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煤矿企业为取得利益最大化,减少在采矿过程中的掘进支护措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在煤矿行业全面提高的同时,引进先进技术和采掘技术,全面提高煤矿采煤能力,重视安全生产和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是保障煤矿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煤矿的掘进支护每个流程之间相比配合,加强完善,减少开采中发生的安全事故,提高煤矿掘进技术的整体水平,保障煤矿开采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煤矿掘进支护;技术分析;对策
引言
为满足实际生产生活对煤炭资源的需求,煤矿开采技术在不断更新,技术水平更高,可有效提高煤矿开采效率。煤矿开采施工环境特殊性强,受地质环境因素影响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如果开采过程管理不到位,很容易产生安全事故。为提高开采效率与生产安全,需要基于实际情况,结合地质环境特征,合理选择开采技术,并按照专业标准落实掘进支护技术,争取最大程度提高围岩稳定性,避免顶板塌陷问题的发生,促使煤矿开采行业的持续发展。
1 煤矿掘进支护的重要意义
煤炭工业的发展,矿山的支护技术和支护设备也得到飞速的发展,支护技术主要是在采掘过程中为维护顶板安全而采用的支护手段,煤矿的支护技术直接关系到采煤工作的安全、效率和机械化水平等方面,在井下采掘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就我国的煤矿企业而言,对支护的投入和建设是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的煤矿企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通过煤矿采掘获取的经济效益显而易见,但在发展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安全防护,造成矿难的发生,因此预防灾难的基本前提是做好矿井的安全防护,采用矿井支护技术预防和杜绝隐患的发生,对煤矿掘进来说,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煤矿支护技术,可以有效的避免井下采矿事故的发生,是保障井下安全作业行之有效的办法。
2 煤矿掘进支护技术要点
2.1退后卧底法
退后卧底法为锚杆支护常用技术之一,多用于具有坚固、完整的上顶板断层,要求断层落差距离在2.5m以内,对围岩进行支护来提高其稳定性。在对围岩进行支护施工时,应先将总掘进后退,卧底前进,保证断层巷道中底部高度,促使其达到专业施工标准,对围岩进行有效支护,提高掘进作业综合效率。
2.2 直接破顶法
此种方法对煤矿掘进支护处理中的应用,即通过掘进机来对断层顶部进行冲击,将不牢固部位破除,仅留下稳定性高的顶板围岩部分,然后利用锚网索进行结构加固支护。其中,对于顶板岩石要求,如果落差在2 m以内及硬度不足5,在掘进支护作业时就很容易因为强度不够而出现破碎问题,因此尽量避免对其进行支护施工。另外,煤矿井下掘进支护作业,经常会遇到较大坡度,为保证支护效果,可选择应用直接坡顶法处理,消除地质环境对掘进支护作业效率的影响。
2.3 临时支护U 钢法
煤矿多处于特殊地质环境,如果地质构造复杂度比较高,在对其进行掘进作业时,很有可能会遇到落差比较大的断层,存在较大坍塌、破碎等安全隐患,需将其作为施工管理要点。为保证支护效率,可选择应用U 钢支护技术,对施工面进行临时、超前固定处理,提高围岩稳定性。U 钢支护为煤矿掘进施工的临时支护方法,为保证获得良好支护效果,还需要与锚杆支护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营造一个安全的施工环境。
3 煤矿掘进支护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3.1积极更新相关机械设备
在煤矿掘进支护工作过程中,支护设备属于基础保证,同时也是影响支护工作的关键因素,因而为能够较好应对支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要任务就是应当更新支护机械设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煤矿企业内部领导及管理人员应当对掘进支护机械设备的重要性加强认识,在设备选择及购进方面投入更多资金,从而配备高质量掘进支护设备,保证所选择机械设备能够与地下复杂环境相适应,以便使煤矿支护工作能够得以更好开展,防止由于设备问题而导致出现安全事故。另外,在实际支护施工过程应当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机械设备,应配备多种类型机械设备,保证各种机械设备类型均齐全,避免设备单一而造成安全问题出现,同时还应当对机械设备及时进行更新,使支护工作效率能够得以提升,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
3.2提升煤矿掘进支护技术水平
在煤矿掘进支护施工中,为能够使支护问题得以较好解决,还应当提升支护技术水平,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依据实际矿井形态选择合理掘进支护技术,从而使掘进支护技术能够更加符合实际施工需求。比如,在矩形断面支护工作中,通常选择锚杆索联合方式实行支护,该支护方式主要就是提前钻好的孔口内插入锚杆,之后在岩层中将锚杆固定,利用锚索向上方移动岩层结构,在此基础上也就能够使岩层整体稳定性得以增强,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其安全性能。此外,在当前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大形势下,煤巷内施工也发生很大程度转变,由传统单巷道转变为双巷道,因而对掘进支护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在实际施工工作过程中应当进一步提升支护技术,选择合理双巷道技术,从而使煤矿开采工作能够得以更好开展。此外,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为能够使矿井内部通风保持良好,支护工作应当由浅及深进行,在技术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从而使煤炭开采工作能够保证更加安全、稳定、高效。
3.3合理使用前探梁和液压支柱
煤矿掘进支护过程中可以运用前探梁的施工技术,传统的前探梁缺乏稳定性,加上人们对前探梁不够重视,在实际作业中没有使用物体进行加固,导致前探梁的固定性较差,因此可以在前探梁的支架处增加三根吊挂,校正支护工程,确保支护工程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增强桥梁的稳定性。在确定前探梁位置的基础上,调整间距,最好的设计是0.4m的前探梁距离,在设计巷道布局结构的对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清除巷道内的障碍物,保障前探梁的顺利移动。煤矿掘进支护中顶梁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掘进支护的质量,选择单体液压支柱施工,可以达到顶梁特定的要求,在支护过程中,设计在1.5m的间隔距离,保障顶梁的垂直性;当进行放炮作业时,将支柱挂在顶梁上,通过水平销加固,将钢筋网铺好再以水泥加固,用单体液压支撑顶梁,确保顶梁的坚固性。
3.4合理利用n型钢和吊链
在井下作业现场一般采用三根吊挂搭建临时支护设备,为确保前探梁的强度,采用n型钢进行搭建,通过吊环可以完成前探梁的固定工作,为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需要加强对吊环的合理布置,确保吊环方向与巷道方向一致,还需要加强对前探梁的多方面固定,确保前探梁的稳定。当采用n型钢制作前探梁时,我国传统的方式无法有效的提高前探梁的稳定性,因此要引进先进技术提高柱的稳定性,并及时清理使用地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在煤矿生产作业过程中,煤矿掘进属于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也就煤矿开采的基础。在煤矿掘进工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保证其安全性,而通过掘进支护可使这一目标得以较好十分,因而保证掘进支护较好进行也就十分必要。作为煤矿生产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掘进支护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有效方法应当,从而使煤矿掘进支护科学性及合理性得以有效提升,进而更好保证煤矿生产。
参考文献
[1]陈锦平.煤矿掘进支护问题分析及改进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7,24(02):66+68.
[2]马宁宁.煤矿掘进支护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矿业装备,2017(02):52-53.
[3]王润斌.煤矿掘进支护问题及应对措施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1):74.
[4]李彦鹏.关于煤矿掘进支护问题及应对方法探究[J].技术与市场,2017,24(06):170+173.
[5]闫跃文.煤矿掘进支护问题及应对方法探讨[J].能源与节能,2017(08):163-164.
论文作者:陈龙,车勇,张盛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煤矿论文; 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围岩论文; 顶梁论文; 巷道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