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_毛泽东论文

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_毛泽东论文

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外开放论文,思想论文,毛泽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87(2000)02—0026—05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创立了适合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同时,也创立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具有丰富内容的、完整科学的和开放发展的思想体系,作为毛泽东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亦然。深入地探讨和挖掘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丰富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需要,也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实践的需要。

一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外开放理论,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1]尽管生活在19世纪的马克思、 恩格斯不曾面临我们今天的形势,可在对外开放问题上的论述,随着时间的流逝,仍然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就提出只有对外开放,向资本主义学习,才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他说:“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2]之后,他又指出:“可以而且应当向资本家学习。”[3]“聪明的共产党员决不怕向资本家学习(不管他是承租企业的大资本家,还是代销商人,抑或是办合作社的小资本家等等)”。[4] 并且告诫布尔什维克党:“如果我们正确地了解自己的任务,那就应当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社会主义”,[5] 如果“不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就能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他们搞过这种生产。……他们的知识、经验和劳动都是我们需要的,没有这些东西,我们就不能真正掌握旧社会所创造的,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物质基础的文化”。[6] 列宁在批评“不向资产阶级学习也可以建成社会主义”的自我封闭的错误思想的同时,根据俄国革命胜利后的历史条件曾设想了如下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总和=社会主义。”[7]此外, 列宁还论述了要把一切资源租让给资本家,实行租让制的思想。“通过租让和商品交换政策,在经济上极力利用,加紧利用和迅速利用资本主义的西方。”[8] 他说:“同为工人国家并不废除国有制,只是把一些矿山、森林区、油田等等租给外国资本家,以便从他们那里获得能加速恢复苏维埃大工业的补充装备与机器。我们把一部分贵重产品付给承租人,这无疑是工人国家向世界资产阶级缴纳的一种贡税,我们丝毫也不隐瞒这一点,但应当明确地了解到,只要能够加速恢复我国的大工业,并切实地改善工农生活状况,缴纳这种贡税对我们是有利的。”[9]所以, “不要害怕让共产党员去向资产阶级专家也包括向商人,向合作社小资本家,向资本家‘学习’。……要善于用各种办法振兴农业、振兴工业,使农业和工业间的源能发展起来。‘为了领教’,要不惜破费,多花点钱去学习并不可惜,只要能受到教益。”[10]列宁的对外开放理论告诉我们,必须学习一切国家一切有用的东西,包括学习资本主义尚存的可以利用的东西,并加以吸收和发展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斯大林发展了列宁的理论,认为苏维埃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是相互依赖的。他说:“以为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绝对闭关自守、绝对不依赖周围各国国民经济的东西,这就是愚蠢之至。”[11]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对外开放理论运用到中国,并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思想。它不仅处处闪耀着马列主义的光辉,同时又为马列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新内容。

二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内容

任何国家都不是且不可能是单个的个体,也不可能建立封闭的、静态的社会秩序,因为它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同世界上其它国家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的交换。因此,每个国家从本质上说都应该是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不例外。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的主要内容,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

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中的核心内容。早在1944年8月18日, 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发出《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强调“我们一方面应加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不是排外,另方面要学习人家的长处,并善于与人家合作,决不是惧外”。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思想。他说:“我们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我想是提得对的。现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这个口号。这是要有一点勇气的,就是要把戏台子上的那个架子放下来。”[12]即是说,要诚恳地向外国学习,就必须放下架子,大胆地对外开放,就必须反对那种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排外思想。同时,毛泽东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13]“一切国家的好经验我们都要学,不管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这一点是肯定的。”[14]所以,就是“将来我们国家富强了,我们一定还要坚持革命立场,还要谦虚谨慎,还要向人家学习,不要把尾巴翘起来。不但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要向人家学习,就是在几十个五年计划之后,还应向人家学习,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有什么不好呢”?[15]毛泽东鼓励大家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外国的许多东西都要去学,而且要学好,大家也可以见见世面”。[16]

为什么要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呢?毛泽东认为:

