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权的保护论文_冯姗姗,王丽丽,曹佳滨

浅谈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权的保护论文_冯姗姗,王丽丽,曹佳滨

山东省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要:目的 探讨妇科护理工作中涉及病人隐私的途径及保护隐私的方法,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加强保护病人隐私的意识,认识病人隐私的表现形式,规范医疗行为,切实保护好病人的隐私。方法 对妇科6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相当数量的患者对隐私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且未意识到该如何行使正确的保护措施。结论 在妇科护理中保护患者的隐私权,切实保证患者的权益,有利于医患和谐,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妇科护理;隐私;保护

社会的进步提升了人们的文明程度,人们对隐私保护的越来越关注。妇科临床诊治期间,通常都会涉及到患者隐私方面的问题。当下,某些医院在维护患者隐私方面,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1]。对此,临床医护人员需予以高度重视,加强保护患者隐私,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隐私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当事人不愿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个人信息,(只能公开于有保密义务的人)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或他人不便干涉的个人私事,以及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隐私是个人的自然权利。从人类抓起树叶遮羞之时起,隐私就产生了。

1 一般资料

1.1对象随机抽取我院 2017 年 4 月在妇科住院患者 121 例,发放纸质问卷 115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8 份。这 108 例病人的年龄最小的是 15 岁,年岁最大的为 79 岁,平均年龄 42 岁,其中已婚的占 99 例,在文化程度上,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为 16 例,35 例为高中学历,初中文化的为 30 例,小学的占 19 例,其余8 例为文盲。

1.2方法

针对妇科病人隐私情况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发放给正在住院的病人,要求由病人本人填写或进行口述,所填之表 2 天后收回,问卷包括一般信息(年龄、文化程度、婚否、宗教信仰等)个人隐私问题的反应以及是否需要法律保护等[2]内容。答案可选多项。

2 结果

2.1隐私泄露途径

通过问卷调查,患者认为医护人员询问患者病史过程中,被人听见或发现而泄露隐私;在护理过程中,使身体隐私部位被暴露而泄露隐私;医护人员巡房时,患者检查治疗的隐私被透露;医护人员在交流期间,隐私被透露。76 例患者(占答卷总数的 70%)有需要保护的意愿,认为院方有保护患者隐私的义务。对个人隐私若被泄露怀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具体表现为心情紧张不安、害羞、焦虑、愤怒等情绪。少数患者未置可否。

3讨论

从调查结果可知,大多数患者的隐私保护意识还处于初级阶段,当隐私被泄露以后,很多患者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保护。近些年来,随着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隐私,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尴尬,构建良好的医护关系,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纠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 强化保护患者隐私的意识

虽然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患者对隐私的认识还处在初级阶段,出现隐私被泄露时,大部分患者还未意识到该如何行使正确的保护措施。随着人们自我保护隐私权意识提高及法律观念的增强,在医疗领域中,即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自觉尊重患者隐私并自觉转变为一种的行动,以减少患者就医时尴尬,不再感到人格的尊严正在滑落,从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2加强对患者、家属的隐私教育

医务工作者要善于观察患者,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对其精神压力要耐心进行心理开导来缓解。因此加强护理操作过程中的隐私保护,比如各项操作前,一定要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其同意和配合,在医疗操作时注意遮挡,无关人员,不管异性还是同性都让回避,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既有利于保护隐私又便于治疗的就医环境至关重要。

3.3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就医环境

医院也要加大对妇科诊室的投入,建设更加完备的诊疗环境,保证患者在检查室、住院病房以及手术室等场所接受医疗服务时,即可视为患者的私人空间,除了直接从事相关诊疗与护理的医护人员外,其他人员都无权介人。医院应设立健全的服务制度,保护医生、护士与患者相关的权利与义务,避免患者以外的其他人员干扰诊疗过程。

3.4护士加强对病历的管理

对于患者隐私保护最主要的环节就是保管病历,护理人员应当充分的将患者的病历存放妥当,以此避免泄露患者的隐私。为了充分的保证传送电子病历的安全性,医护人员应当按照美国卫生信息传输的标准来执行,并不断的完善相关配套标准。

3.5加强诊疗操作过程中护理的隐私保护

在诊疗护理活动中,一些常见的检查,如导尿术、灌肠、会阴冲洗等,常会暴露患者的身体隐私部位。医护人员在其他患者仍留在病房、又无屏风遮挡的情况下,给患者进行上述操作,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和伤害。本次调查显示,52.7%的患者认为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可能泄露隐私。由于妇产科患者都存在羞耻、焦虑等心理问题,因此,医护人员应及时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满足他们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需要。操作时尊重患者,避免检查时他人在场,关上房门或用屏风遮挡,满足患者的心理要求,使其配合操作。在询问病史时,常会涉及性传播疾病、未婚多次人流等问题,对患者的健康、今后的生育问题及社会均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询问病史时应避免家属及其他患者在场,以防揭穿患者隐私而引起家庭和社会问题。对于妇产科合并性传播疾病住院患者,应安排单人房间,并做好保密和消毒隔离,以免引起其他患者恐慌、散布隐私。患者床头卡上不写诊断或改为替代诊断,这样做既保护了患者的隐私,又减轻了患者思想上的压力。

3.6加强相关科研、临床带教过程中隐私的保护

在临床带教过程中,凡是对暴露病人隐私的操作,都应该先征得病人的同意,边讲解边示范,否则不准许侵权。工作需要撰写论文或进行科研时也应征求患者的同意进行拍照或讲解,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4 小 结

作为妇产科的专科护理人员,我们应全面细致地收集资料,准确评估患者、家属及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掌握其心理、生理特点。除作好常规的护理工作外,还应从患者的知情权、隐私权方面做好心理护理,以及积极寻求社会及家庭的支持系统,通过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的特殊关系,维护患者的隐私权是每个医护工作者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特别是妇科护理,保护患者隐私,有利于避免护患纠纷、医疗纠纷,同时还可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健康的心理态度,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其意义十分重大,对此,妇科护理工作中,临床医护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患者的隐私保护问题。同时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建立医、护、患的有效沟通。护理工作性质决定了护士在工作中与患者的特殊关系,维护患者的隐私权是每个医护工作者应尽的法律义务和责任。护理工作的操作技能、理论知识、法律知识都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应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自觉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施卫星,杨廷忠.护士应如何看待患者的隐私权[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312-3.

[2]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9(1).

[3]王兆明.患者隐私权保护的思考[J].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342-343.

[4]宫玉花,郑秀霞,王晓斌,等.不孕不育夫妇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2(3):116,14.

[5]张蔚卿,蔡群喜,李雪芳.对妇科护理工作病人隐私的调查[J].2006,11(20)195.

论文作者:冯姗姗,王丽丽,曹佳滨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  ;  ;  ;  ;  ;  ;  ;  

浅谈妇科护理中病人隐私权的保护论文_冯姗姗,王丽丽,曹佳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