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用电需求的不断上升,电力网络的稳定性对于人们的用电体验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电力供应,电力企业引入了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以有效的保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通过智能化的技术管理方式能够快速的确定电力设备中各个元件的运行情况。从而为电力网络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技术方案
引言:
为了提升电力网络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我们引入了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对电力网络中的各个结构进行控制和处理。智能变电站的主要作用就是处理相应的故障问题,并通过对电能的合理运输和分配使电力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同时智能化的变电继电装置还能够对电力网络的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控,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以便于能够更好地完成对电力设备相关数据的整理和收集。
一、配置现状
目前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配置还处于初级阶段,通过智能化变电站的配置能够帮助工作人员及时发现问题,并将问题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该装置可以帮助系统将故障问题所产生的损失降低,给工作人员留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维修。从而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1]。但是从我们目前的分析来看,电力企业在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的使用重视程度还不够,无法有效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和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必须对电力网路建设中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可视化信息记录
(一)变电站信息保护流
为了对智能化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开展可视化的分析工作,我们以某发电站的继电保护故障的信息记录进行分析,具体可以参考图1。在图1中我们能够看到智能化的变电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流程,以便于我们对其所使用的故障可视化的方案有了更加明确的认知。
图1 继电保护信息流
(二)继电保护逻辑
1.关于继电保护逻辑的分析
G语言是应用于电力系统模型中用于设备运行状况描述的语言,它是建立在公共信息上的图形交换方式,以对信息进行记录和描述为逻辑内容中的起点和终点。并以图形作为基础,以数据记录的方式对继电保护的运行逻辑进行清晰、明确的表述。
继电保护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的表现相对复杂,而且实际运行原理也较为繁琐。简单的来讲,它就是借助比较阀值、运行动作计时以及逻辑判别来阐述继电保护装置中的系统运行内容[2]。我们可以借助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或”、“非”、“与”这三种不同的逻辑关系来表明它们三者在不同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甚至在进行数据输出的时候还可以借助带有箭头的直线来进行表述。
2.逻辑关系
通过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原理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的理清系统中各个元件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绘图的方式将继电保护之间的逻辑关系展现的更加地清晰、明确。通过对图2的内容的学习,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清楚继电保护逻辑关系的内容。
图2 逻辑关系示意图
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设备Y3与其他元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电流互感器出现断开的情况,则最终值显示为0.而将输入的零序差动值作为指令时,则其最终显示的值为1.
三、可视化的相关内容
(一)继电保护故障信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故障分析的精度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智能故障保护装置只能展现出单一的数据、图形、表格,这与目前现代化的变电站网络监视和数据分析之间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必须要引入可视化的分析方式,将继电装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展现,以帮助工作人员更快的对变电站的继电保护装置进行管理[3]。如果变电站内部的继电保护装置出现了问题,其所具有的智能系统就会立刻对设备进行分析,并对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同时保存当下的运行数据,对故障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形成文件给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智能系统会将故障信息依照特定的格式传送至对应的服务器,并在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下详细记录系统故障的实际情况,最终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能够让工作人员直观的了解故障的相关内容,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对其进行数据对比和分析。当然,针对不同的故障原因,会有不同的记录文件,其实现方式还要依据不同的功能需求。
(二)事故情况分析
要使智能变电站内的继电保护装置正常的运行,首先需要了解及装置内部故障保护的逻辑结构。进而可以通过分析逻辑关系对故障进行处理。并对事故原因、事故故障等内容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对相应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找出故障发生的时间、故障情况来分析采用何种处理方式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的维护。为了能够更好地使工作人员理解工作的内容,在对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时,需要将故障中的一些显著特点标示出来。并在所绘制的图形中进行明确的标记。在进行标注的时候一定要采用通用的标注方式,避免因标记杂乱而导致阅读者理解不清的情况发生。
(三)互操作的方式
通过继电保护变电站的监控设备能够直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图片绘制,而且依照相应的规定,所绘制的图片能够全面、完整的展示出设备运行的信息内容。目前所使用的G语言系统不仅具有良好的延展性能,同时能够使用图形进行定义。可以将系统运行中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的表述。而且G语言还能够显示图形内容,借助图形的表述方式将数据更好地展现出来,给工作人员进行分析提供便利。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图形信息对其所反映的内容进行处理和操作。借助智能变电站的系统能够在不同的变电站之间完成相互操作的目的,同时能够快速的定位设备故障的位置,借助系统平台,还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4]。在进行相互操作时还要依据设备运行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首先需要对变电站内部具有问题的设备进行分析和处理,如果设备之间的语言系统是一致的,则可以直接展开操作。其次,如果设备之间所使用的信息语言不相通,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调整,在不需要外接其他软件的前提下设置相应的参数,从而实现系统语言的兼容。
(四)安措技术
这种技术能够确保继电装置的顺利运行,同时能够确保装置系统内容中的GOOSE发送,将数据接收等相应的情况以图形的方式进行展示。这种展示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数据信息的可视化的水平,并且降低技术人员的参与程度,为继电保护装置的管理提供更加安全、可靠、高效的方式。
四、结束语
继电保护装置是整个电力网络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它的运行状况将会直接影响变电站的运行。传统的检测方式已经无法响应变电站精准检测的需求。所以我们将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引入到智能变电站的继电保护技术中。有效地降低了设备故障排查的人工参与度,提升对故障问题检查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李煜华. 新一代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故障可视化分析方案研究[J]. 科技展望,2014(16):82.
[2]李书田,杨红培,金翼,魏勇,张乔宾. 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集中打印方案设计及工程应用[J]. 电子设计工程,2016,24(15):56-59+63.
[3]邱智勇,高翔,陈建民,刘虎林. 基于镜像技术的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隐性故障诊断研究[J]. 电气技术,2016(08):89-94.
[4]郑宁敏,黄肇敏,高翔,江能明.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视化运维技术研究[J]. 供用电,2017,34(01):55-60.
论文作者:朵海全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5
标签:变电站论文; 故障论文; 继电论文; 保护装置论文; 智能论文; 方式论文; 继电保护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