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论文_喻登坤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论文_喻登坤

(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梅雨镇八家村小学,615700)

摘要:小学各学科知识中,最难的当属数学,不管是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其中都会遇到诸多问题。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渗透,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开始引起了高度关注,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而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开展呢?本文也将对此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引言:

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转变,我国越来越致力于培养素质型的社会人才,可纵观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普遍存在教师教学能力欠缺,学生学习兴趣缺乏等问题,本文主要对此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一些针对性建议。由于时间关系,可能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这一主题内容的探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但总体而言还是具有较大参考价值和意义。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教学现状

1.1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不高

整体而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难以得到提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即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从而导致教师难以开展有效教学活动。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类:

一是数学学科知识本身就枯燥无味,加上对学习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都比较高,尤其是一些女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更是会遇到诸多挑战。

二是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且落后,在教学一些重难点知识的时候,没有采用相对有趣以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

1.2教师教学理念存在一些问题

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数学知识学习。可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却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

比如: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教学过程中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技能,但却没有意识到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又比如:有的教师会引导学生去记背大量的例题,却没有意识到让学生掌握解题技能更为重要。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除了增强学生自我学习意识和兴趣,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自身相对落后的教学意识,并致力于自身实践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开展的策略

2.1促使课堂教学更加生活化

小学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知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即是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促使整个课堂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生活化,无疑就是比较有效的办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以人教版教材中《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章节知识点为例,教师早已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模式,但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其实很难掌握并理解“毫升”、“升”等容积单位的含义,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健力宝”、“娃哈哈”等常见的饮料瓶,必定会更具吸引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清楚发现不同饮料的瓶身都标有相应的容积,而当学生掌握了容积的判断方式且能够正确使用容积单位的时候,还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自己去收集相关的饮料瓶,进而掌握更多的容积单位,与此同时,这也是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的有效办法。

2.2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果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知识学习缺乏兴趣,他们参与相关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必定会有所降低。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局面呢?比较具体的办法就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融入趣味性活动。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认识元角分》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设计“小熊卖文具”这样一个游戏活动,其实就是让某个学生扮演小熊,然后其余同学扮演顾客,并到它的文具店买东西。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这一场景十分的生活化,而且游戏也很有趣,所以参与到活动中的积极性必定会得到有效提高。趁此机会,教师再把商品以元,角,分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引导学生根据价格选择心仪的商品,如果最后谁以最少的钱买到了最多东西,那么就能获得相应奖励。

又比如,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拼图游戏”,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用品演示30°、90°、180°是怎样的,由于角度数本来就是虚拟的,教师只是通过语言进行表达,学生则难以理解,而借助这样一个游戏,学生对此也将产生更直观且形象的认识。总体而言,这一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实际上更具有创新性。

2.3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也早已融入到了各领域,而比较明显的一点则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有效应用,通过研究调查发现,不管是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还是整个课堂教学效率,都同样有所提高。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加法交换律》的时候,教师可以实现制作“分水果”的ppt,然后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饲养员早上给了小猴子4个桃子,晚上给了5个苹果,但小猴子好像并不高兴;第二天,饲养员早上给了5个苹果给小猴子,晚上则给了4个桃子,小猴子感到十分高兴。教师在一边讲故事的时候,也要一边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出来,最后得到4+5=5+4这样一个公式,听完这个故事,小学生不仅会感到好奇,而且还能深刻且形象理解到“加法交换律”的概念以及定义。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通过电脑演示小猴、小兔自行车比赛的场景,为了和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小猴所骑的自行车车轮中间是没有车轴的,为了激发学生的讨论积极性,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哪个动物能赢呢?学生们的回答结果有对有错,但基本上都是猜测,而没有科学的理论依据。

正当学生们激烈争论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你们发现了两只动物自行车的车轮有什么不同吗?只要认真学习了本节课知识,你一定能够发现其中的原因。总之,这样引入新课,既利于实际生活问题的有效解决,同时也能让原本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具趣味性。

三、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虽然不是很多,且难度也不算很大,但因为小学生年龄太小,且思想意识也不够成熟。所以,对于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而言,相关教学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且存在较大难度。本文主要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有效建议,其实也是希望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事业能够获得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江榆,莫颖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初探[J]华夏教师2016.05

[2]刘雯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践行生活化[J]新教育时代2017.06

[3]王韵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0

论文作者:喻登坤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探究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开展论文_喻登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