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车车辆乘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及运用论文_郑海峰

哈局三棵树车辆段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在铁路客运的发展和改革中,铁路客车作为一种重要的客运交通工具,能否安全运行,车辆乘务员在护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道路车辆设备巡检、车辆故障应急处理等这些乘员作业是车辆运行质量和安全的根本保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一套车组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督促车组执行相关作业标准,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客车作业安全的故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本文对铁路客车车辆乘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及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客车车辆;乘务作业;监控系统

一、乘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开发的背景

1、必要性

课题组通过对某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对通用高速客车进行了现场实际探索,2017年全年乘务组平均巡检及时率为80.67%,因故障发现应急处置不及时而发生责任事故及故障共4件,主要原因是由于火车运行时间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船员乘法,回来的路上检查作业时间的区别是,在大的情况下,使用批处理队长,车间管理人员添加带包的人指责“控制方式不能实现全职服务员的监控和管理,共同控制,和一般的手机微信回作业图片,考勤系统,空乘人员撤退时很难通过实时跟踪、检查质量进行评估,空乘人员一旦乘坐它离开管理人员的视线,在途中,是否按照标准努力工作进行管理。为此,开发一套地车互控的监控系统十分迫切。

2、可行性

结合铁路技术管理条例”规定的铁路客运汽车的使用维护、铁路客运管理信息系统(KMIS)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客运车辆的监管工作的飞行”和其他监管要求和项目现场调查分析,为更好,更及时掌握管理检查工作执行,实现飞行作业完成质量分析,能否以无线网络为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对车内乘员进行远程管理,监督乘员执行要求,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能否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效预防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确保交通安全。

二、乘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设计及构成

1、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客车运行作业安全监控系统软件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客车运行安全的相关要求,其主要包括地端和车端软件两个部分(如图1所示),实现实时的地车互控。

2、系统设计原则

在遵循原铁道部制定的《KMIS总体设计方案》《KMIS数据编码规范》和《KMIS出口数据规范》等相关技术规范以外,系统设计还应具有自动化管理程度高、成熟可靠度高、应用标准化、人机界面易于操作、数据互通及安全等特性。

图1 监控系统的设计思路

图2 管理构架设计

三、系统结构

1、总体设计

系统基于Microsoft.Net技术框架、XML技术、WebServices技术进行建设,采用应用构件和可重用技术,面向系统整体需求,分析系统内部的各要素如用户、数据、表现、权限等,同时与现有客车信息系统平台进行数据联通,并针对各要素开发系列可自我管理、自我扩展的管理构件平台,最终形成可集成、可搭建、可维护、可扩展、高安全、高性能、高质量的信息化系统。

2、模块设计

本系统各功能采用模块化结构组装,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方便系统的维护和拓展。此外,本系统各种信息中所有用到的需编码的信息项(也称为字典项),都可以在系统管理模块中进行自定义设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信息内容的变化。

3、管理构架设计

为了满足系统在技术要求具有业务变化的适应性、高度的安全性、大容量数据存储处理等特点,在系统的技术框架中采用4层架构,利用中间件技术,把系统技术框架分为信息访问、表示逻辑、业务逻辑和数据资源4个层次(如图2所示)。

4系统组成及特点

按照设计思路并满足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客车运行安全的相关要求,客车运行作业安全监控软件包括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地端)和移动端App软件(车端)两个部分。

(1)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包括管理、维护、查阅、统计等主要功能。例如,对某车辆段所辖运用车间的所有车组进行始发、途中、终到的各类信息提示管理,对在线车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实时查看,可查询历史完成任务,可对各个App端的作业反馈情况、预警接收情况等进行动态监控,可对各个车组预警接收情况、任务完成情况等进行统计。

(2)移动端App软件管理软件包括定位、任务反馈、预警提醒、自动升级等主要功能。例如,选择始发日期对当前车组进行定位,通过文本录入、拍照等方式反馈各个任务的作业情况,通过文本录入、拍照等方式实时反馈行车信息,接收任务预警提醒,自动提醒升级点击后可自动下载升级包并安装。

(3)在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外,针对移动网络的不稳定性,

该软件可实时检查网络联通情况,当网络联通时,可检查本地存储内容,如果有未上传系统的数据,可自动上传,或弹出提示,由使用人员手动触发上传。软件有特殊机制,可在指定时间周期检查当前App运行情况,若App停止运行,可自动触发运行,或弹出提示消息,由使用人员手动触发运行。

五、乘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运用

通过运行安全监控服务器端系统和App终端的交互应用,解决了一批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实现乘务员乘务巡检工作由手工记录模式向电子记录存储模式的转变,解决了乘务巡检记录保存不完善、安全性低的问题;二是实现乘务巡检工作由台账资料不完整、难统计向数据智能分析模式的转变,解决了乘务巡检工作的统计、考核难题;三是实现乘务巡检工作由管理标准混杂向统一绩效考核模式的转变,规范了乘务巡检工作的流程,有利于统一管理;四是实现了乘务巡检记录与“车统-181”故障的有机结合,极大提高了巡检工作质量,有针对性地进行乘务巡检,对可能出现的事故隐患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效地防止可能发生的行车事故,确保行车安全。

结束语

从2018年初系统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在1年的使用过程中,较2017年同期,车辆乘务员巡检及时率提高了15%,因故障发现应急处置不及时发生责任事故及故障仅1件,在监控手段、监控内容等多方面,极大地提升了车辆段对乘务人员的监控程度,乘务管理呈现了更便捷、更规范的态势,对客车的运行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陈海平.高速铁路乘务组织理论与优化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3.

[2]蓝志江,雷莲桂.高速铁路乘务工作务实[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5.

论文作者:郑海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8

标签:;  ;  ;  ;  ;  ;  ;  ;  

铁路客车车辆乘务作业安全监控系统的开发及运用论文_郑海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