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北院区超声科 264400;2.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北院区放射科 264400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腹部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腹部超声诊断组和CT诊断组,各50例,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诊断组以及腹部超声诊断组对患者是否患有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0%和86.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梗阻部位的判断方面,相应准确率分别为88.0%和44.0%,组间差异明显;在对梗阻原因的诊断方面,相应的正确率分别为34.0%和86.0%,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方面,相应正确率分别为62.0%和84.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部超声诊断相比,CT在肠梗阻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对于是否具有梗阻、梗阻部位以及梗阻原因的诊断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腹部超声;CT检查;肠梗阻;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5-051-01
肠梗阻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疾病,此病发病较急且病情蔓延迅速,通常会引起患者出现较严重的症状,如穿孔以及休克等,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死亡。因此,对肠梗阻患者予以有效的诊断,明确梗阻的原因以及部位等,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主要是以腹部X线平片的检查结果来作为对肠梗阻进行判断的依据,但相关的医学研究表明,X线平片的对于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不高,对于临床的相应需要不能相契合[1]。为分析探讨腹部超声、CT检查对肠梗阻诊断的临床价值,现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施以腹部超声诊断以及CT诊断,然后对比分析相应的诊断效果,现将整个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腹部超声诊断组和CT诊断组,各50例;腹部超声诊断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2-73岁,平均年龄为(51.3±7.4)岁,其中,32例有手术史,18例无手术史。CT诊断组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患者年龄分布在21-75岁,平均年龄为(50.8±7.6)岁;所有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腹胀、恶心、呕吐、腹痛、腹部有可触及的包块以及黑便等。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主要症状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此次研究所选用的CT 机是GE公司所研制的 64 层螺旋 CT 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应扫描层的厚度设定为 5mm,患者在进行检查前要求口服适量的1.5%泛影葡萄胺溶液,之后对患者从膈顶部一直到耻骨联合的下缘实施整个腹部的平扫,主要是加强对患者的检查。对患者增强扫描选用碘海醇注射液来作为造影剂,然后分别延迟 30 s、60 s以及180s进行扫描,通过扫描获取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的相应图像。在将数据传送到工作站施以分析,运用 MPR 施以分析,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曲面重建的 CPR、MIP 以及借助模拟内镜观察等的方式进行分析。
腹部超声借飞利浦IU22超声显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测,相应探头频率设定为3.5-7.5MHz。检查前对患者施以胃肠减压动作,要求患者保持仰卧以及侧卧位,从而避免肠腔内的气体造成影响,施以侧、横以及斜位等多角度进行探测。对患者全腹部进行扫描,从患者的右上腹依据顺时针的方向对患者施以连续不间断式的扫描,然后对患者的肠管施以追踪,最终找到相应梗阻的部位。
1.3 评价指标
相应诊断完成后,各组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相应的影像检查图像进行分析,然后统计两组患者的是否患有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梗阻部位的判断准确率、梗阻原因的诊断正确率以及对绞窄性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
2.结果
CT诊断组以及腹部超声诊断组对患者是否患有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0%和86.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梗阻部位的判断方面,相应准确率分别为88.0%和44.0%,组间差异明显;在对梗阻原因的诊断方面,相应的正确率分别为34.0%和86.0%,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方面,相应正确率分别为62.0%和84.0%,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肠梗阻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急腹症状,如果患者没有进行及时的诊断以及治疗,将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肠坏死,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2]。临床上对肠梗阻患者的诊断一方面要对肠梗阻是否存在予以明确,同时还要对梗阻的部位、引发原因以及是否存在绞窄进行诊断和分析[3]。腹部的X线平片检查是以往临床上用于诊断肠梗阻最常用的方法,一方面是由于其相应费用较低,另一方面其也具有一定的诊断效果,但众多实践证明这种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满足临床上诊断需要。近年来,腹部超声以及CT扫描技术广泛应用于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中,但在临床上没有出现一个针对肠梗阻实施诊断的标准化方案。
此次研究中,CT诊断组以及腹部超声诊断组对患者是否患有肠梗阻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96.0%和86.0%;在梗阻部位的判断方面,相应准确率分别为88.0%和44.0%;在对梗阻原因的诊断方面,相应的正确率分别为34.0%和86.0%,对绞窄性肠梗阻诊断方面,相应正确率分别为62.0%和84.0%,结果进一步证实与腹部超声诊断相比,CT在肠梗阻的诊断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诊断效果[4],对于是否具有梗阻、梗阻部位以及梗阻原因的诊断方面的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因而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汤林峰,顾春花.螺旋CT与X线腹部平片联合诊断肠梗阻的价值评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307-308.
[2] 丁桂香.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4):11-12.
[3] 张世胜,杨超,郑燕,等.CT、DR、超声检查在诊断肠梗阻的临床应用[J].四川医学,2013,34(2):301-303.
[4] 苏芬莲,陈小勋,莫旭林,等.超声、CT和X线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33-2335.
论文作者:张黎明1,王海松2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2
标签:肠梗阻论文; 患者论文; 超声论文; 腹部论文; 正确率论文; 分别为论文; 部位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