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借鉴问题_人类文明论文

论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借鉴问题_人类文明论文

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问题论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类文明论文,成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开放国策的实在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初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用此书只注页码)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什么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后,我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科学论断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论根据。

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自新中国建立后就面临着时代所赋予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任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上认识有偏差。这主要是:曾脱离社会生产力,抽象地从生产关系、政治制度上来界定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单纯地追求和发展生产关系上的“一大二公”,并“以阶级斗争为纲”,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以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可以忽视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73页)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界定,指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和其他形形色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区别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表明了其社会历史观的显著特点即在于高度注重生产力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那么,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怎样来发展社会生产力呢?邓小平同志认为,这里重要的是要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在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是比封建主义要进步的社会形态。资产阶级争得自己的阶级统治地位后不到100年,所造成的生产力异常惊人。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运行,电极的往返,河川的通航等等,过去又有哪一个世纪被料想到有这样大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面呢?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又有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它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使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愈益尖锐,从而开始趋向腐朽、没落。但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里正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它在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控制论、突变理论等方面,在空间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通讯卫星、激光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生物技术的突破,新材料的发现,海洋工程、宇航工程的进展等方面,成果日新月异,蓬勃发展,并且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现代化的主要源泉。事实表明,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生产方式,现时依然具有潜力发展生产力。而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包括建立在运筹学、系统工程、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基础上的现代社会管理理论和方法等,社会主义决不可加以漠视。

纵向地看,社会主义作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否定。但是,社会历史发展中的这一否定,乃是辩证的否定。辩证的否定不是形而上学的单纯的否定,而是作为联系环节和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持肯定的东西的否定。换句话说,社会主义一方面必须弃绝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腐朽的意识形态和一切丑恶的社会现象,另一方面又必须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全部生产力和一切合理的有价值的科学、思想、文化成果。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发展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显示出自己与资本主义不同的优越性,真正实现对资本主义的超越。

横向地看,“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第64页)。众所周知,自从18世纪英国发生产业革命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不断社会化和世界市场的不断开拓,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国和各民族之间的各方面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所代替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和交通通讯的空前便利,各国之间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加频繁,业已形成一种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并作为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左右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以至今天在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要想推动本国的经济发展,都不可能孤立于世界之外。这就使得现时作为与资本主义共处的、追求比资本主义更高生产力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本性上必然要求“完全国际化”,即要求更开放地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更重视吸收和借鉴其科学技术等等文明成果;否则,它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由上可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乃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而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任务特别繁重的国家来说,这一要求必将更强烈、更迫切。这也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思想的主要立论根据。应当说,这是他在新的历史时期从理论上解决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主义国家应如何对待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的卓越表现。

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是改革开放国策的实在内容

我们的历史任务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和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是我国长期以来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幅员辽阔,城市和农村、沿海和内地、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发展很不平衡;人口尤其是农村人口众多,普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极为不易。鉴于这些国情,我们为实现上述历史任务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国策。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第136页)15年多的伟大实践表明,改革开放在我国从经济到政治,从农村到城市,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成绩巨大,令世人瞩目。这里,我们应当指出,在我国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来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换句话说,我国改革开放的实在内容乃在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

我国在经济领域里的重大改革,首先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我们看到,这既避免了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又克服了人民公社因“一大二公”而形成的种种弊端,是一种能够极大地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农村生产形式。然而,它并非是人们的纯主观创造,而是广大农民群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谋取自身的根本利益,吸收和借鉴我国农民在土地改革后所创造的生产形式的结果。这一生产形式适应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当属文明成果之列。其次是国家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我们看到,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因高度集中而不能及时地客观地调节社会对商品瞬息万变的需求,越来越暴露出其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弊病;为此,它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计划手段与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市场调节为主导,能使我们的经济充满生机和活力。然而,市场经济虽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兴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发展,本质上却是人类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所创造的一种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在我国原是十分薄弱的。今天,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当说也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吸收和借鉴了人类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表现。正是由于改革的实在内容在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所以改革本身亦可说是一种开放。没有这种开放即吸收和借鉴,我们就不可能进一步有效地创造出能够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来。

我们坚持自力更生地建设社会主义,强调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要取决于我们自己;但是,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表明封闭只能导致落后。所以,对外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少的。然而,所谓对外开放,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就是要加强国际交往,吸收外国的资金和资源,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来帮助我们的经济发展。而我们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辟经济开发区等等,也就是为把它们当作可以吸收外资、学习科学知识、引进先进技术、学到管理经验的“窗口”。换句话说,对外开放的实在内容,更是在于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了。

概言之,改革开放事关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问题;我们唯有通过改革开放奋力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并在吸收和借鉴中创新,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列宁曾说:“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得好坏”(《列宁全集》第27卷,第237页)对于一心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我国来说,这段话是很适用的。

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占有重要地位。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他特别指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378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愈益显得重要和迫切。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这一建设需要有“源”,即它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创造性的思维,总结生动丰富的社会主义实践,才能造就一种崭新的体系。这一建设又需要有“流”,即它是不能脱离人类社会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的。我们只有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和吸收借鉴世界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才能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建设起人类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来,列宁曾说:“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4卷,第34页)换言之,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是必需的,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必需的。

具体地说,首先,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亦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导方面。历史的经验是,只有在理论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在实践上坚持社会主义。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也是开放的。它在理论上与以往任何学说有根本的不同,但又是绝对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的。试想一下,若没有19世纪先进的自然科学成就和空想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德国古典哲学等社会科学成就作为前提,它能在德国得以产生吗?若不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土壤上,不以一定的西方哲学和文化的传入中国为依托,它能在中国获得传播吗?尤其是,若不高度重视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它能获得新的时代内容而丰富发展起来,实现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相结合吗?

