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ICC模式的语文课堂观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课堂论文,模式论文,LICC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很多学者都提出新的听评课方式。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等人倡导的课堂观察的LICC模式,是一种有代表性的听评课方式。所谓课堂观察,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4.]LICC指的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崔允漷.论指向教学改进的课堂观察LICC模式[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0(3):5.] 语文课堂观察借鉴了课堂观察的LICC模式,并结合本学科的特点进行了改造。我们在郑州市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语文课堂观察实验,探索语文学科课堂观察的方法。通过研究探索,提出分课型进行观察的新思路,设计出不同课型的观察量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效率,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语文课堂观察的特征 语文课堂观察具有一般课堂观察的共性,也具有本学科的特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又具有语文学科的一些鲜明特点,如课程目标的概括性,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与学生思想情感联系紧密性等,这使得语文课堂观察应有自己特别的关注点。 (一)要重视审视反思教学内容的合理性 语文学科属“素养学科”,“课程标准”只是规定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达成的素养目标,但没有具体规定学习内容,虽然语文教材提供了部分课程内容,但不是全部,还需要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性质和学生情况进行设计。由于语文学科的特色,教学内容的设计呈现多样性的特点,不同教师所教的内容常常不同,我们有必要对不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进行追问。在听评课时,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更要审视反思教师的教学内容,后者对语文学科来说更为重要。从课前会议阶段开始,教师就应对教学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课中观察和课后反思阶段仍要不断对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和适切性进行思考。 (二)既要关注结果性目标的实现,又要观察表现性目标的落实 “课程标准”里不仅有结果性目标,还有表现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大多属于知识、能力、方法维度的目标,容易观察,而表现性目标多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不太容易考察,而后一类目标对语文学科来说非常重要。观课者要特别关注这一类目标,关注语文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课堂文化”维度的量表里设计了一个“总体感受”栏目,要求观察者记录对课堂教学的总体感受,关注表现性目标的实现。 (三)要重视对课堂进行“连续性观察” 评价一节课的“好”与“不好”,仅凭一次观察是不够的,还应将它放置在与前后几节课、整个教学周乃至整个学期的关系之中。这并不意味着要观察一位教师的所有课,而是要了解前后教学内容的联系,站在全局的角度考察一节课的合理性。进行语文课堂观察,要关注学生实际所获得的学习经验。教是为了帮助学生学,最终也要落实到学生的学。观察课堂,不能仅仅关注学生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写了什么,还要考察语文学习的实际效果。仅仅观察学生在课上的表现,还不能完全看出学生的发展。对学生学习经验的了解,应该“前伸后延”,在上课前,应该通过一定的观察工具了解学生的相关学习经验,在一节课结束之后,还应通过作业、检测等手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语文课堂观察的实施路径 语文课堂观察主要依托研讨课和公开课等教研活动进行,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我们设计的课堂观察按照“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程性质”“课堂文化”四个维度进行。针对每个维度设计一个量表,由一位教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适合语文学科的、独特的观察模式。 (一)分课型进行课堂观察 不同的课型教学内容不同,教学重点和难点也不同,教学方法就会有异,因此,不能用同样的量表。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按“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作文”四种课型设计了不同的观察量表。课程内容不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行为肯定会有较大的差异;若课程内容类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行为就会有一定的相似点。课堂观察应该是针对具体的教师、具体的学生和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的,课堂观察和评价应该是因人、因内容而异。可是如果每一次观察都设计不同的量表,这样的工作量将是相当大的,可操作性也很低。因此,设计观察量表时,应兼顾不同课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针对现代文阅读的特点,我们设计了《学生是如何突破难点的》量表,对现代文教学来说,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容易,但深入理解品味较难。依据郑州市正在进行的细化解读“课程标准”活动,设计了《学习目标的设计与达成》量表,了解教师学习目标的细化分解及达成情况。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与现代文教学有较大的不同,为此还专门设计了《学生是如何学习文言文重点的》(见表1)等量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毕业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更显示其重要性。根据这种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知识类型与教师活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方式》两种新的观察量表。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作文课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专门的量表,包括《学生学习写作的方式》《读写活动的安排》等。 分课型观察有利于把握不同课型的教学特点,总结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方式,促进教学经验的有效积累。 (二)观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重 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随意性过大,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缺乏学理审视。为了提高语文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我们提出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角度观课评课的主张。 教学方法不能脱离内容。杜威说过,“方法就是安排教材,使教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方法就是使教材达到各种目的的有指导的运动”。可见,方法不能脱离教材,脱离教材的方法往往是没有意义的。比如说,品味形象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但是用来教学说明文就不妥当了。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学习,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阅读教材之外,还要采用种种办法让学生与文本接触,深入文本,学得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内容基本确定的前提下,“怎么教”要重点考虑学生的情况,不同班级的学生总体情况不同,班内还有个体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课堂上是动态变化的,这就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前提下,教学方法还有更多的选择。上课之前,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必须同时考虑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细致地考虑教材内容、学生整体水平、个别差异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前者并不必然决定后者,教学方法有一定的独立性;设计教学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又要考虑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从观课的角度来说,可以有所侧重,但也要统筹兼顾。 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观察教学方法的科学性,而且还要注重分析教学内容的合理性。通过观察实践,既能提高教师关注教学内容科学性的意识,又能提高教师的文本分析能力。基于LICC模型的语文课堂观察_教师评价论文
基于LICC模型的语文课堂观察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