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加快,我国城市建设开始进入高峰期,各类市政工程开始大规模兴建。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防水技术一直是保证市政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防水作为各类工程项目不可缺少的关键指标,在市政工程中充当着关键角色。本文分析了目前市政工程中的防水技术应用的现状,并从设计选型、准备工作、施工工艺、细部节点、质量检查以及成品保护等六个方面探讨了市政防水工程的质量控制措施。市政工程的防水设计一般较为粗糙,不如房建的细致,但房建的防水构造设计选用的图集较多,而且按图集施工工艺又相当繁琐,再加上一般市政工程工期都非常紧,所以对防水难免疏漏一旦翻水,除了引流别无他法,本文将主要探讨市政工程的防水技术,为行业内认识做参考。
关键词:市政工程; 防水技术; 应用措施; 效果分析
1 市政工程防水的一般理论
1.1 市政工程防水分类
建筑防水工程按照不同的防水材料及施工做法,可分为四种,沥青基卷材防水、高分子合成材料卷材防水、合成橡胶树脂涂膜防水,以防水砂浆及结构构件防水。
沥青基卷材防水是传统防水做法一般均作多层防水,能适应防水基层一定的伸缩变形,工程造价较低。但是沥青基防水卷材的施工质量不易保证,热作业,劳动条件差,施工不安全,温度适应性及耐老化性能很差,使用年限较短,由于是多层做法,厚度较大,用于混凝土中间做防水层时,结构不能很好地结成一体。
高分子合成材料卷材防水,具有优异的耐候性能及温度适应性,单层施工犷操作简便,工效较高,防水效果可靠,使用年限较长,并能节约大量维修管理费用。
合成橡胶及树脂涂薄防水是以液态弹性防水材料冷作涂刷形成不定形整体防水膜层,特别适用于防水基层形状复杂的工程。
高分子合成材料卷材防水与合成橡胶及树脂涂膜防水,由于延伸率及弹性都很大,因而称为弹性材料防水。
1.2 市政工程防水设计原则
防水工程设计应遵循“迎水面设防”、 “以防为主,防排结合”的原则,并采用“多道设防”、 “刚柔并济”、 “节点密封”等措施,根据不同的环境,因地制宜,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以确保达到预期的防水效果。
1.3 市政工程防水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保护砖、保护砂浆不能改为混凝土。一般的市政工程工期较紧,页岩砖施工工序比浇筑商品混凝土要慢,甚至出现砖供应不及时的情况,所以施工人员为抢进度就将页岩保护砖施工改为商品混凝土但却忽略了这两种材料的差异不在于强度,而在于其与防水卷材接触所起到的保护作用。
沉降缝内的端头模板必须取出来,尤其不能将沉降缝两侧的混凝土同时浇筑,同时浇筑不能发现橡胶止水带是否破坏,也不能判断其是否移位,而且此处同时浇筑混凝上时不易浇筑密实,易出现隐形空洞而不被发觉。
卷材在沉降缝不能没有卷曲,卷材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和易受外力挤床拉伸作用,不能自由伸缩的话就会没有随季节温度变化的变形空间。
防水施工后回填土必须用粒径小于10cm回填料,最好有20cm左右厚的滤水层过渡,50cm内不能有车辆行走和碾压,否则会直接造成防水层破坏。
2 市政工程防水技术应用分析
2.1 防水材料的选择
目前,建筑市场上的防水材料,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五个大类,即防水卷材、防水片,材、防水涂料、密封材料及防渗堵漏等特种用途的防水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每一大类中又可进行细分,如防水卷材可分为,沥青类、橡胶类、高分子类;防水涂料可分为水泥基类、,复合类和高分子类等等。每种材料都各有其特性,因此,必须根据防水工程的部位、所处的环境、设计防水等级,和功能需要等,选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充分发挥各类材,料的特性,以期获得最佳的防水效果。
2.2 前期防水处理
防水层是依附于结构基层的,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防水层的质量,因此在防水层施工之前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一般基层应做到坚实、平整、表面无起砂、起皮、裂缝和积水,含水率符合规范的要求,转角部位还应做成圆弧,阴角直径宜大于 50mm,阳角直径宜大于 10mm。对于卷材等需要涂刷基层处理剂的,应控制基层处理剂涂刷的时间。实行技术交底和样板施工制度。①施工前,应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交底,使施工作业人员对防水施工的工艺和重点部位的处理措施都有所了解。②大面积正式施工之前,还应先进行样板的施工,使施工作业人员对施工工艺有更深的认识,并在样板的施工中提前发现问题,预防预控,以免影响整个防水工程的质量。
