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应用。变电系统引入自动化技术,在市场多元化发展态势下,对于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都有所改进,从而提高了变电站的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就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进行分析,论述了变电运行中的安全隐患,并就如何解决隐患问题提出了几点措施。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隐患
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概念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技术、数据通讯技术、模块化软件技术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集控制、保护、测量及远动等功能为一体的微机控制系统。系统主要是由多个微机保护单元,通讯网络,后台管理机,打印机组成,接线非常简单,可方便解决传统的变电站二次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可靠性,适应了现代生产发展和能源管理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综合化:微机保护单元具有完善的保护、测量、控制功能,自动化系统就是利用了保护单元的这些功能,将根据保护需要配置的独立的保护单元,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用一个通讯网络连接起来。
2、微机化:系统的主要元件实现了微机化,所有功能都是通过微机来实现,实现了将微机保护、数据采集、数据传输、远方控制等环节同时并列运行,各类运行参数、历史记录等均可以通过打印机打出。还可以根据需要,实现于以太网的连接,实时的将数据上传到调度自动化系统。
3、监视屏幕化:系统将所有的监视和操作功能,均通过一台后台管理机来实现。操作人员面对彩色显示器进行变电站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进行全方位监视。
4、运行管理智能化:由于微机保护单元具有实时在线自诊断功能,这样不仅在保护单元的面板上显示故障类型,而且可以通过系统将自诊断结果送后台管理机,使得运行人员可以随时掌握保护单元的运行状态。
二、变电站自动化新技术
1、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DSP)技术推广应用以来,以直接交流采样为基础的微机保护和远动装置,不同程度地将保护、自动重合闸、故障录波、故障测距等各种自动装置的测量和控制集成在一起,构成了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通过数字信号处理,计算出各相电流、电压、电流方向、故障电流,精度可达0.2%。不仅解决了测量和计量问题,并可通过对有关计算值的分析计算,构成各种保护功能。
2、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
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真正具备了无人值班的条件,保护的工况可由SCADA(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监视,保护的投切和定值的选择,可在调度中心由调度员来遥控。保护定值的修改、故障录波和故障测距数据的收集,可通过计算机通信,在管理信息系统(MIS)上由保护人员来操作。面向现场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取消了大控制室,需要相应的工程设计相配合;与可控保护单元及SCADA系统的结合,需要运行管理体制相配合。
3、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技术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设计采用了模块化,使程序的开发难度大大降低,同时也增强了软件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为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的要求提供了成功的解决方案。改造后的变电站,能通过现场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和上位机的监控平台实现“四遥”功能,具备实时监测与监控、事故记录、实时及历史趋势图、报表等功能,从而实现变电站的现代化管理,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减少系统维护工作量和提高管理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目前我国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多数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主要都是由于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所引起的。由于部分的变电站领导者没有认识到变电运行中的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所以忽视了对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由于变电站在变电运行过程中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作为管理的标准和依据,很容易在管理过程中无端的滋生出更多的事故。电力企业在变电站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过程中没有把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到首位,所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2、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部分的变电站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影响较深,无法较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变电站的变电工作人员主要都是以前选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方面都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变电工作人员在进行变电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认真的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弄虚作假,缺乏安全意识,并且还有侥幸心理,导致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是由于变电工作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大,也就无法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给变电站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3、变电运行设施老化、陈旧
随着我国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转化基地自然也需要一直持续的运行。而随着变电站变电运行时间的累积,变电运行设施在持续的使用过程中也会逐渐的老化。管理中并没有对变电运行设施设置相关的岗位专门对变电运行设施开展检查和维修工作;同时,由于电力企业对变电运行设施的更换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过于薄弱,致使部分的项目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在更换变电运行设施的过程中大肆的牟取私利,在设施选购过程中以次充好、选择没有质量认证的变电运行设施,如果将这些没有质量保证的设施投入到变电运行过程当中,极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和质量事故,给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埋下了极大的风险隐患。
四、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
1、加强继电保护增强变电运行的安全防范能力
变电运行的安全,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范工作,特别是要增强供电系统的继电保护能力,使其成为变电运行中重要的安全保障,充分发挥其在变电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变电运行过程中,一旦继电保护出现问题,则会造成严重的事故发生,而且还会给变电站内的各种设备带来较大的损坏。
2、对设备实现有效的更新换代,并且加强检修力度
由于变电设备长期处于运行状态,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设施的老旧或者落后的现象,在电力系统的检查维修中,一旦发现这种问题,应该及时地对其进行更换,并且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这样不仅能够使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得到保障,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避免电力企业以及用户方面的经济损失的产生。通过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对设备存在的隐患进行控制,保证设备长期安全地运行。
3、加强变电运行的巡视监督工作
在变电运行的过程中,只加强操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是不够的,还要成立相应的监督纠察部门。监督部门要定期对变电设备进行检查和巡视,评估各种变电设备的安全性,尽早发现变电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在第一时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五、总结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目前运用得还不够广泛,但在先进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其系统化、标准化和面向未来的概念正逐步取代了繁琐而复杂的传统控制保护系统。自动化系统安全可靠性越来越高,功能性越来越强大,在变电运行中,严格遵守各种安全制度,是防止变电运行事故的有效措施。要求变电运行人员要认真贯彻各种管理制度,同时在平时要加强自身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熟练掌握处理各种电气事故的能力,做好细致的巡检排查从而避免各类变电运行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惠刚.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原理与系统[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江智伟.变电站自动化新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3]林栩栩,陆继明.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大众用电.2012
论文作者:李满琼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7
标签:变电站论文; 过程中论文; 微机论文; 自动化系统论文; 设施论文; 技术论文; 操作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