻,36阴爻;卯辰两月,自需至夬十卦,为32阳爻,28阴爻;巳午两月,自旅至姤十卦,为36阳爻,24阴爻;未申两月,自鼎至否十卦,亦为36阳爻,24阴爻;酉戌两月,自巽至剥十卦,为32阳爻,28阴爻;亥子两月,自艮至复共十卦,有24阳爻,36阴爻。列表如下:

丑寅月:24阳爻,36阴爻

卯辰月:32阳爻,28阴爻

巳午月:36阳爻,24阴爻

未申月:36阳爻,24阴爻

酉戌月:32阳爻,28阴爻

亥子月:24阳爻,36阴爻

可见,阴阳爻的分布是很有规律的,冬至以后,自丑寅月始,至巳午月止,阳爻数以每两月8个的速度递增,同时阴爻数以每两月8个的速度递减;而夏至以后,自未申月始,至亥子月止,阳爻数则以每两月8个的速度递减,阴爻数以每两月8个的速度递增。这与十二月气候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可以断定,孟喜卦气说,除四正卦外,是要以六十卦阴阳爻数的消长变化来反映一年十二月气候阴阳消长的变化。这正是卦气说的主旨之所在。那些反对对各种看似无序的卦序图做排序规律研究的人,恐怕很难反驳,为什么看似毫无规律的卦气图,其阴阳爻数的分布变化,正好与卦气说的思想相一致。

顺便指出,上表中阴阳爻数的变化,其取值正好与大衍筮法中四营以后所得蓍数的四种情况相符。24、28、32、36除以4后,分别得6、7、8、9,正是老阴、少阳、少阴、老阳之数。而亥子、丑寅月正是阴极生阳之时,可用老阴数6示之;卯辰月为阳气茁长之时,可用少阳数7示之;接下来,巳午、未申月,为阳极生阴之时,可以老阳数9示之;再接着,是酉戌月,为阴气盛长之时,可以少阴示之;然后,又是亥子、丑寅月阴极生阳,周而复始。这里,以每两月为单元的阴阳消长变化的情形,是否与大衍蓍数有内在联系,可做进一步研究。

孟喜卦气说中的六十卦阴阳爻数的分布,除依每两月为单元有序变化外,依月为单元的变化也是较有规律的。可以下表示之:

丑月:11阳爻,(19阴爻)

寅月:13阳爻,(17阴爻)

卯月:15阳爻,(15阴爻)

辰月:17阳爻,(13阴爻)

巳月:16阳爻,(14阴爻)

午月:20阳爻,(10阴爻)

未月:(19阳爻),11阴爻

申月:(17阳爻),13阴爻

酉月:(15阳爻),15阴爻

戌月:(13阳爻),17阴爻

亥月:(12阳爻),18阴爻

子月:(12阳爻),18阴爻

由上表可看出:自丑月始至午月止,阳爻数基本上呈增长的趋势(唯巳月略有反复);而自未月始至子月止,阴爻数呈上升趋势。这与一年十二月冷热气候的变化也是基本一致的。特别是丑月至辰月,其阴阳爻数的分布不仅与十二月气候的变化一致,而且,其阴阳爻数的分布极有规律。如,其阳爻分布分别为11、13、15、17数,以每月两个阳爻的速度递增。而与之对应的未月至戌月,其阴爻数的分布也有极强的规律,亦分别为11、13、15、17数,也以每月两个阴爻的速度递增。亥月与子月相邻,皆为18阴,也可算是对应的。唯有巳月与午月,一为16阳爻,一为20阳爻,少了一点对称。但处于对应位置的巳午两月与亥子两月一为36阳爻,一为36阴爻,仍有对称性。可以肯定,如果不是有意的人为排列,孟喜十二月卦气表中阴阳爻数的分布不可能这样有序。