2.3 控制防水施工过程
材料配置:严格按照厂家提供的配合比,把液料、粉料加水进行调制,水的填加量可适量调节,以调整涂料的粘稠度,以满足立面和平面不同施工部位的施工要求。浆液须搅拌均匀,保证无结块,拌和好的浆液应在3h 内用完。各层涂料应分别按照对应的配比进行配置,不得混淆使用。细部附加层施工:应先做细部附加层的施工,然后再进行大面防水涂料的施工。细部施工时应先对管根等部位的凹槽内嵌填密封膏, 密封材料应压嵌严密,并与缝壁粘结牢固,不得有开裂、鼓泡和塌陷的现象。在地漏、管根、阴阳角和出入口等易发生漏水的薄弱部位,应加一层胎体增强材料,材料宽度不小于 300mm,搭接宽度不小于 100mm。施工时应注意每次涂刷的时间间隔,须待前一次涂刷的浆体干燥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涂刷,一般为 8 小时左右。多遍涂刷,直到达到设计要求厚度,每遍涂刷方向应与前一遍涂刷方向垂直。
2.4 特殊节点防水设计
⑴接缝处防水节点。对于接缝处,先用 30mm 宽丁基橡胶防水胶带沿接缝部位粘贴,然后再在密封胶带部位涂刷 300mm 宽、1.5mm 厚的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待接缝处防水涂料干燥成膜后,再铺设保温板,热合一层PVC 防水卷材。
⑵螺栓连接处防水节点。螺栓连接处的防水做法比较困难,用一般的材料都不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且如果该处产生变形,螺栓很容易将防水层戳破,导致渗漏现象的发生。对此,我们考虑先用单组分聚氨酯密封膏将螺栓整个包裹住,并做成圆弧状。这样既可以避免发生较大变形时,螺栓可能对防水层产生的损坏,同时也便于上层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施工,并保证防水涂膜的质量。
⑶适用性分析。丁基橡胶防水胶带是由丁基橡胶与聚异丁烯共混而成,它是一种无溶剂环保型密封粘结材料,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优异的机械性能:粘接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和弹性都非常好,对于界面形变和开裂适应性强;②化学性能非常稳定:具有优异的耐化学特性,耐候性、耐老化性和耐腐蚀性都很强,耐老化性时间可长达 20 年;③可靠的应用性能:具有优异的粘接力,尤其是防水性、密封性、耐低温性是普通密封条无法比拟的。
2.5 防水施工质量监测
防水施工质量监测是保证防水设计目标达成的重要手段,监管部门必须时刻提高警惕,及时发现问题,保证防水施工完美完成。因为一旦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所有的防水疏漏点将难以发现,后期补救措施也将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而且将会严重影响市政工程的使用寿命,降低民众满意度,影响市政形象。
2.6 防水保护层施工
成品保护的工作是防水施工中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但是成品保护的好坏却也最直接影响着防水工程的质量。防水层整个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对其进行保护;闭水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完成保护层的施工,以免防水层被破坏。
3 结语
市政工程的防水设计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市政工程的整体施工效果以及质量,监管部门必须严格把控,保证工程寿命最大化,使用效果最优化,提高市政形象与民众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黄少文. 建筑工程防水技术应用. 广东建材,2011(04):28-32.
[2] 康国昌. 市政工程地下防水施工技术. 福建建材,2013(06):80-82.
论文作者:宋彪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市政工程论文; 卷材论文; 防水层论文; 材料论文; 防水材料论文; 部位论文; 螺栓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