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分析论文_冯少宇

冯少宇

(北京首儿李桥儿童医院;北京顺义101300)

【摘 要】:目的 探究对高热惊厥患儿开展急救处理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时限为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选取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小儿6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常规急救处理)、研究组(32例,综合急救处理)均对其开展急救处理,探究急救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现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研究组患儿护理治疗有效率为95.88%,与常规组93.75%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治疗中,虽然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相近,但综合急救处理可加速患儿康复速度,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建议需要急救处理的高热惊厥患儿时可优先采用综合急救处理。

【关键词】: 高热惊厥;小儿;急救处理

因小儿机体发于不完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易因感染、颅脑内外损伤等原因出现高热症状,其中主要高热原因为急性感染,使患儿神经细胞代谢增强、血流加快,使神经系统过度兴奋[1]。但因小儿丘脑发于不完善,对于神经强烈兴奋不耐受,临床表现为四肢、肌肉强直性、阵挛性抽动,伴有神志不清、眼球上翻等表现。若未能及时处理治疗,脑组织呈现缺氧状态,可诱发脑水肿,增加治疗难度,同时高热及惊厥症状反复发作,对患儿脑部发育影响严重,诱发智力下降,因此需要予以急救处理。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64例高热惊厥患儿,对其开展不同方式急救处理,以探究急救处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限为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选取此期间我院收治的高热惊厥小儿64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32例)、研究组(32例)。常规组患儿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0.5~4.5岁,平均(2.12±0.38)岁;研究组患儿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0.5~5.0岁,平均(2.21±0.40)岁;两组患儿发病原因、年龄等基础资料相似(P>0.05);研究经家长知情同意,且与医学伦理相符。

1.2方法

常规组:患儿平卧,头侧位;解开衣领以保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呕吐物口呼吸道分泌物;口中置入纱布联合压舌板避免咬伤;予以氧气吸入治疗,改善脑组织缺氧症状,预防脑组织水肿;持续物理降温;遵医嘱予以抗惊厥药物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急救处理:①神志状态观察:观察患儿神经状态,避免发生抽搐症状;②加强皮肤护理:因在降温期间,患儿可出现大量出汗症状,衣物可粘贴在患儿皮肤上,引发不适感,因此应及时更换衣物,并保证床品干燥整洁;③饮水、饮食:指导患儿增加饮水量,同时进食高蛋白、低脂肪流质食物以补充机体能量所需;④家长健康教育:向家属认真讲解高热原因及惊厥症状发生原因,指导其对患儿生命体征、体温等进行监测及识别,同时予以情绪疏导,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状态,提升家长护理治疗配合度,以提升急救处理效果;⑤出院前指导:指导患者在家中常备退热贴、解热药物、体温计、压舌板等物品,做好高热惊厥复发的急救准备;指导家长对患儿均衡饮食,增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降低细菌、病毒感染发生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现象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两组患儿急救处理效果进行评价,参考邱云芬[2]文章中相关标准:治愈:治疗7d后,高热症状消失、惊厥现象无复发;显效:治疗7d后,患儿精神状态基本恢复,原发病症消失,惊厥现象偶有发作;有效:治疗7d后,患儿精神状态有所好转,原发病症明显好转,惊厥现象间隔时间延长;无效:治疗7d后,患儿精神状态未恢复,原发病症治疗无效或加重。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32*100%。

1.4统计学方法

选SPSS24.0软件进行计算,计量资料(时间)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有效率)用(%)表示,?2检验;P<0.05表示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现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现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现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s)

2.2 急救处理效果

常规组治愈1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75%(30/32),研究组治愈2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88%(31/3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350,P=0.554>0.05)。

3.讨论

小儿高热惊厥多见于婴幼儿,若病情反复发作极易损伤脑组织,引发脑组织水肿,若惊厥现象反复发作,会对小儿智力水平造成明显影响,因此及时开展急救处理以缓解临床症状,保证患儿生命安全。

在本次研究中,常规组患儿接受常规急救处理,但高热以及惊厥现象消失时间均不理想,考虑原因为,常规急救处理中,仅针对高热及惊厥病症进行处理,但对患儿感受及家长感受干预不充分,在急救处理过程中受到患儿抗拒治疗影响,对急救处理效果产生负面影响。而综合组患儿在常规急救处理基础上,联合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家长教育等处理后,家长配合程度提升,可提升紧急处理效果,对患儿进行皮肤处理,可改善患儿皮肤舒适度,可改善患儿烦躁不安情绪状态,同时进行饮食干预,可稳定患儿营养指标,保证高热状态下营养供给,可加快患儿康复速度,提升急救处理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惊厥现象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可证经综合急救处理效果。虽然在急救处理有效率的比较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但研究组患儿仍具有优势。

综上,对高热惊厥患儿开展综合性急救处理,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虽然在急救处理效果上无统计学意义,但整体仍具有优势,建议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清华. 急诊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评价[J]. 中国医疗设备, 201732(s1):125.

[2]邱云芬.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治疗体会[J]. 中外医疗, 2017, 36(1):90-92.

论文作者:冯少宇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5

标签:;  ;  ;  ;  ;  ;  ;  ;  

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分析论文_冯少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