孟喜卦气表中,若将巳月的旅卦与午月的大有卦,或者将巳月的师卦或比卦与午月的井卦相调换,则巳月与午月皆为18阳爻,正同处于对应位置的皆为18阴爻的亥月与子月相对应。这样自丑月始到午月止的各月阳爻数的分布和自未月始到子月止的各月阴爻数的分布皆依次为:11-13-15-17-18-18,整个卦气卦序的阴阳爻数的分布更有规律,也更符合自然界一年十二月阴阳消长的变化。那么卦序的创制者为什么不作这种排列呢?这很可能与卦序的创制者所运用的一些易学的基本原则有关。如:若将巳月与午月调整为皆为18阳爻,则子月至巳月为86阳爻,94阴爻;而未月至亥月变为94阳爻,86阴爻。这样,上、下半年就各只有4个阴爻数和阳爻数的变化,可能卦气卦序的创制者认为,4数在此不具有特殊的意义,既不能以一个爻数的变化或一卦之数的变化代表上、下半年阴阳消长的变化,也不能代表每月皆有阴阳气的消长,故不取此数。当然实际的情况可能要比这更为复杂,即是说卦序的创制者可能要考虑更多的因素。此处不拟详细探究。

而若将子月的蹇、颐分别与巳月的师、比调换后,则子月至巳月各月阳爻数的分布与午月至亥月各月阴爻数的分布皆顺次为10-11-13-15-17-18,这一调整同样很有规律,且不影响子月至巳月(十一月至四月)与午月至亥月(五月至十月)上、下半年的阴阳爻总数的分布(十一月至四月仍为84阳爻,96阴爻;五月至十月仍为96阳爻,84阴爻)。但它却影响了中孚至井与咸至颐上、下半年阴阳爻总数的分布,尤其是影响了中孚至井与咸至颐两个部分的阴阳属性——中孚至井原为89阳、91阴,本属一阳,现在却为91阳,89阴,从一阳变成了一阴,阴阳属性发生了逆变;反之,咸至颐原为91阳,89阴,本属一阴,现在却为89阳,91阴,阴阳属性也发生了逆转。所以,子月之卦与巳月之卦也是不可以随意互换的。

还有另外的调换方式也能使各月阴阳爻的分布更有规律,但同时也会影响其他的排序原则。所以,卦气卦序的排列不可能绝对完满。此处亦不拟详论。

三、六十卦上、下卦的阴阳分布反映气候的阴阳往来与消长

(一)子月至巳月与午月至亥月的上、下卦的阴阳爻分布反映了上、下两个半年的阴阳往来

子月至巳月:上卦39阳/下卦45阳,上卦51阴/下卦45阴。下卦比上卦多6阳爻,随之亦少6阴爻。

午月至亥月:上卦51阳/下卦45阳,上卦39阴/下卦45阴。上卦比下卦多6阳爻,随之亦少6阴爻。

卦气卦序中,分配至十二月的六十卦,共有360爻,其中阳爻60,阴爻60。若均分至上、下半年中,上、下半年应各占60阳爻、60阴爻。又均分至上、下卦中,上半年上、下卦应各占45阳爻、45阴爻;下半年上、下卦亦应各占45阳爻、45阴爻。然实际情况是,子月至巳月(上半年)与午月至亥月(下半年)的下卦皆均分了45阳爻、45阴爻。但对于上卦而言,子月至巳月(上半年)却多分配了6个阴爻,少分配了6个阳爻,即上半年的上卦为阴多阳少;反过来,午月至亥月(下半年)的上卦却少分配了6个阴爻,多分配了6个阳爻。为什么要作如此安排呢?

《程氏易传》解泰卦卦辞“小往大来”曰:“‘小’谓阴;‘大’谓阳。‘往’,往之于外也;‘来’,来居于内也。阳气下降,阴气上交也。阴阳和畅,则万物生遂,天地之泰也。”(转引自李光地《周易折中》)可见,子月至巳月(上半年)上卦阳少即为下卦阳多,下卦阳多即为阳来,上卦阴多即为阴往,阳来阴往,即为阳气下降于地,阴气上交于天之时,此时正是阴阳和畅,万物生长之时。反之,午月至亥月(下半年)上卦阴少即为下卦阴多,下卦阴多即为阴来,上卦阳多即为阳往,阴来阳往,即为阴长阳消之,万物衰败之时。此同子月至巳月与午月至亥月节气变化的趋势基本是一致的,故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二)中孚至井与咸至颐的上、下卦阴阳爻的分布亦从另一角度反映了上、下半年的阴阳往来

