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论文_高淑丽

浅谈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论文_高淑丽

黑龙江省铁力市中医院 黑龙江铁力市 152412

【摘 要】目的:对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6年1月在该院治疗梅毒的患者33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该院健康体检患者33例,将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观察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30.72%,“大三阳”的阳性率为 50.98%,“小三阳”的阳性率为39.22%;对照组中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大三阳”的阳性率为30.56%,“小三阳”的阳性率为 55.55%。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大三阳”的阳性率及“小三阳”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关键词】梅毒;感染肝炎;乙肝病毒;

前言:梅毒是指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主要以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为传播途径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1]。梅毒的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对人体危害极大。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性病总体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涨趋势,并且上升速度最快的以梅毒为主[2]。乙肝病毒和梅毒同属于血源性和性接触传染性疾病,为了了解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为临床研究提供有效的依据,该研究通过对2013年7月—2016年1月间33例梅毒患者和33例健康体检患者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治疗梅毒的患者33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健康体检患者33例,将其设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17例,女16例,年龄在4-87岁之间,平均年龄(54.1±4.8)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21例,年龄在3-90岁之间,平均年龄(55.7±4.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同意接受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按照试剂盒的操作说明,在试剂有效期内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 Ag、表面抗原抗体抗-HBs、核心抗原抗体抗-HBc、E抗原HBe Ag、E抗原抗体抗-HBe等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当表面抗原HBs Ag阳性、E抗原HBe Ag 阳性及核心抗原抗体抗-HBc 阳性时俗称为“大三阳”;当表面抗原HBs Ag阳性、E 抗原抗体抗-HBe阳性及核心抗原抗体抗-HBc阳性时俗称为“小三阳”。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后乙肝病毒的携带情况及两组中HBs 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

1.3 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后乙肝病毒的携带情况,观察组中59例HBsAg 阳性,乙肝病毒感染率30.72%;对照组中72例HBs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两组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

观察两组中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两组患者中占多数的是“大三阳”和“小三阳”,观察组“大三阳”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三阳”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梅毒患者作为梅毒唯一的传染源,梅毒螺旋体广泛存在于患者血液、精液、唾液及乳汁中,约有95%患者是在皮肤黏膜微小破损处通过性接触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乙肝病毒除了可通过血源性传播经过血液、尿液、精液等多种体液排出体外的乙肝病毒外,还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其病原传播方式与梅毒传播方式基本相同[3]。有调查研究显示,梅毒患者中有约60%患者的具有性行为不洁的不良生活习惯。由于乙肝病毒也可经过性接触传播,因此不良的性生活习惯与乙肝病毒的传播也密切相关。有研究报告显示,大多数梅毒患者阴道分泌物和精液中都存在表面抗原HBsAg。该研究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经过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后乙肝病毒的携带情况,显示观察组中59例HBs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率 30.72%;对照组中72例HB-sAg阳性,乙肝病毒感染率17.91%,观察组乙肝病毒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郭满盈等研究结果相符。导致梅毒患者乙肝病毒携带率高于正常患者的原因是患者的皮肤和黏膜是梅毒螺旋体在人体内易侵及的组织,皮肤和黏膜被侵及后发生破损而导致溃疡和糜烂,组织的正常保护屏障遭到了破坏,大多数梅毒患者又具有性行为不洁的不良生活习惯,使得在性接触过程中内外生殖器的溃疡糜烂处极易被乙肝病毒感染,患者通过黏膜的溃疡糜烂处使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唾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等体液进入人体内,最终引起梅毒患者乙肝感染乙肝病毒。该研究通过观察两组中HBsAg阳性患者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大三阳”的阳性率为50.98%,“小三阳”的阳性率为39.22%;对照组“大三阳”的阳性率为30.56%,“小三阳”的阳性率为 55.55%,说明两组患者中占多数的是“大三阳”和“小三阳”,观察组“大三阳”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小三阳”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结果与陈少平和林小远的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梅毒患者可作为乙肝病毒的传染源,对梅毒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减少患者不洁性行为的发生,可以有效减少梅毒螺旋体和乙肝病毒的感染率。

综上所述,相对于健康患者,梅毒患者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对梅毒患者在乙肝病毒的传播上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21-227.

[2]梁万年,常虎.疾病预防控制人员传染病防治培训教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2-254.

[3]韩志娟.梅毒患者246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118-119.

论文作者:高淑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浅谈梅毒合并感染肝炎患者乙肝病毒检测分析论文_高淑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