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_陈守山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_陈守山

山东省东营市盐窝镇北岭中学 陈守山

和谐高效的课堂应该是师生和谐有机地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使课堂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师生互动、互助、互相促进的过程; 和谐高效的课堂“不只看教师有无出色的表演,而是看学生有无出色的表现”上,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和谐高效的课堂不应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行为习惯以及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

针对数学教学特点,我认为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标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而教材则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进行情感交流与价值培养的载体,是师生互动的“中介”和“桥梁”。由于教材要适应各地统一的普遍性,必然要舍弃具体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和多样性。因此,教师在教材面前不是被动的执行者,而需要对教材适当“剪辑”和“加工”:变换原图或原例;微调编排顺序;联系热点或生活实际,使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避免走形式

新课标倡导探究、交流,没有合作、交流,就无法实现和谐高效的“教学互动”,更谈不上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小组合作无疑是合作学习的有效形式,我们在课堂上努力实践,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对小组学习的目的、过程没有认真设计、为把握好时机:只要有疑问,不论难易,甚至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时间没有保证,往往缺乏平等的交流和沟通,结果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整个小组的意见和想法,学习差的学生变成陪衬、听众,在小组中被忽视……因此合作学习应注意:

1、有计划的将小组成员编为A、B、C、D……合理分配任务,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承担的任务进行互换,如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外活动等。一段时间以后,小组的成员组成重新编排,利于不同的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合作。

2、强调每一位学生是平等参与,共同分享学习观点;让学生感受到真诚、公平与责任;做到和谐相处。

3、可以在小组内或自己喜欢的同学同伴中交流自己的收获和问题、感受和体验。

4、师生在合作过程中结成同盟,教师既是指导者同时又共享学生是学习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建构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课堂网络对话

师生对话意味着不仅有语言上的你问我答,而且有知识、思想、情感、经验的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交流。

课堂上,有的教师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庸俗化的一问一答,表面上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实际上是将发挥学生主体等同于满堂问,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忽视了问题的质量。有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论有道理或正误,都不给表态和引导,使学生难于建立正确的概念。

实际上,课堂上对话需要在教师、学生、教材之间进行和达成,建构一个多维交叉、相互作用的课堂网络对话。这个网络折射者人性的关怀,散发着互动的气息,涌动着个体的灵性。教师与学生合作参与、平等对话,互教互学,融成一个真正的共同体。

四、训练要少一些常规训练,多一些问题解决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为了巩固基础知识,过去的常规训练都有固定的格式,追求对学习内容的“标准化”理解和“课本式”表达,强调对问题解决的常规思维、逻辑思考、唯一答案,对学生的质疑、别出心裁、奇思妙想往往采取压制、回避、冷处理甚至否定的做法,既使实验题也是实验性的,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大量、机械单一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而新课标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具有开放性,富有真实的生活气息。

五、多媒体是辅助不是装饰

新课程观倡导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对课程自主构建的新理念。强调了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呈现、设计应有自主性、创造性。成功的多媒体教学应该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把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不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代替学生的操作、实验、和感悟。过多的多媒体展示,往往会把学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学生碰撞思维的过程给掩盖,人机对话取代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

六、一味赏识的评价不科学

新课程倡导赏识教育,对“批评”这一基本教育方法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不少专家也呼吁推行赏识教育,对学生多表扬、少批评,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一味的表扬。学生取得一点成绩甚至最简单不过的回答大夸其口:“你很聪明”、“你回答的很好”、“你真棒”。这种过多廉价的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个别学生认为是对他的漠视和贬低。而有时恰当的批评可能是一剂增强信心且有效的良药,“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关键在于惩罚时机、技巧和方法的恰当运用。

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适当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错误结论明确加以匡正,使模糊的概念加以澄清;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仅是简单的否定,而是深入了解和分析,提出恰如其分的批评和改进意见,使其它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论文作者:陈守山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  ;  ;  ;  ;  ;  ;  ;  

构建和谐高效课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_陈守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