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审题能力浅析论文_潘露

初中数学审题能力浅析论文_潘露

潘露 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校 6440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215-02

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告诉我,关注学生审题能力培养,不仅可以提高成绩,更能养成善良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从近几年的中考统计分析:学生审题错误或不清导致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成为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考试时似乎会做,却总是失分,或者是面对题目无从下手,却在老师提醒下,一点就会,大多数同学都把自己的失分归咎为粗心大意,其实并非如此,认真找其原因,还是因为审题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是有必要深究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策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一、审题错误原因分析

(一)学科特点原因。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初中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这三个显著的特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把文字语言转译为数学语言,而这正是一部分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二)学生的原因。

1.基础薄弱,概念模糊。

有些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学语言以及概念理解不深、含混不清,甚至会把相近的概念张冠李戴或者完全错误,这都可能造成审题的错误。其实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比较散乱,从而造成基本知识、方法的提取困难,当然也就无从入手,没办法解题。

2.数学题目冗长、信息量大。

近几年中考,数学题目的阅读量较大,有的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这也加大了学生审题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常常找不到关键语句,或者对关键语句不理解,无法读出题目所给与的信息,也就无法解题,甚至会因为对题目条件的挖掘不足导致审题错误。

3.学生的性格及心理问题也导致审题错误的原因。

有许多学生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马虎粗心,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容易犯粗心的毛病,结果审题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偏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存在畏难情绪。当他们审题时看到问题条件复杂或是新情景题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

4.审题习惯不好。

大多数学生成绩较差的原因,主要是他们单一的读题和思考,觉得题目很简单,看看就过,会掉以轻心,审题时就会粗心大意,审题明显就出现了偏差。不爱动用笔进行化简分析,不善于用表格整理分析数据,一旦遇到较难、灵活性较大的题目,往往无从下手,束手无策,也是上课时只会看,考试是不会做的原因。我们在练习中应当要求学生努力克服上述缺点,对命题中的条件(包括隐含条件)深入挖掘,思考时要缜密周全。

(三)教师原因。

1.课堂教学。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老师习惯性地包办代替,比如讲解例题时学生并不会审题,学生读一遍根本也无法获得信息,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还有些老师课堂上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审题,有的学生在还没有看完例题的题目,老师已经在讲解了。这种来自教师的原因,使学生对审题有了依赖的心理,在需要独立审题时容易出错。

2.布置作业。

大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单调的,然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过易的题容易审题马虎,毫不在意,对于过难的题又消极应对,甚至直接放弃不做,所以我们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因材施教”进行分层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故事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兴趣,并在平时教学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进而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在讲解例题和布置作业时要做到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切忌不要因为难、偏、怪题吓倒学生,对数学试题产生恐惧心理,降低其应有的审题、解题能力,进而挫伤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审题时细心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就要求学生平时在审题时一定要心细,对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都不能忽略。分清楚是有用条件还是无用条件,哪些又是混淆学生思考的条件。引导学生在读题,审题过程中勾画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作图的或者有图形的题目,要让学生边作图,标注已知条件和能直接推导得出的条件,帮助学生思考,并在解完题后培养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有漏解的情况

3、加强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训练。

很多学生审题出错,其实是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欠缺,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总结,理清脉络,这样才能在审题中由已知条件得到相应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发生的错误,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强调,并通过一些类似题型让学生分析比较,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开展专题训练,适当进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可以针对审题的方法开展指导课,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基本方法,当然,数学题型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新背景题、开放题的出现,更加注重了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审题时,必先理解题意,才能进一步分析和解决问题。而教师也应该适当地在教学中进行此类题型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兴趣。

5、作业讲评,及时反馈,多角度、多渠道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作业讲评是学生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通过有目的的讲评,分析审题时出现的错误,及时对学生进行信息反馈,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帮助学生能及时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进,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提高审题能力。

三、审题方法的培养

1、养成把练习当做考试的心理。

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训练在于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把平时的练习当做考试,每次在练习前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这样有利于速度和审题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边做作业边聊天,或者边做作业边对答案,拖沓的习惯不利于思维的培养。

2、要学会翻译数学题。

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审题的过程中要圈画题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以提醒自己,并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知识或方法的联想;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图,并尽可能地将题中条件标注到图中;审完题后要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最后解完题后再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3、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考生的思维定式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过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例如:已知方程(m-1)x2-4mx+4m-2=0只有一个实数根,则m的值是这道题很多同学看到只有一个实数根,就得到△=0,从而答案就是m=3,其实认真审题,本题只已知方程,而不是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是一元一次方程,方程同样是一个实数根,所以m的也可以是1,故而本题答案是3或1。

4、做好错题集,避免重复犯错。

为避免同样的审题错误重复发生,最好的方法是做好错题集,错题集中用红笔标记自己出错的地方,分析错误原因,归纳正确解题的方法。

总之,审清题意是致胜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审题时多观察、多思考,需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出现学生考试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失分我相信,只要通过审题的训练,学生审题能力一定会增强,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明显的提高,学生也不再因为“马虎大意”而丢分。

论文作者:潘露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初中数学审题能力浅析论文_潘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