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510405
【摘 要】目的:讨论对于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增加康复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A B 两组,其中A 组按照常规护理,B 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对比A B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A 组患者的优良率为56.7%,B 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3.3%,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治疗期间,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在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的同时还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提高优良率
【中图分类号】R7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083-02
1、前言
距骨骨折即距骨部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下淤斑、不能站立行走等。一般由暴力直接压伤,或者高处坠落间接挤压造成。而高处坠落造成的距骨骨折又常合并跟骨骨折。距骨骨折预后不理想,易引起不愈合或缺血性坏死,因此治疗期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因为距骨缺乏血供并且作用很大,一旦距骨骨折合并脱位形成后,患者非常容易产生创伤类似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需要长时间治疗,对其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2]。因此,对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进行妥当的护理重义重大。
我院近来对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临床效果良好,现对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 年5 月至2015 年5 月前往我院进行治疗的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60 例,随机分为AB 两组,每组各30 例。
其中,A 组男19例,女11 例;年龄18-73 岁,平均年龄为(44.5±1.6)岁;根据受
伤原因划分:从高处坠伤的患者有13例,被重物砸伤的患者有4例,车祸获伤的患者有11例,运动获伤的患者有2例;根据骨折类型划分:属于Ⅰ型的患者有6 例,属于Ⅱ型的患者有15例,属于Ⅲ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合并内踝骨折患者有6 例,外踝骨折患者有12例,合并开放性骨折患者有7 例,后踝骨折患者有5 例。
B 组男16 例,女14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为(46.23±1.2)岁;按照受伤原因划分:从高处坠伤的患者有8 例,由于运动获伤的患者有6 例,由于车祸获伤的患者有13 例,被重物砸伤的患者有3例;根据骨折类型划分:属于Ⅰ型的患者有8 例,属于Ⅱ型的患者有15 例,属于Ⅲ型的患者有7例。其中合并内踝骨折患者有5例,外踝骨折患者有 12例,合并开放性骨折患者有8 例,后踝骨折患者有5 例。
1.2 护理方法
A 组进行常规护理。
B 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康复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具体方法为:
1.2.1术前康复护理。
住院当天,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疼痛以及畸形等症状。要求其卧床休息的同时,抬高患肢和实施加压包扎术。
每天早晚两次为患者踝部固定冰袋,每次30分钟以缓解患者的疼痛与肿胀。
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患者脸色和意识的变化。
另外,护士还要鼓励患者开展主动肌肉收缩练习,目的在于迅速消肿[3]。
1.2.2术后护理
对于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手术后,护士应该做到如下的监护工作:
密切观察足趾的变化,避免因为包扎过紧而导致血液流通不畅,产生皮瓣坏死现象;
观察对切口敷料和患肢血液循环情况。为了促使切口快速痊愈以及减少感染出现,手术后会给患者留橡皮引流条,护士应该留意引流情况,并在手术结束后1天将引流条拔除。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1)足踝泵康复护理。
手术后1天,护士要对患者进行足底泵护理。足踝泵中的软管和压力泵是相互连接的,以加快静脉血流的速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机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护士应该积极鼓励患者开展股四头肌以及小腿肌群锻炼,每天早中晚各开展一次,每次时间不低于30分钟。
护士一定要禁止患者开展踝、膝关节的动态锻炼,以免影响骨折稳定性。
(2)关节活动度康复护理
手术后第4天,护士可以按摩患者的膝关节、足趾以及踝部,达到减轻损伤部位肌肉痉挛以及疼痛情况[4]。
手术后4天,护士可以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活动度锻炼。具体方法如下:
患者采取平卧体位,全身放松,将膝关节伸直。踝关节保持均匀的速度开展背伸与跖屈锻炼,每次4分钟,10个/分钟。每天早中晚各做一次。这项锻炼可以提高关节面活动度,使其尽快恢复正常状态。
另外,患者还需要开展下肢被动活动,以30°为基础,每天递增5°,直到患肢恢复至正常的活动度。
(3)患肢不负重行走锻炼。
患者在手术后足部肿胀得到缓解并且身体允许情况下,护士可以指导其进行不负重行走锻炼。
患者下床开展活动的第1天,先拄着双杖在床边站立10分钟,早上和晚上各一次。没有不舒适感产生再尝试沿着病床边缓慢行走。先使用双拐练习,随着情况好转,改为单拐练习。
在进行患肢不负重行走练习期间,为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护士要在患者身边扶持。
1.3 统计学原理分析
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19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差距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综合护理措施实施后,根据Kenwright 功能分类标准具体内容,分别对AB两组患者开展踝关节功能评估。具体可见表1
表1 AB 两组Kenwright 功能评估结果
组别人数优良中差优良率
A组 30 12 5 6 7 56.7%
B组 30 21 7 1 1 93.3%
P - - - - 0.0342
B 组患者的优良率明显高于A 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距骨骨折合并脱位属于较为严重的足部损伤,由于距骨的特殊性质,其在骨折伴脱位后,容易引导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并发症的发生,这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极为不利。
因此,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住院后,医务人员需要马上按照其具有情况,拟定相关的康复护理内容以及训练计划[1]。
在本研究中,A 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B 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康复护理为主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B 组优良率为93.3%,A 组优良率仅有56.7%,B 组明显高于A 组,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知,对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可以增加临床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患者早日痊愈出院,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康复护理干预属于比较理想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叶国凤,金爱东,吴一帆.5 例夏科氏关节病行旋转铰链全膝关节置换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25(01):119-120
[2] 张和云.踝关节骨折29 例术后肢体肿胀行主被动功能锻炼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0,10(04):123-124.
[3] 孙盈,王素珍,王岩.距骨骨折合并脱位患者的护理[ J ].中华护理杂志,2010,12(02):78-79.
[4] 胡伟.人工全踝关节置换术42 例的康复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07):98-99.
论文作者:甘燕群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4
标签:患者论文; 踝骨论文; 护士论文; 统计学论文; 常规论文; 优良论文; 膝关节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