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新华乡穿城小学 733099
近几年来,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引入和课改的深入推进,语文教学中一问一答的简单情境已不多见了,教师一讲到底的现象也基本看不到,但取而代之的是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桂冠下呈现的另一番不正常的景象:多媒体过多地故弄玄虚,教学中预设的各种生成太多,教师花费大量的精力来设计活动,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文本被搁在一边冷冷清清,一堂课下来,只见热闹的活动,不见文本的阐发、挖掘,更谈不上学生与文本的共鸣。到头来,学生学无所获。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让语文教学回归本源,我的体会是语文课堂中应该要讲究“三性”。
一、真实性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语文课堂一定要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教师应该把课堂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而教师的任务则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下面是我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片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自己选择学习方法。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确定你的学习目标。(10分钟后)
生1:我想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小兴安岭的美丽的?
生2:我想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生3:我想知道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生4:我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师:好,下面大家再深入读课文,了解你想学到的知识。读完课文后,可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交流,还可以走出来与你最好的伙伴交流。
以上案例把确定学习内容的权利给了学生,学什么由学生自己定。也就是根据学情,确定目标,实现了“以学定教,循学而导”,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又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同时也对学生确定目标的能力进行了培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朴实性
“朴”指形式,“实”指内容。就是朴素,本色,不奢华(饰华)。语文课堂教学的“朴实性”,应该是看起来“朴”,实际上“实”,实实在在。自然生成,是语文课堂的纯朴之美。语文教学提倡“返朴归真”,我们宁愿追求“真实的缺憾”,也不要“虚假的完美”。众所周知,课堂不是定势的,它瞬息万变,不可能完全按照执教者的预设,像加工零件的程序一般,按部就班,它是自然生成的,而这正是语文课堂难能可贵的纯朴之美。我们的教学就要追求这种朴素、朴实与无华。它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情,聆听学生不一样的声音,要有较高的素质去调控,激励、导引课堂,竭尽全力为课堂搭建平台,让更多的学生在台上“表演”,只要学生的“言语权”不丧失,我们的课堂便是人性的,人文的。对待自然生成,我们教育者不要惊慌,要张开臂膀,笑迎这样的变化,只要你准备好了,课前的“料”备足了,我想,这样纯朴的课堂,定会给你与学生带来一样的惊喜的。
三、扎实性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师既不要认为学生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要让为学生什么都知道。你要根据自身实际、学生实际、学校实际来设计教学活动,备课时要注意备学生,备课文,深入理解教材,认真分析学情,最后设计出合适的方案。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抓住语文课堂里的生成性资源,让语文教学更具实效。
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课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学习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字词句的教学寓于读书训练之中,基于这些理念,《看菊花》(苏教版第二册第八课)的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我是这样设计的:
1.创设情境,激活情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感兴趣来学习课文,我精心设计了导入语——“让我们跟小作者一家去公园看菊花好吗?”再利用真实的录像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中,让学生们产生了学习本文的兴趣。
2.放手试读,初步识字。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课文,要求他们先看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句子读连贯,给学生充分的初读时间,让他们切切实实地借助拼音自己去练读。
3.反复读课文,读正确连贯,读有层次。初读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并在小组讨论中读一读,讲一讲自己最想读的句子。然后,通过学生图文结合,逐段反复诵读。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熟不开讲,所以我让学生读课文读到正确连贯。《看菊花》这篇课文比较短,可以读6到8遍。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带着问题读,出声地读,默读……在这过程中,应该适当进行指名朗读,以达到检查阅读效果的作用,如采用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等。
4.强化检查,认读生字。在学生充分练习读的基础上,采用让学生自己汇报读准了哪些生字词,同座互相练习读,开火车比赛读等多种形式重复练习巩固,调动学生读准生字词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最后再把生字词放到课文中指名让学生轮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导,让学生进一步读准生字字音,而且也结合语境,连带理解了大部分生字词的意义。
5.识写结合,描红仿影。认识新笔画“横折提”,读准生字字音,正确书写生字“公、开、放、许”。通过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师生评议,再次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要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想读,爱读。
论文作者:吴惠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8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生字论文; 课堂论文; 我想论文; 小兴安岭论文; 连贯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9月第25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