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新课改下初三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论文_董培锋

略谈新课改下初三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论文_董培锋

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第一中学 董培锋

任教初三数学几年来,最大的感受是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由于课程难度的增加和课堂节奏的加快,一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索性自暴自弃,课堂上混日子的多了。作为老师,为了实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重新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经验谈几点拙见。|

一、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新课程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所以教师备课时,切忌照本宣科。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学的参考,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驾驭和灵活处理教材的能力,结合学生实际和当地的条件,再不违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进行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设计,把学与用结合起来。

1、重视学生的知识探索过程。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感性的知识理论性,应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悟自得,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如:九年级下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2节30、45、60度角的三角函数值,我先问学生:“你能从你的身边找到30、45、60度角吗?”马上有学生举起手中的一副三角板接着我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三角板同位合作想办法求出30、45、60度角的函数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后,很快动手测量起手中三角板的三条边长,并求出了正弦、余弦、正切的三种函数值,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深刻,我又问谁能把这几个特殊函数值的规律找出来,学生马上又投入激烈的讨论交流中,不但总结出了简便的记忆口诀,还从中了解了三种函数增减的趋势。

放手让学生完成知识的探索过程,既保证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获取,又促进学生充分和谐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2、注重学与用的结合,使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中科院林群院士讲,数学要“傻瓜化”,要“机械化”,要被生活中的人们使用,数学是大众的,不是只属于“聪明人”的,教师的数学教学要尽可能的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如:二次函数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不少学生对二次函数繁琐的计算望而却步。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二次函数呢?我想到了体育课上的铅球,把理论知识拿到体育课上实践,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抛铅球的最佳角度是45度。而对于铅球落地时的最远距离,不必教师大费口舌,学生也能结合图象找到答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既能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究精神,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课程理念。

二、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欢乐的最重要的源泉,就是体验和感受到知识则是我的智力创造结果,探索的结果,心灵劳动的结果。”而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和灵感,离不开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将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也会积极的投入课堂活动。

1、激发学生,使人人参与到数学中来。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通过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实际学习中,凡是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应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求知的过程。在学生碰到知识的疑问时,教师通过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

2、允许学生存在个别差异。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常出现一部分悟性好的学生一点即透,而大部分学生则需花上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品析新授知识的内涵。因此,教师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保证大部分学生不因课程太难而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吃不饱的尖子生,教师可鼓励他们适量的探究一些有深度的数学问题,并对他们学习上的疑问辅以及时的点拨。这样不但尊重`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求知需要,又极大的调动了优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智力潜能,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以爱心施教,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陶行知说;“时时刻刻有爱学生的情感,我才能体会到做老师的乐趣与神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一个教育人者,更应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和学生促膝谈心,听取学生不同见意见,并耐心的回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观点,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爱护和良好期待,从而增其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学生更“倾心”教师,更加乐于接近教师,更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1.严爱结合,开启学生的健康心理之门。

研究表明:师生间的积极期望有利于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良性的激励机制,促使师生双方互相合作。在我任教的初三班级中,曾有一个初二的打架大王——钟金志。刚开始授课,该生课堂上走神,提问了几次,发现其数学思维很好。于是,我常隔三差五地提问他,即使他回答错了,也对他思维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后来,该生不但是班上名副其实的数学尖子生,还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高中。教师严与爱的结合,对学生是一剂良药。教师不仅对学生要关心爱护,当学生犯错误时,教师要严而有度的进行批评教育,批评中言语要富有与激励和启发,巧妙的维护学生的自尊。

2、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初三学生个性突出,自尊心很强,有时严厉的批评教育,效果却是适得其反。对一些逆反心理强的学生,我故意没看见他们的缺点,对他们常说的话是“你这几天上课听讲非常认真”,“你的解题思路很新颖”,“你成绩进步了”。当他们课堂上违反纪律时,我也尽量用眼神示意“该听讲了”“,一些学生身上扎人的刺没了,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但对一些爱翘尾巴的学生,我对其表扬的同时,会适当的指出他们学习的不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都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

初三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初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主见,他们渴望成熟,但遇事易偏激。作为教师,我们要小心的呵护着每一个学生的自尊、自信,带着爱去“传道、授业、解惑”,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在和谐的氛围中,让学生获得成功,享受快乐。

论文作者:董培锋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略谈新课改下初三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论文_董培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