中孚至井:上卦40阳/下卦49阳,上卦50阴/下卦41阴。下卦比上卦多9阳,随之少9阴。

咸至颐:上卦50阳/下卦41阳,上卦40阴/下卦49阴。上卦比下卦多9阳,随之少9阴。

与前同理,中孚至井的下卦阳比阴多为阳来,上卦阴比阳多为阴往;反之,咸至颐的下封则为阴比阳多为阴来,上卦阳比阴多为阳往。故中孚至井与咸至颐的上、下卦阴阳爻的分布也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上、下半年的阴阳往来。

(三)六十卦上、下卦阴阳爻在各月的分布反映了十二月的阴阳消长

子月:6阳/6阳,9阴/9阴

丑月:3阳/8阳,12阴/7阴

寅月:6阳/7阳,9阴/8阴

卯月:7阳/8阳,8阴/7阴

辰月:9阳/8阳,6阴/7阴

巳月:8阳/8阳,7阴/7阴

午月:10阳/10阳,5阴/5阴

未月:11阳/8阳,4阴/7阴

申月:9阳/8阳,6阴/7阴

酉月:8阳/7阳,7阴/8阴

戌月:7阳/6阳,8阴/9阴

亥月:6阳/6阳,9阴/9阴

由上表可看出,自丑月始至午月的基本趋势是,上卦与下卦的阳爻同时都在逐渐增加,而阴爻逐渐减少,表明地上阳气正在悄然上升,阴气正在悄然消退;相反,自未月始至子月的基本趋势是,上卦与下卦的阴爻则同时在逐渐增加,而阳爻在逐渐减少,表明地上肃杀之阴气开始悄然形成并逐渐流行,而阳气逐渐衰退。这大体上亦基本符合中国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特点。

由上表还可看出以下特点:

1.地上阳气舒展,万物复苏的春之月(正、二、三月),上卦之阳与下卦之阳同步增长,而且下卦之阳居于主导(三月上卦阳气增长过快),表明阳气已回复大地。而万物成熟、开始收获的秋之月(七、八、九月),上卦之阴与下卦之阴开始同时增长,且下卦之阴居于主导,表明肃杀之阴气已经降临。

2.阴盛阳复之十月、十一月,上卦之阳与下卦之阳、上卦之阴与下卦之阴处于均衡;阳极阴至之四月、五月,亦与此同,表明此时阴、阳二气处于转换主导地位的交接时期。

3.十二月,为冬至后,下卦之阳开始增长。表明地下阳气开始生长,而上卦之阳继续减少,表明地表之阳还在继续散去,故此时虽已然一阳来复,但气候却最为寒冷。相反,六月,为夏至后,下卦之阴开始增加,表明地下阴气开始凝结,而上卦之阴继续增长,表明地表之阳还在继续积聚,故此时虽一阴剥阳,但气候却最为炎热。

四、卦气卦序中的九、六数,大衍数,洛书数与参伍数

(一)卦气卦序中的九、六数

子月至巳月,上卦39阳,下卦45阳,上下卦之差数为6;上卦51阴,下卦45阴,上下卦之差数亦为6。午月至亥月,上卦51阳,下卦45阳,上下卦之差数为6;上卦39阴,下卦45阴,上下卦之差数亦为6。此六即为九、六数之六。为何说此六即为九、六之六?为何不理解为各月各少一阳,等等?回答是:此“六”当然可作多种理解,但此“六”必有九、六之六义。这一点等我们明白九、六之九是怎么回事就清楚了。

