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中教师工作倦怠的分析_人性论文

管理心理学中教师工作倦怠的分析_人性论文

教师职业倦怠的管理心理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管理心理学论文,倦怠论文,教师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组织管理的人、财、物三要素看,人是最重要最具潜力与活力的要素。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愈益需要重视人的因素。然而,对脑力劳动很难用纯理性的量化管理方式来监督和调控。脑力劳动的付出程度,更多依赖于人的人品、修养和心理状态,以及由此产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因此,管理者如何准确了解、认识和把握员工的人性,并对员工工作绩效施以恰当考评,是现代管理工作的难题,也由此引发教师诸多的不良从业心理与行为。从管理心理学视角分析,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偏差和教师评价中的缺陷,是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管理根源。

先说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人性假设偏差。人性假设是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依据和出发点,因为在一切管理决策、措施、手段和方式背后,都必定有某种关于人的本性及行为的假定性解释和说明。在管理心理理论与实践史上,先后有“经济人”、“社会人”、“成就人”、“复杂人”和“文化人”五种人性假设。在我国学校管理实践中,管理者更多的视教师为经济人,即认为教师的行为受经济利益驱动,对绝大多数教师必须强施威压和严格管理,才能努力完成工作任务。以该人性假设为依据,很多学校管理者以“任务管理”为重点,施行“胡萝卜加大棒”策略,采取“命令与统一”方式。但实质上,复杂人的人性假设更切合我国教师的真实人性。复杂人人性假设认为,人类的最大需求并不可能一样,而会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教师的人性应当是经济人、社会人、成就人和文化人的复合体,并且是动态变化的,而不应当是恒定不变的纯粹的经济人。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这种人性假设偏差,是对教师真实人性的错误解读,这本身就是对教师人性的不尊重,会伤害并扭曲教师人格,阻抑教师人性人格的健全发展,并成为教师职业倦怠中消极情绪、不良心态和偏差行为的根源。管理心理学家阿吉里斯认为:不同成熟程度的人,其价值观不同,需求也不同。学校管理者的盲点在于向来不考虑人的成熟度的高低,而总是把人当成不成熟的个体加以对待,人们会因此变得忧虑、沮丧,并会以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学校管理者对教师的这种人性假设偏差,更严重的是,在如此人性假设基础上实施的一切管理行为,会进一步加剧教师职业倦怠。因为基于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极少关注教师的感情、个性特征和精神需要;在管理手段上,一方面过分运用金钱来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过度依赖经济制裁以严厉惩罚消极怠工的教师。这种简单的经济利益奖惩使教师需求窄化和低俗化,教师只能通过工作中收获的金钱和物质满足低层次需要,而难以从工作中获得价值感、愉悦感和成就感等高层次需要的满足。不少教师既要保全知识分子应有的“精神气质”,又要竭力抗拒世俗利益的诱惑,这样的内心冲突与挣扎会导致教师的困惑与迷茫、苦闷和无奈甚至痛苦或屈辱,进而产生教师职业的理想与信念迷失、教书育人的价值感和满足感匮乏等职业倦怠现象。

再看学校管理中教师评价的缺陷。理性主义泛滥和人文关怀缺失是学校教师评价中的主要缺陷。在我国学校教师评价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还是科研,从教师的从业思想到行为,学校管理者均推崇并执行一套很“科学”、极“完备”的量化考评管理办法,运用指标体系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肢解”,分值最高的各项思想和行为指标的简单组合,就是一种理想状态,就是最佳工作绩效。而这样的逻辑显然让人难以接受。一是忽视教师工作的个体性、后效性和工作对象的复杂性;二是漠视渗透于教师思想与行为的情感因素;三是无视教师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一系列思想与行为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的有机整合。这种过于理性的量化管理方法,致使学校教师评价中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这样的学校教师评价,会逐渐萎缩社会赋予教师并为教师认同的高尚人格、奉献意识和牺牲精神,教师的人性光辉和生命气息日趋微弱。没有受到人文关怀对待的教师,又如何能富有人文关怀地对待学生?师生教学交往的热情与兴趣枯竭,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简单粗暴等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

摘自《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122~126

标签:;  ;  ;  

管理心理学中教师工作倦怠的分析_人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