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城乡规划局开平区分局 河北 063021
【摘 要】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可以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本文笔者对现代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现代城市规划;问题;对策
前言:城市规划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政府指导城市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城市规划的核心任务是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对城市发展起到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的作用。城市规划的各项工作要针对各个城市的特点,研究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探索适应其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1 城市规划设计的现状
1.1 由于政府的投资和引资造成开发商自成体系建成各类开发区、科技园、软件园、旅游度假村、大学城等可以独立进行规划,破坏了城市整体规划,同时也给城市长远发展和远景规划造成了麻烦,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2 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城市污染相当严重,被污染的城市占世界严重被污染城市的十分之八,人们生活和居住的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工业建设更是影响城市规划的重要问题,工业污水和未经处理随处排放,地下水资源严重污染。
1.3 城乡规划体制分割,城郊接合部建设混乱。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往往忽视城郊结合部地区,规划管理没有具体详细准则条文,使城乡结合部成为无人管理区,形成人们心中的脏、乱、差地带,也造成引人注目的诟病———“城市郊区病”。
1.4 城市规划设计对城市发展失去调控作用。对城市不合理规划时往往会出现对城市发展难以控制,主要表现在:(1)规划进程滞后。在城建过程中,忽视合理布局的重要性,不能做好衔接,特别是在修路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城市道路挖来挖去,修来修去,也达不到标准令人们不满意;(2)提前完成规划。许多城市不能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进行规划,在短短几年内就完成了若干年之后的建设进程,完全打破原来的城市规划。
2 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规划管理实施手段。首先,城市规划没有依法进行审批,国家规定,在对城市进行改造时,要经过区域的、逐层的审批,在经政府部门同意后方可进行,而有些企业并没有得到相关批准,便自作主张进行改建、超建,破坏了城市规划的整体格局。其次,城市规划管理的整体经费不足,这一部分经费没有归入到正常的财务预算当中来,造成了相关管理人员不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较低,工作质量得不到提高,专业人才并不愿意从事到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中来。最后,是由于经费等支持的严重不足,导致城市规划管理执法部门被分流,形成流程化的管理模式也就无从谈起,导致城市规划无法落实到位。
2.2 历史街区与文物古迹保护的力度不够。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古国,许多城市都存在着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许多历史街区改的面目全非,其文化底蕴均被现代霓虹所代替,历史价值大的减弱。同时,在进行城市改造时,当历史建筑与现代建设发生冲突时,为了实现经济效益,历史街区和文物古迹只能让路,老的街区被现代化的街道所代替,导致古老建筑一再的损失。
2.3 规划管理的公众参与机制匮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中,公民的参与度极低。人们大多置身事外,城市规划的责任和权利都落在了政府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专家们根据要求进行规划设计。但实际上,广大群众才是城市规划的真起码使用者和受益者,如果他们不参与进来,就不能够达到最大的合理性。规划管理的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单位的直接上级,这往往会使得决策缺乏大众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从而使城市规划管理背离城市规划目标,同时公共利益会被某些群体利益所替代,造成最终使城市规划管理的方向偏离原有的发展轨道。
2.4 城市规划忽视城市所具有的特色,盲目追求外界设计模式,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规划中趋于同性而缺乏特色性。我国目前城市规划设计模式是以功能主义的基础,以规划技术作为主要规划手段的模式。尤其是文化的趋同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成为现实,技术性文化占主流地位的结果是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日趋同质化。城市规划对特色的认识有待全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做好城市规划要从结构、形态上依次布局处理,根据城市特有的特点,从整体到单体、从城市街道到乡村小道、从道路交通到地容地貌,逐一规划,认真落实,合理布局,形成特色,但在规划设计时不注重原有的地形、景观特色,造成城市特色多样性的减弱和原来良好的社会空间与城市肌理的破坏,这也是减弱城市特色的一个方面。(2)城市规划重要考虑到多种因素,不单只重视城市内容要素(建筑、设施、管理机制、技术手段、城市功能等)的共性方面,更要注意到诸如山川水势、建筑材料、文化、历史、地方技术等构造城市素材的特色方面。
3 城市规划管理策略分析
3.1 根据人口发展,消费需求的增加以及寻找工作的难度增大给社会发展带来负担同时,控制合适数量规模,以解决城市中局部、特别是中心地带人口过于稠密给有限生存空间带来的包袱。同时,人又是经济建设的主要要素,不可缺少。所以必须尽快提高人口素质,以满足高技术时代;高效率生产对工人素质的要求。
3.2 经济提速越进,不可能不触及到自然环境,特别是到一定程度时,可能破坏自然条件。应阻止对自然起破坏作用的经济行为。并按区域一体化集中形成规模,以提高生产工时效率、降低资源、能源消耗。特别提倡发展高技术含量的清洁文明生产,放弃全部高能耗企业。
3.3 我们国家由于人口众多,相对人均占有资源是很匮乏的,然而由于不正常的经济行为,导致对资源的快速过度开采,使资源更趋极度紧缺状态。以后必须节制适度开采,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加大废旧物资的回收分类利用、变废为宝,也同时扩展风、电、水、阳光等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以达到节省资源、打造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4 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发展经济不能以破损环境为代价。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社会”,及时给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就应该在会议精神指引下,越发的保护我们周边的空气、阳光、土壤和水源。为此,我们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治理三废排放,连同控制塑料白色污染,建设有效的污水处理中心,实现水的循环再利用。严格控制并加大督查力度,维护法律法规尊严,使排放标准真正得到执行,同时建设适当比例的市区绿化带、林荫道、街心公园,用以敞开通风换气。最终还自然以碧水蓝天,不使后代生存氛围恶化,不留饥荒。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保证人们生产和生活可以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合理的开展城市规划是我国现代化城市建设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问题。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要抓住主要矛盾,着眼次要矛盾,全面的、科学的、有重点的开展规划工作。可采用听政的方式,使广大人们都积极的参与进来,集思广益,提高人们的主人翁意识,及共同建造家园的意识,动员一切可以参与的力量,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公正的、公开的管理体质,最好的完成城市规划管理任务,促进城市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3]赵金凤.公众参与城市规划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
[4]白冰寒.城市规划管理视角下的城市形象塑造[D].云南大学,2013.
论文作者:郑瑩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5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7
标签: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论文; 街区论文; 特色论文; 历史论文; 资源论文; 手段论文; 《低碳地产》2015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