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成人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它以知识的不断创新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为基础,为成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为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成人教育必须加快发展。

一、知识经济时代成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经济日益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科学技术成为经济长期发展的驱动力。据经济学家估计,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60~80%,其中教育和培训的贡献率占20%左右;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投入贡献率已降至三分之一左右。知识和人才已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1996年度报告中指出,其主要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0%以上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注:中国科学院:《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经济学家还发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生产率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即知识和才人积累不足。知识经济正是对科学技术的生产(研究与开发)和传播(教育、教训)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的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全社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重心上移,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的职位正迅速替代低技能职位。劳动者不断从低技能职位向高技能职位的迁移,已成为教育和培训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已远远超出正规教育的范围,非正规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更为普遍,继续教育已成为个人和企业进步的支柱。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劳动者有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不间断地继续学习,以适应速度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

知识经济要以全民教育的大普及、大提高为前提,同时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工程师和管理人才。因此,教育包括成人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关键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二、面向21世纪的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

我国迎接知识经济挑战,加快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殊性在于:一是在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知识经济;二是在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劳动者队伍仍以初中及以下程度为主体情况下推进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三是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沿海部分省、市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经济水平,但全国还有5000万人口尚未脱贫;四是我国面临着三重结构性调整,每一重结构性调整都将导致其特有的结构性失业。农村一亿以上的剩余劳动力,是我国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的必然产物;国民经济信息化,即用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更新、装备现有产业部门,生产效率提高,人员减少,但对人的要求提高。因此,研究和制定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和步骤,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一)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这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亿万在职从业人员通过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去实现。在职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素质直接制约生产方式转变的程度和速度。第三次工业普查表明,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180种主要专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的只占26.11%,属国内落后水平需淘汰的占12.8%。提高生产力水平,既需要提高劳动力的技术装备水平,也需要增加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资本与劳动力的配比率。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资本永远是一种稀缺资源。

两个根本性转变,对成人教育的观念、办学模式、运行机制等改革都提出了新要求。成人教育要立足长远,又要面对当前;既要追求教育的远期功能,又要关注教育的近期功能;既要重视学校的正规教育,又要重视非正规教育。以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要实现“两个重要转变”的指示为标志,我国成人教育事业将全面进入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加快以下六项改革将对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到主要的作用。一是培养目标应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总体构架紧密相连,体现具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层次、类型和规模;二是教育模式应努力发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非学历教育体制的总体效益和灵活性,体现成人教育更广的内涵和更强的活力;三是办学活动应依据竞争机制自由调整,体现人才的质量和适合市场需要的程度;四是专业结构应与经济体制的产业结构变革相适应,体现社会经济活动的巨大需求;五是课程体系结构应使学生具备掌握理论基础以及相应的应用能力,体现培养目标的智能结构;六是成人教育应将终身教育有关的多种因素加以体系化,体现个人以及社会整个教育的统一综合。

(二)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要适应并满足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教育需求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将带来大量的劳动力转移。

在开放的劳务、人才市场中,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越来越成为重要条件。在生产领域的深度开发中,劳动者的文化技术也成为关键因素。经济发达的地区、中等发达的地区成人教育在促进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中,在教育结构的选择和培养、培训的方式上都有不同的特点。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大中型企业较发达,农村城镇化、城市化进程加快,需要文化基础较高的复合、外向型人才。这类地区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还应积极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适应乡镇企业集团化、集约化,第三产业的高级化、国际化、市场化,以及大中型企业经营规模化、装备设施现代化的需要。

在经济中等发达的地区,成人教育改革主要适应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培养大量中小企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适用人才。这类地区,除一部分可以有序地向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转移外,吸纳、消化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应是农业的开发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三)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要立足于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1世纪我国将全面地建立起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成人教育的体制、结构、布局、规模、层次、质量等方面都将提出新的课题,要求在人才培养的总量上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各种人才的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规格上适应产业结构集团化、外向化的需要;在学校的布局设点上体现城镇化、城市化发展对学校相对集中、注重规模效益的需要;在管理上适应分级、分层、综合、协调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纳入经济、社会的总体规划之中,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科教兴国”、“科教兴市”的重要内容,也应是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在宏观思路上的新要求。

成人教育的办学者不仅要重视可见资源的开发利用,而且还必须时时关注自身的社会形象,时时注重发扬优良传统;时时注重优势潜能的发挥;时时能够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来支持成人教育事业,同时能协调社会各方面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保证成人教育特色的充分发挥,决不可因一时之需而轻率地丧失社会对成人教育活动的信任。

要注重从教育思想、教育目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去研究制度的构建和革新。既要使成人教育制度自身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又使它们不仅表现为外在的衔接,而且表现为内在精神的一致性,能随环境条件的改变作灵活的调整,使成人教育制度不仅成为教育活动规范的调适力,而且成为成人教育活动持久发展的动力。

成人教育决策必须具有科学的预见性,这样才能保证成人教育政策的连贯和一致,才能为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现在面临的挑战,是按照目前不健全的人才市场上反馈出来并非真实的信号来规划成人教育发展,削足适履,还是坚定地推进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面向必将面临的国际竞争和21世纪的挑战,重新审视我国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按实际需要规划,扩履适足。

(四)成人教育改革和发展,要努力促进教育社会一体化与人的社会化。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必须高度重视各类成人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即不仅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审美情趣、现代文明意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还包括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动手和实践能力等。作为跨世纪新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特别注重于新的精神面貌的塑造和精神力量的培养,即人的心理、智慧与能力、意志与情感、理想与信仰等综合力量。在促进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教育社会一体化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社会化方面,应该具有双重意义:一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使之适应社会的发展;二是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又向全体社会成员不断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否则,离开教育的社会或是离开社会的教育的任何一方都是不能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整体目标的。

标签:;  ;  ;  ;  ;  

知识经济与成人教育的发展_成人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