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然而,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事实上,美丽乡村和美丽城市一起构成了美丽中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建设重城市,轻农村,导致城乡发展不协调,我国广大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建设美丽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问题;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本前提,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措施,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方向,更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短期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当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研究,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文中通过对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有效措施。
1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1.1资金缺乏,美丽乡村只能“有名无实”
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建设缺乏资金,资金的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投入和农村居民自行解决外,没有其他方面的有效资金投入。而单靠政府的投入毕竟有限,并且政府的作为也主要是起引导、鼓励、做示范的作用,不可能全包全揽,面面俱到,主要还是靠农村居民自身投入和自愿积极的美化自己的家园。可是农村居民大部分又比较穷,虽然个别能够投入一定的建设资金,但其主要也是投入自家小院,对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心有余而力不足。从而导致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是比较落后和发展缓慢,尤其是在诸如交通、绿化、供电、给排水、环卫设施等方面配套不足或很差。
1.2环境问题成为制约美丽乡村发展的瓶颈
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地区长期以来环境保护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服务水平不高,历史欠账仍然较多。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相互交织;新污染老污染相互叠加,部分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诉求和环境污染现状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解决这些问题,服务“美丽乡村”建设任重道远。
1.3产业支撑能力有待增强。
美丽乡村首先应该是富裕乡村,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农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美丽乡村的可持续性。然而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农民普遍缺乏市场观念和经营意识,导致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乏动力,影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
1.4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
党的十八大指出: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老人不懂网络,信息化水平低,宣传不到位,极大地制约了农业的现代化以及美丽乡村的建设。
2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的有效措施
2.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针对行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乡镇要明确责任部门,村庄要有专人负责。切实将此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和政府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之中,精心组织,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同时要建立联动机制,各地要加强组织,切实履责,从县到乡镇、到村要一级抓一级,层级明确责任,层级督办考核。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规划实施
一是对整治项目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坚持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规划要符合农村实际,不搞大拆大建,满足农民要求,要把房屋、街路、设施、景观等整治和改造内容落实到具体项目,做好分期建设和村庄重点项目建设计划,建立项目库。规划设计方案,邀请市县规划专家到现场进行讨论,完善设计方案。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既与村庄环境相宜,又凸显特色。同时方案交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取得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整治规划落实到位。不搞千篇一律,照搬照抄,体现整治后各方面效果最优化。二是规划体现农村特色。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注重保留农村自然田园风貌,保留村庄、街道存有的古民居、古祠堂、古园屋和其它古建筑,少一些草皮、少一些钢筋,将山、水、树、路、房融为一体,突出乡村田园特色。三是整治工作有计划。按照“水沟要畅通、垃圾要清理、杂地要绿化、危旧房要整治、乱搭盖要拆除、设施要完善、保洁要持续、村容要美丽”的目标要求,狠抓落实。确保整治后村庄达到“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五位一体的目标要求。
如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建阳区黄坑镇桂林村依靠独特的生态优势以及上级政策的扶持,严格按“五星级美丽乡村”的标准建设,采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原则,将桂林村山水风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旅游搭台,农林业唱戏,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并大力开发农家乐、农业采摘园、现代农业教育、旅游特色村等集旅游、示范、休闲、教育、科研为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形成为了一道亮丽风景线。
2.3多措并举,破解资金制约
一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财政投入坚持节约、集约和高效,把握好重点投向,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作用,产生杠杆撬动效应,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益。现有支农的政策、资金和工程要进一步统筹整合,向规划实施的重点线上、带上集中布局,优先安排;二要积极对外借力。争取外部资金、政策、项目和技术等资源。抓好宣传、办好活动、打响品牌,力求原有资金增量,调整原有政策结构,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有效性;三要研究落实优惠政策,鼓励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参与建设,有效调动社会资源,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四要盘活存量资产,包括闲置的基础设施整体优化利用,村组荒山、荒地、荒滩、荒坡的土地资源的利用等。通过宅基地整理、中心村建设、旧村改造等途径增加有效用地面积,特别是临近中心城镇的村具备这种优越条件,可以考虑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体统一规划和开发。
2.4强化队伍建设,落实经费保障
建立乡村保洁长效机制,设立保洁员队伍,原则上农村执行每400人左右1名保洁员的配备标准。要建立保洁队伍组织体系,原则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机制,县设立专门保洁公司,乡镇设分公司,做到聘用、考核、责任制度化;各地要积极组织护林员、水管员等行业人员参与宜居乡村建设。将保洁员工资及运行维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省市县三级财政分担。
2.5加大宣传,营造浓厚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民参与。首先,政府要参与。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精心组织,全力推动;各相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特别是要发挥乡镇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其次,农民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吸纳农民群众对改善家乡环境的意见建议;乡村要建立村规民约,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积极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建设美好家园。第三,社会要参与。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关注和投入农村环境改善工作。第四,媒体要参与。加强电视、报纸、网络等宣传,形成强大舆论氛围,扩大影响,形成声势。创新宣传载体,可适时举办“美丽乡村”摄影大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扩大“美丽乡村”建设影响。通过积极宣传造势,凝聚各方力量支持创建、参与创建。
结语
对美好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向往和追求。建设美丽乡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既要科学整治村落的传统格局风貌、改善村落的自然生态环境,又要加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需求。因此,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仍需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更多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中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和建议[J].天津农业科学,2015,18(3):83-86.
[2]宁淼,邹秀萍,叶文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及其关键技术[J].中国科技论坛,2014,(10):102-106.
论文作者:练彩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农村论文; 中国论文; 农民论文; 农业论文; 资金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