再看九、六之九。中孚至井,上卦40阳,下卦49阳,上下卦之差数为9;上卦50阴,下卦41阴,上下卦之差数亦为9。咸至颐,上卦50阳,下卦41阳,上下卦之差数为9;上卦40阴,下卦49阴,上下卦之差数亦为9。此九即为九六数之九。为何说九就是九、六数之九?理由其实很简单,因为九在此没有其他特殊的含义,九的特殊意义只有九、六之“九”义。

为何按月的排列取“六”数,而按卦气起中孚的排列取“九”数?六为老阴,为坤;九为老阳,为乾。《系辞》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故乾主“变易”,坤主“简易”、“易简”。而卦气卦序按月的排列更有规律,故为易简,故取“六”数;卦气卦序按卦气中孚的排列更为零乱和无序,故为变易,故取“九”数。

(二)卦气卦序中的大衍数,洛书数

中孚至井,上卦40阳,下卦49阳;上卦50阴,下卦41阴。咸至颐,上卦50阳,下卦41阳;上卦40阴,下卦49阴。此处49、50当与大衍数有关。

中孚至井为阳,以阳为主,故主要看阳;而中孚至井为阳来。阳来指来到内卦,故又主要看内卦之阳,即内卦之阳为主导。故中孚至井,取下卦49阳数为主导。又中孚至井,为阴往,故阴爻主要看上卦,故中孚至井亦次取上卦之50阴数为辅。之所以49为主,50为辅,当因49主变,为用,50不用。即所谓“大衍之数五十,共用四十有九”。此为猜测之辞,但应并非空穴来风。咸至颐亦依此理。

而子月至巳月,上卦39阳,下卦45阳;上卦51阴,下卦45阴。午月至亥月,上卦51阳,下卦45阳;上卦39阴,下卦45阴。依以上方法,亦可取45数,而此数正为洛书之和数(此处不用次取)。

(三)卦气卦序中的参伍数

十二月(丑月),上卦3阳,下卦8阳,上下卦差数为5;上卦12阴,下卦7阴,上下卦差数亦为5。此5即参伍之“伍”数。六月(未月),上卦11阳,下卦8阳。上下卦差数为3;上卦4阴,下卦7阴,上下卦差数亦为3。此3即为“参伍”之“参”数。

按月排列的卦气表,除十二月和六月,上下卦阴(阳)爻数之差数较大外,其他月份都或为均等,或只差1数,而且排列都较有规律,唯十二月与六月上下卦差数较大,而此两月又为正相对应之月,故其差数当非任意取定。而此两差数恰与“参伍”之数合,故此两数当即为“参伍”之数。又《系辞》曰:“参伍以变,错综其数……”,即“参伍”之数亦为主导变化之数,而十二月与六月(且只有此二月)之阴阳爻数分布恰为不规则之分布,与“参伍”变化之义同。此当不为巧合。

由此可见,看似杂乱无章的卦气卦序的确是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规则有序地组织起来的。卦气卦序的排列规律与卦气卦序所要表达的思想是那么的吻合,我们没有理由说这种吻合是偶然的巧合。由此,我们也想到其他卦序的排列及其所要表达的思想问题,是否也有严格的排列组织呢?答案是肯定的。以象出义是《周易》的传统。所以,卦序要表达一定的思想,就不能没有象数的结构。《周易》讲“易简”,易简就是象数的变化规则,这种规则又不是绝对整齐划一的,故又“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总之,“易简”即象数的规则是不能否认的。任何一个卦序都要从某一特定角度来反映古人所理解的世界整体,而这个整体虽然也是一个意义整体,但首先它应该是一个象数的世界、象数的整体,故必有象数的规则和象数的规律。这是绝对不能否认的。因为古人既然如此的看重象数,他们就不会不从象数的角度来构造和理解世界的整体。

对于卦气卦序排列规律的研究,本文还只是初步的——并没有解决卦气卦序的完整的构造。另一方面,卦气卦序蕴含的思想也是相当丰富的,由此一卦序探讨古人对于历法的认识,肯定会是很有帮助的,对于探讨古人的思维方式也会具有很大的价值。

标签:;  

略论孟熙“六经”序言所反映的孟熙思想_阴阳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