其次,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是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得以顺利进行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消除社会上影响人民精神面貌的腐朽思想的重要手段,是我们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程度高低的标志。而在这方面,我们同样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因为,它们为维护其社会秩序和实现其国家利益在这方面总贯积累有相当的经验和教训。邓小平同志说过:“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他们管得严,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而且比他们管得更好。”(第378页)毫无疑问,民主和法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在借鉴时决不可照搬。但是,对于已愈益深刻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重要性的我们来说,只有借鉴别国于我们有益的经验,才能把这方面的建设搞得更好。

再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建设,使我们的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科学文化水平,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要真正地做到这点,我们必须既立足于本国,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思想文化传统,特别是像“革故鼎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等革新、奉献、忧患、奋斗精神方面;又向外部世界学习,在拒斥那种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各种腐朽思想的同时,吸收一切进步的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脱离前者,我们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凝聚力;漠视后者,我们的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增添新养分和富有活力,获得提高。

可见,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必须积极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它们熔铸于我国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之中,以适应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需要。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世界各国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在社会主义实践基础上相交融的结晶和升华。达到这种升华,就意味着以新中国成立为起始的中国文明伟大复兴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方面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个进程中,我们要时时注意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旧习惯和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现在,我们特别要在对待人类文明成果问题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一段时间里,人们曾动辄用姓“资”姓“社”的抽象议论来束缚自己的思想。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第372页)确实,若我们不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我们思想的理论问题,重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我们就不可能加快改革开放,把经济搞上去。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是表明人类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状况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在社会劳动实践的基础上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类。毫无疑问,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成果取决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展开,还受民族、地域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它们总以特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具有各自的时代特点、阶级色彩和民族性,如有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文明等。但同时我们看到,在这些以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人类文明成果中也包含有属于人类共同财富的内容方面。因为,人类社会从一开始起就面临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共同课题,并且它只要继续存在下去就必定会面临这样的课题;在当代,这种情况更是如此(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人口控制、毒品查禁等等)。这样,不同社会围绕着这个共同课题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自然就具有共同的方面;随着时代的改变和社会的转换,它不仅不会失去其价值和意义,而且还会被人们继承下来共同占有、利用和发展。否则,社会就无法继续下去。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88页)。这些东西不能说是资本主义的,其本身并没有阶级性,在任何社会对任何国家都是有用的。他又说过,西方发达国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起来的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如企业的“股份制”等等,亦属于人类社会共同的财富。他还专就市场经济说过,“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第373页),都可以为人们所利用。其实,即使是属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外资企业等,他认为,在我国它们受到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的经济和政治条件的制约,也可以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而存在。在鉴于对人类文明成果的上述科学认识,我们就应从抽象的姓“资”姓“社”的议论中摆脱出来,“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

当然,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在现成的形态上不是纯粹的超时空的,往往带有两重性。如:资本主义社会内先进的管理方式,一方面体现了科学的巨大进步,另方面又带有剥削社会劳动的性质;资本主义社会内的市场经济,一方面起着调节和活跃社会经济的作用,另方面又有导致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的本性;等等。因此,我们对待人类文明成果就不应当是简单的照抄照搬,而应当是:确定社会主义的主体意识,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把它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来考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辨析其精华和糟粕,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经历一个消化、改造、融合和创新的过程;及时地总结经验和修正错误,使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真正有益。

例如,我们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就不是照搬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属于文化领域的东西更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其思想内容和表现方法进行鉴别和批判。

总之,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方面。在这方面,邓小平同志还提出,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我们都应当大胆地加以吸收、借鉴和利用。这一标准适用于物质文明成果,最终亦适用于精神文明成果;因为归根结底,政治、思想、伦理、文化上的成果进步与否,也还是要表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表现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和提高上。

还应指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问题,主要是敢于和善于利用资本主义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须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虽是根本“对立”的,我们决不能把它们混淆起来,从而丧失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警惕;但是两者还有“同一”的方面,不能说凡是资本主义有的,社会主义就不能有,从而否认社会主义建设应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社会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成果。在世界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应从思维方式的高度上来认识,坚持辩证的社会矛盾观,防止各种片面性。可以说,自觉地改善思维方式乃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解放思想,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重要前提。

总起来说,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是在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这一重要思想。在《邓小平文选》中邓小平同志把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问题提到事关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高度上来说明,这是他“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第117页)的深刻性所在,是他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中国有句古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邓小平同志按照社会发展规律提出的主要思想,乃充分体现了他“放眼世界”(第300页)的博大胸怀和时代特点。因此,我们要牢固地确立这种思想,并努力付诸实践。

标签:;  ;  ;  ;  ;  ;  ;  ;  ;  ;  ;  ;  ;  ;  ;  

论人类文明成果的吸收与借鉴问题_人类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