1.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国家都有其各自的长处和短处,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因此都需要互相学习。毛泽东说:“应当承认,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长处,不然它为什么能存在?为什么能发展?同时,每个民族也都有它的短处。有人以为社会主义就了不起,一点缺点也没有了。哪有这个事?应当承认,总是有优点和缺点这两点。……总之是两点而不是一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17]

2.为了改变中国的“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需要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悠远,文化遗产丰厚。但是从19世纪中叶后,伴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压迫和掠夺的加强,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文化水平低。新中国诞生后,中国才真正开始现代化建设,但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相距甚远。中华民族要弥补失去的岁月,迎接历史的挑战,必须努力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

3.为了迎接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必须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5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医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创伤,随之进入了一个约延续20多年的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从美国、西欧、日本开始,掀起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结果是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华民族要赶上时代的步伐,迎接科技革命的挑战,也必须努力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

怎样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呢?毛泽东对此作了详细的论述:

1.“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学习,“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18]对外国的自然科学,我们“也要有批判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19]对于“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20]“对外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和“对外国东西不加分析地一概照搬,都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都对我们的事业不利”。[21]向西洋学习,也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因为“西洋的东西也是要变的。西洋的东西也不是什么都好,我们要拿它好的。我们应该在中国自己的基础上,批判地吸收西洋有用的成份”。[22]这种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的,有用的东西,又要摒弃外国腐朽丑恶的东西的态度,是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应持的正确的态度。

2.“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毛泽东认为:“社会科学,马克思列宁主义,斯大林讲得对的那些东西,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但是“我们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如果每句话,包括马克思的话,都要照搬,那就不得了。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23]即是说,一方面要坚持并在实践中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自己的实践新经验和吸收外国的实践经验,使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要把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好东西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就必须反对形式主义。毛泽东指出:“形式主义地吸收外国的东西,在中国过去是吃过大亏的。中国共产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应用也是这样,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24]要把一切民族、一切国家好的东西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还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说:“在政治上我们是吃过亏的。什么都学习俄国,当成教条,结果是大失败,把白区搞掉几乎100%,根据地和红军搞掉90%, 使革命的胜利推迟了好些年。这就是因为不从实际出发,从教条出发的原故。”[25]所以,毛泽东强调 “中国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 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26]“学外国不等于一切照搬。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27]“应该是在中国的基础上面,吸取外国的东西。应该交配起来,有机地结合起来。”[28]

3.“吸收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毛泽东指出:“要向外国学习科学的原理。学了这些原理,要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29]这是先学外国的东西,再用来研究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的东西会有一个跃进。……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外国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30]“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作中国的东西。”[31]“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32]“学习外国,最终的目的是创新。”所以“吸收外国的东西”是“要把它改变,变成中国的”。[33]总之,“应该越搞越中国化,而不是越搞越洋化”。[34]

4.“不要全盘西化”。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明确提出向一切民族、国家学习,必须反对“全盘西化”的主张。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就提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粮食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但是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送进唾液胃液肠液,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才能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所谓‘全盘西化’的主张,乃是一种错误的观点。”[35]所以,毛泽东认为:“我们要熟悉外国的东西,读外国书。但是并不等于中国人要完全照外国办法办事,并不等于中国人写东西要象翻译的一样。中国人还是要以自己的东西为主。”[36]要反对“全盘西化”,就必须反对教条主义。毛泽东说,对教条主义“要重视他们,但是要说服他们重视民族的东西,不要全盘西化”。[37]因为“全盘西化,有人提倡过,但是行不通。”[38]

可见,向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这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中的闪光点。

(二)“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

“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也就是吸收和利用外资。这是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中的又一重要内容。对此,毛泽东论述颇多。

