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黎芳

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黎芳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供水公司 天津市 30028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城市供水建设也越来越完善。供水管网漏失在各个城市都普遍存在,不仅成为供水企业的经济问题,还会因管道泄漏或爆管导致居民用水不便,甚至影响城市的正常运作。因此,管网漏失更是一项涉及环境可持续发展、饮用水安全和影响居民健康的潜在问题。管网漏失在造成水资源流失并耗费大量能源的同时,也给水质安全带来威胁。但是,在目前以经验管理模式为主的情况下,该问题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对此,国内外一些城市的自来水公司开始寻求新型的管理模式,众多研究资料及运营经验表明,实行管网分区管理与压力控制是很好的选择。

关键词: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漏损控制;应用

引言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编制分区计量规划,搭建符合公司特点的供水管网分区计量(DMA)管理体系,根据夜间流量监测数据,精准控漏,有效提高发现和修复物理漏损点的效率。在实施DMA管理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供水管网基础资料,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供水服务水平和管网精细化管理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拟采取的措施。

1、DMA管理主要做法

1.1一级分区原则

(1)管网组成:主要为DN700及以上输水管和部分配水管。(2)适应现状供水(量)格局原则:一级分区时,应考虑到现有水厂供水加压能力、管道现状、区域内用水类型等。(3)考虑远期供水(量)发展原则:在现状分区基础上,应考虑未来管网需水量发展趋势,做好水厂调度预留。(4)与现状管网相适应的原则:结合现状供水行政区域,分析相邻区域管网的连通性,尽可能少地改变现状管网,减少管网改造费用。

1.2二级分区计量划分原则

二级分区划分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二级分区计量划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①地理条件便利原则。有营业厅的地区以营业厅为二级分区范围,没有供水营业厅的地域考虑利用供水管网范围内的天然屏障或城市建设中形成的人为障碍,如江、河、主要道路和铁路等作为分界线。②管网封闭原则。③流量计便于安装和数量最少原则。进行分区时,流量计数量越少则投资费用和管理费用越少,同时流量计本身误差对分区计量的影响也越少,优先考虑将方便安装流量计的地段作为区域分界线。④有效关闭阀门原则。在不影响区域供水的前提下,适当关闭分区边界阀门,以减少流量计的数量。⑤范围适中原则。用户数量一般为5000~20000户,管网长度一般为20~80km,供水量一般为5000~20000吨/天。

1.3三级分区原则

(1)以用户数或管线长度为依据确定适宜的DMA,即分区计量区域大小,尽量不对现有管网进行大规模改造。(2)结合管理现状并保持管网的完整性,考虑相邻DMA区域的连通性及营业抄表范围,尽可能不改变现有营业抄表范围,并减少不同DMA区域间阀门的关闭及安装,以降低安装费用和压力损失。(3)尽量确保分区只有唯一的入水口。(4)选择水力条件最好的管线作为分区的入水口,保证从该管线进水到达分区末端用户的整体水头损失最小。在选择入水口时还需尽量使大用户位于该分区的管网末端,以减小水流停滞现象出现。管网分区应有完整的拓扑结构及水量、水压等相关数据,最好可结合管网建模来进行管网分区。管网建模不仅可以梳理管网拓扑结构,还可以准确地模拟供水管网的实际运行状态,了解管网的压力分布情况和分析管网中压力过高区域,从而有利于合理进行管网二级和三级分区。

2、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

2.1推广应用新型电磁水表

鉴于安装管道式流量计存在停水困难、不具备接市电等诸多不利条件,插入式流量计误差相对较大,可能会对DMA管理数据分析产生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电磁水表不需要外接电源,且计量精度较高,同时克服了管道式流量计和插入式流量计的缺陷,下一步将出台电磁水表使用条件,在分区计量中推广应用电磁水表。

2.2通过管网模型的应用

可以动态估算穿过DMA边界流量仪的水量,并通过调节阀门启闭,减少安装在线流量仪、水表的数量,达到减少经济投入的目的。与此同时,可以参考管网模型评估小流量管道的影响程度,决定安装水表、在线流量仪或者加装阀门。

2.3供水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利用DMA管理系统,通过夜间最小流量分析,不仅可以动态监控市政供水管道运行情况,还能及时发现用户户内管道等供水设施漏水情况。如:2016年7月某公司发现片区考核表出现每小时约30吨的增量,通过巡线,发现了该片区内一小学的消防表流量极大,经检漏发现户内DN100管道的阀门裂开所致,修复后该片区流量恢复正常。

2.4在线流量仪的验收及后续管理

在线流量仪的安装施工完成后,一方面要对其精度进行校验,并对周边管线进行全面的检漏,发现漏点进行快速维修,损坏部件快速更换,确保在线流量仪能运转正常。另一方面需进行水管压力对比测试,如果出现水压不稳,要查明原因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沿线居民用水无忧。其次,每年定期对在线流量仪进行保养、检测,确保其运转正常。进入冬季冷高峰阶段,对在线流量仪的管网附属设备外露部分进行包扎检查,做好相应的防冻保暖工作,防止出现爆管、仪器损坏现象。同时做好分区计量仪表的验收、接收及运行后的管理工作,确保其正常使用。

2.5 DMA管理纳入公司智慧供水项目平台

供水公司前几年已经启动智慧供水项目,主要包括综合调度、分区计量、大用户系统上线和水力模型等相关内容,将对DMA管理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大用户水量异常、管道漏水自动分析、自动报警,真正实现DMA智能化管理。在智慧水务系统建立计量器具等设备维护工单管理流程,实现闭环管理,确保计量器具运行可靠,数据采集准确。

2.6充分利用有利时机增设分区流量计

下一步将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充分利用道路综合整治、“五水共治”等契机进行供水管网改造、更换故障阀门并增设管道式分区流量计。同时优化分区规划方案,对主城区实施自下而上的分区路线。

结语

随着用户对供水水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意识的加强以及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传统低效被动的给水管网管理模式难以满足要求,而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恰恰能够合理解决上述问题,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供水企业用来有效控制管网漏损,不仅大大减少了漏失水量,而且也显著提高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产销差率等。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的实施、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考虑因素,例如分区计量供水区域规划设计、管网水力模型系统的应用以及分区计量的具体实施步骤等,提升了供水企业管网规划以及设计水平,对管网水力模型系统进行了有效尝试,提高了供水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今后开展三级分区计量管理(居民小区分区计量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刘俊,孙佳,俞国平.分区供水技术在漏损控制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16,26(6):7-10.

[3]陈明吉,邓涛,耿为明,等.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给水排水,2015,9(34):117-121.

[4]张志明.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分区装表计量技术和应用[J].城镇供水,2016,4:21-22.

[5]杨宗森.基于慢变流理论的给水管网漏失模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论文作者:黎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7

标签:;  ;  ;  ;  ;  ;  ;  ;  

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漏损控制中的应用论文_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