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_课程资源论文

新教材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_课程资源论文

新教材对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源开发论文,新教材论文,语文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首次专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节,突出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什么是课程资源?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新教材是如何利用课程资源的?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对此,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员应该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特点

1、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比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其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是学生学习和收获的对象。又如,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基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却并不是形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条件,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此外,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之间没有决然的界限,现实中许多课程资源往往既包含课程的素材,又包含课程实施的条件,比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互联网、人力和环境等资源。

2、课程资源的特点

(1)广泛多样性。课程资源不只是教材,也不只限于学校内部,它涉及学生学习与生活环境中所有有利于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和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资源,所以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

(2)客观性。与学校正式课程相比,课程资源不一定是规范的、系统的、专门化的,但我们可以依据一定目的对它进行选择、改造并加以利用。同样的课程资源会因不同主体的开发利用和不同主体的课程观、专业素质、实践经验,在开发的广度、深度及达成教育目标的效果上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课程资源是客观的,它的开发利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3)间接性。相当一部分课程资源在课程设计前就已经存在,具有转化为学校课程或支持课程实施的可能性,但还不是现实的学校课程或课程实施的现实条件。因此,课程资源还有间接性的特点,其教育性不像学校正式课程那么明显、直接,有时其中的教育性因素与非教育性因素可能交织在一起,要经过筛选或转化才可能成为学校课程或有利于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

二、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是说,语文课程应注意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文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和运用语文。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同时进入全国实验区的三套初中语文实验教材在设计上不但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而且尤其突出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以江苏教育出版社实验语文教材为例进行探讨。

该教材把“构建”重点放在“设计新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利用课程资源,把语文内部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加强与社会生活、平行学科的紧密联系。

1、发挥资源优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以淡化学科界限、加强知识整合为特征,主张课程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有机联系,其内容远远超出单一学科知识范围,是静态的文本材料所无法涵盖的。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地生成各种教育性经验,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能囿于静态封闭的文本材料,应该借助于丰富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可以体现在教材之中。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实践活动“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由单元课文学习延伸到课外资料的收集、写作以及发布会的准备等,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打破了单一学科知识的范围,向社会生活领域和科学领域延伸。

2、创设情境,设计作文和口语交际。教材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把学生引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语言情境和想象情境,让学生在这些特定情境中产生表达欲,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自然地进行口语交际。教材设计的“婉转拒绝”,就是利用罗斯福婉转拒绝别人无理要求的教育资源,讲清了“既要拒绝,又不伤感情”的口语交际技巧。

3、利用课程资源,开设“专题”。每册教材都有“名著推荐与阅读”和“问题与讨论”两个专题。“名著推荐与阅读”打破了历来课堂上只读单篇文章的惯例,把完整小说引入课堂,让学生课内外结合独立阅读。沟通了课堂内外的联系,拓宽了语文教育的内容、形式与学习渠道。对于“问题与讨论”,教材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自我等几个方面选择值得关注的问题和容易激趣的话题。七年级上册课本中“狼”的专题,将四篇不同体裁和性质的写狼的文章和资料放在一起,从多角度提出蕴含着深刻事理而又浅近通俗、充分体现语文因素的诸多问题,使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资源紧密结合,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

三、新教材利用课程资源对学生和教师发展的重大意义

由上述内容可知,新教材已不再只是由专家预先规划设定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一个由师生以教材为依据,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所以,新教材的实施,不但可以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而且可以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重视实践能力的积极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正是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提供一个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智慧,理解、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真实进入课程的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走向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其意义是重大的,它必然带来学生学习方式上的重大变革。

2、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构成教师“专业”的八大基本要素之一,就是指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应当有较大的决策权力。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在给教师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良好的契机。基础教育改革,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变革人——教师。

长期以来,由于教材设计的封闭性,教师缺少课程资源的合法决策权力,因而也就缺少相应的能力,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尤其是新教材的实施,要求教师不但能够根据自身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所提供的创造性的空间。

通过新教材的实施,不仅可以突破单科课程的限制,而且可以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拓宽他们对课程的理解,提高课程的开发和实践能力。因为在新教材的实践中,教师不仅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也是课程开发的主体。新教材的实施推动着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反之,教学研究又会促进对新教材的调整与发挥。事实上,新教材的实施过程,就是教师发展、提升自己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所以,从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来说,新教材对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学生和教师的发展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和重要的意义。

标签:;  ;  ;  

新教材中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_课程资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