早在1936年冬,毛泽东在延安的窑洞里同斯诺谈话时就明确表示: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39]甚至“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40]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进一步说明了利用外资的重要性,提出了利用外资,实现中国工业化的主张。毛泽东在同瑞士记者博斯哈德、美国记者福尔曼以及谢伟思等人的谈话中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工业化”,“中国战后最大的需要是发展经济。但中国缺乏独立完成这一任务的必要的资本主义基础。中国的生活水平这么低,不能采取进一步降低生活水平的办法来筹措所需要的资金。”故“为了建设,毫无疑问我们需要外国资本,特别是在交通运输和工业方面”。到1944年8 月18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发出了《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规定:“在双方有利的原则下,我们欢迎外国投资与技术合作。”1946年6月3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又发出了《关于解放区外交方针的指示》,进一步规定:“在互利的原则下,我们政府及商业机关和外国商人以至外国政府直接订立的一些经济契约,吸收外资来开发山东的富源,建立工厂,发展交通,进行海外贸易与提高农业和手工业”。当然,“在订立这种契约时,只要避免不致因此而受垄断受控制,及受外国政治上的攻击”,“即应放手订立、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经营工矿”。1954年8月, 毛泽东会见以艾德礼为团长的英国工党代表团时说,我们这类国家,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而不是国外市场,这并不是说不要国外联系,不做生意。不,需要联系,需要做生意,不要孤立。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民建、工商联负责人时曾说:现在自由市场还有资本主义,有地下工厂。……华侨投资20年、100 年不没收。1965年9月30日, 毛泽东在同来访的印尼来宾谈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交流时指出,是嘛,全部开放,全部交流,不要垄断。从毛泽东的上述论述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利用外资观中的闪光点:

1.利用外资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经济;为了实现中国的工业化;为了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利用外资应遵循的原则是:“双方有利”。

3.利用外资的方式是:“订立契约”,“允许外国人来经商,开矿及建立工厂”或“与中国人合作经营工矿”。

4.利用外资要注意:“不致因此而受垄断受控制,及受外国政治上的攻击。”

5.对华侨投资,实行优惠政策:“100年不没收”。

三 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未付诸实施的原因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内容非常丰富,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其对外开放思想却并未真正实施。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理论观点,束缚了对外开放思想的实施。马恩认为,商品经济与私有制共存亡,而社会主义社会是消灭了私有制的社会,故不需要商品经济。列宁则说得更明确:“社会主义就是消灭商品经济……只要仍然有交换,那谈什么社会主义是可笑的。”[41]斯大林早年也认为:“实现社会主义就要消灭商品经济,就要废除货币经济”。[42]马恩列斯的这些观点,是在审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因为共产主义社会最终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在这里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指取代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然而,我们党当时对此没有实事求是地考察,加上后来苏联的非斯大林化,为了捍卫马列主义,毛泽东高举起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旗,批判苏联的“修正主义”。在反修防修运动中,毛泽东对马列主义的某些词句教条主义地理解并加以肯定,所以得出了商品交换是资产阶级法权必予否定的结论。这样,毛泽东从共产主义事业出发,改变初衷,使其对外开放思想失去了理论的依托,很难付诸实施。

2.计划经济的体制,阻碍了对外开放思想的实施。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采取的是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否定市场,否定价值规律,是一种封闭的模式,因而与对外开放是背道而驰的。

3.不断的政治运动,耽误了对外开放思想的实施。从1957反右斗争后,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特别是毛泽东晚年错误地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党的工作重心偏离了经济建设,丧失了对外开放的时机。

4.艰难的国际环境,扼制了对外开放思想的实施。毛泽东所处的国际环境,受到以美帝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封锁的影响,受到战后两大阵营对垒和冷战的影响,受到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柬埔寨战争、中印战争、中苏战争及台湾海峡紧张局势的影响。对外开放没有很好的国际条件。

总之,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是在马列主义对外开放理论指导下,根据实事求是原则,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对以往历史重新审视的基础上、在正确总结其它国家和中国自己建设经验的条件下得出的,是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全新结论和全新观念;是马列主义对外开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对当今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实践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收稿日期:1999—10—11

标签:;  ;  ;  ;  ;  

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_毛泽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