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导入环节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课论文,环节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它要求教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吸引住全体学生的眼球,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从而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心情下,带着强烈求知欲以及热情进入到我们的英语学习中来。
导入的方法要依据教学的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来加以灵活运用。
一、歌曲童谣,朗朗上口
英语入门阶段,培养学生打好语音基本功是至关重要的。英语歌曲童谣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拼读规则,把握英语的语音语调。例如教英语数字时,可通过教歌曲Ten Indian Boys来导入。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模仿演唱,正确发音,能很快记住从一到十的英语单词。又如教 What colour is it?这一单元时,可先教一首童谣: Colour,colour,colour.The beautiful colour.Green pink brown.Blue yellow white.Red is the colour,I like like like.这是首富有节奏的儿歌,学生跟着教师用双手轻拍桌子、双手互击、左右手先后打响指等四个节拍来诵读,朗朗上口,音韵和谐,随着节拍很快便能模仿,轻松记忆了关于颜色的单词。
二、温故知新,以旧促新
这是常用的、传统的导入法,它利用教材知识结构循序渐进的关系,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出新知识,以加强知识结构的纵横联系,比如在讲述定语从句时,教师可先从学生学过的动词不定式作定语的句型导入。如:
This is a nice room to live in./This is a nice room which we can live in.The thing to do is al ready done./The thing that you should do is al ready done.The women to give us a talk is here./ The women who will give us a talk is here.
依次把句中的动词不定式改为定语从句,学生从这种句型的变化中悟出一个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动词不定式的作用相当于定语从句。教师接下去讲述定语从句也不显得突兀。这种由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方法,既符合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也符合“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它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本质,并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时的障碍,为新语言知识的教学创造条件。
三、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由图片、简笔画、幻灯片、投影、图表、实物、录像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进行导入。直观导入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语言项目。如教授JEFC第三册第51课时,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汽车的标志、价格和款型,让学生快速连线,并过渡到句型操练:Where is it made?It's made in…/How much does it cost? It costs as little/ much as…教师接下来用多媒体展示与汽车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如price,outlook,speed,where is made,quality,safety等,让学生围绕教师所设问题进行小组讨论,这种导入使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很快进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来。其次,教师的形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直观导入手段,有时比实物、图画甚至录像更直观,运用恰当也会产生很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the Parts of the Body时,教师边指边复习单词“hand”,然后利用手势来教学各个部位:art,leg,head,nose,eyes,eats等单词。这种导入方式既省时,又能培养学生对英语信息的接受能力。学生的模仿心理和参与意识都很强,学习起来既轻松又活跃。
四、巧妙设疑,悬念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联想、预测或渗透本课学习的主题。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问题也会产生悬念,使学生不断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向。
1.随意交谈。教师可以利用新课开始前几分钟和学生作随意交谈,以求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课。如教after和before引导的状语从句这一新内容时,教师问了值日生有关天气、日期等情况后,便可以开始与学生作诸如下列的交谈:What time did you get up this morning? 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got up?Did you do any exercises after you washed your face?What did you do after you did some running exercises? 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went to school?What did you do before you had your breakfast?教师如此引导下去,由起床一直问到来校上课的活动。这种师生之间的随意交谈,拉近了距离,此时,教师因势利导,点明新课已经开始。这种方法过渡自然,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对新课的印象,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2.联系插图和标题。初中教材中有许多插图,这些插图不同程度地传递了与课文有关的重要信息,而标题是语篇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语篇信息的发散中心。教师可利用插图或标题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在英语阅读和听力教学中,设疑、悬念导入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教师常常通过引导学生对他们即将阅读和听的材料进行预测。预测会使学生们对所读的语篇和所听的内容更感兴趣,提高阅读速度和听力质量。
3.联系实际,关心时事。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信息灵通,他们对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十分关注,有积极的参与意识,这为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引入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契机。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这一课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宇宙的神秘莫测,神奇的太空生活给学生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设计如下导入方法:教师从网上下载一些宇航员在太空生活、工作的照片,然后让学生猜测宇航员在做什么。众所周知,人在太空会失重,所以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简单的动作到了太空就会变得很不同。教师可选取有关宇航员日常生活活动的照片,精心设计导入语,并请学生猜测。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纷纷猜测起来,他们的大脑细胞变得十分兴奋,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这时教师再因势利导引入新课,学生学习起来倍感轻松,乐趣无穷。
五、课前预习,动手动脑
初中教材中有许多章节可供教师大胆地把“舞台”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发现新奇的东西,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和观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使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1.课前调查。这种导入方式是组织学生课前调查与本单元内容相关的话题或主题,激活学生对本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想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入本单元的中心话题。例如教授JEFC初二第86课前,可分组调查本年级各班参加运动会的情况,了解有关运动会的相关英语词汇,从而为本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又如第三册第38课讲授之前,布置学生对恐龙的生长年代、生长环境进行课前资料调查,拓宽了其想像力以及推理和归纳能力,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把已掌握的资料用口头形式呈现,教师顺利引导学生过渡到本文的阅读中来。这种导入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既启动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体系,又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练习了口头表达能力。
2.制作课件。有的学生会动手制作课件,并且制作的水平也比较高,课件交互性较强,教师可将学生根据制作水平不同搭配成小组,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分工,将预习内容制作成课件,并在课堂上呈现。如JEFC第三册第70课Because it's there,教师可布置学生将George Mallory和他的两个登山伙伴的感人故事用图片和影视资料等素材制成课件呈现,创设一种与课文内容相适应的气氛,珠峰的雄伟壮丽,登山运动员顽强的意志深深印在学生的心中。负责讲解的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句加以说明,也可适当提问,为同学们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这种课堂导入方式,使学生既动脑思考,又动手制作,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易于教师引导他们进入到文章的阅读中来。
此外,在英语课中,还可根据初中生的好奇心理和竞争意识,组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英语游戏或竞赛活动导入;适合时机用一些名言警句、谚语或介绍名人轶事导入;也可联系中西方文化差异,以介绍英美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导入新课。这样,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得以加深记忆,竞赛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