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探讨并观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做好病发症的预防,完善护理措施 方法 通过对一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护理、宣教,同时做好病发症的预防。结果 经过积极治疗护理,对症处理,患者对该病相关知识已了解,同时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 加强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积极严密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护理;患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又称DIC,指在某些致病因子作用下凝血因子或血小板被激活,大量促凝血物质入血,从而引起一个以凝血功能失常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1]。在微循环中形成大量微血栓,同时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过程加强,导致出血,休克、器官功能障碍和溶血性贫血等临床表现[2]。
一、临床表现
(一)出血
1. 凝血物质被消耗而减少
在DI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凝血因子及血小板明显减少,导致凝血障碍而引起出血。
2. 继发性纤溶亢进
活化的凝血因子xiia可激活纤溶系统,使纤溶酶原变成纤溶酶。纤溶酶既能溶解已形成的微血栓纤维蛋白凝块,引起血管损伤部位再出血,还能水解多种凝血因子和凝血酶原而造成低凝状态,加重出血。
3. FDPd形成
FDP是纤维蛋白原在纤维酶作用下生成多肽碎片,可抑制凝血酶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加重出血。
(二)休克
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是回心血量明显减少,加上广泛出血造成的血容量减少等因素,使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微循环障碍而引起休克。
(三)器官功能障碍
DIC时,广泛的微血栓形成导致器官缺血而发生功能障碍,严重者甚至发生衰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累及的器官有肾、(临床表现为少尿、蛋白尿、血尿等)、肺(表现为呼吸困难、肺出血)、肝(表现为黄疸、肝功能衰竭)、肾上腺皮质出血及坏死造成急性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称为华—佛综合症;垂体微血栓引起的垂体出血、坏死、导致垂体功能障碍,及席汉综合征。
(四)贫血
由于出血和红细胞破坏,DIC病人可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这种贫血除具备溶血性贫血的一般特征外,在外周图片中还可见到一些形态特异的红细胞碎片,称为裂体细胞。这是因为循环中的红细胞流过由纤维蛋白丝构成的网孔时,常会粘着或挂在纤维蛋白丝上,加上血流的不断的冲击,引起红细胞破裂。
二、一般护理
2.1 疾病知识指导
1> 严密观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2> 严密观察精神及意识状态变化,如果病人有咯血,及时记录咯血量、时间、性状、及时发现窒息的早期症状(如病人出现突然胸闷、躁动、呼吸困难、紫绀等现象)。3> 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减少机体耗氧量根据病人贫血恢复情况,与病人共同制定休息与活动计划,逐步提高病人活动耐力水平。 4> 进行肌肉注射、抽血化验后应压迫针刺处至少5分钟,以防出血或血肿,深静脉穿刺置管后应给于沙袋压迫10-20分钟减少深部组织出血。5> 观测大便次数、性质和量,随时询问患者有无腹胀、腹痛等麻痹性肠梗阻表现。6>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严密观察治疗效果,指导其按时服药。
2.2 饮食指导
1> 协助患者做好口腔护理,晨起、餐后、睡觉前给于口腔护理,减少呼吸道感染,促进食欲。2> 向患者讲解摄入足够营养的重要性,指导家属为患者准备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如骨头汤、鱼汤、茄子等。3> 饮食应减少粗硬、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刺激呼吸道,加重咳嗽,咯血等。4> 给以高蛋白、高维生素、指导其细嚼慢咽,少量多餐。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蔬菜、水果或全麦制品,促进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2.3 安全指导
1>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安全的重要性,指导其患者下床活动时由专人陪护,预防摔倒,摔伤。2> 保持病室地面干燥整洁,无障碍物,及时清理地面水剂。
3> 将患者所用物品放于随手可及处,减少患者摔伤的几率。4> 对于神志不清的患者,适当给以约束。5> 夜间睡眠时有保护措施,如拉起床档等。
2.4 心理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DIC可能成因,主要表现,治疗配合,预后等,开导家属多于患者交流,指导其多关怀和支持病人,以缓解病人不利情绪。2> 积极与患者交流病情,告知其主要事项,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三、小结
通过对DIC患者的护理,因其病是多种疾病在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最严重的病理状态,其临床表现较突出,发病急骤,死亡率高。合理治疗和预防并发症,对于临床护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DIC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患者病情自身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护理中应高度重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是抢救病人生命最主要前提和保障,同时应做好预防,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病情观察,从而减少该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DIC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廖秀清.肖晓山.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子宫切除的围期处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5.12(3):342-343
[2]周建英. 简述DIC的防治原则.护士进修杂志,2010.12(1):1089-1089
[3]张鸿琴. 产科DIC临床诊断及治疗体会.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5-15
论文作者:包丽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9
标签:患者论文; 凝血论文; 病人论文; 因子论文; 血管论文; 血小板论文; 红细胞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