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水利水电第二勘测设计研究 河北省 050021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的增强,我国在桥梁建设方面有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大跨径的桥梁建设,已经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我国桥梁建设在美观性、功能性、安全性与经济性等方面仍有诸多不足。从我国桥梁工程建设方面的整体水平来看,目前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桥梁设计先进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了解那些发达国家桥梁设计发展的新动向与趋势,对于我国目前桥梁设计发展有重要意义。文中将重点分析桥梁与环境相协调的问题。
关键词:桥梁设计;环境协调;美学研究
桥梁设计是建筑工程学与艺术完美契合的一种高度体现,桥梁美学设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发展迅速。近年来我国的桥梁美学设计技术的发展研究和应用也越来越受大众的关注。
1桥梁设计基本原则
1.1安全性
桥梁设计的安全问题主要有行车安全、通航安全、施工安全和基础地质条件等方面。行车安全:桥面设施应该合理布置,要根据具体的车流量和公路等级来决定,是否有必要设置护栏、中央隔离带、分车带,从而确保行车的安全性。通航安全:在有通航净空保证的前提下,还需要注意是否允许拖船组成的船队通过,在桥下水流的方向是否与桥梁垂直,在有这样的问题时应该加大桥梁的跨径。施工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中,必须要考虑飓风、洪水等因素给桥梁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施工进度要求在洪水到来之前桥墩施工面一定要超出洪水水位。基础地质条件的安全:根据规范对冰冻深度、基础埋深与河流的冲刷深度的要求,需要对地质情况进行必要的检查,查清附近是否有溶洞、断层以及裂缝等一些不适宜的地质条件。
1.2功能性
桥梁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承受荷载与跨越障碍。为了保证受力合理,结构传力路径应力求形式直接、简洁,尤其注意风载、地震等因素,论证能够确保结构功能的实施。在地震地区修建桥梁应该注重选择抗震好的桥梁架构。如梁式桥梁要比拱形的抗震性要好,低桩要比高桩好等。遇到突发情况造成桥梁的破坏,从难易程度考虑,梁式桥比拱式桥更容易修复。要根据其实际情况考虑,能做小的绝不做大的。这样可以避免造成国家资金浪费。
2桥梁形体的美学特点
2.1桥梁形体美与桥梁功能的高度统一
桥梁是为满足社会发展对空间跨越的需要而建造的人工构造物,和其他的一些人工构造物不同,其跨越空间的功能价值是第一位的。桥梁的功能需求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可概括为在一定的跨越空间内的一定的通过能力,只有在满足上述功能要求,桥梁的美学价值才有意义。因此,满足功能的要求是桥梁美的先决条件。由于桥梁的桥位往往是地区或城市的要冲所在,其体量、形态及永久性等将给人以无法回避的瞩目形象而给公众带来深刻的视觉冲击,桥梁除应在结构上具有与其跨越功能相适应的强度和刚度、桥面上有与通过要求相适应的空间外,还应在外观上具有美感,使桥梁的形象与内涵高度统一,完美的体现桥梁的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
2.2桥梁形体与桥梁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
一座具有良好美学品质的桥梁必定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任何一种艺术构思均需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去体现,因此艺术构思就有可能受到工程技术水平一定程度的限制而不能是无限的发挥。反之,工程技术的进步则为桥梁形象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年代,厚重的桥墩和桥面、跨径不大的单拱或连拱等成为那个年代桥梁的共同特征。金属材料和混凝土的出现及其性能的不断改善、设计技术的提高和施工技术的进步使建造跨度更大、形体更轻盈优美的桥梁成为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桥梁建筑与环境协调的可行性建议
3.1设计中处理桥梁形体与环境关系的方式可概括为三类
第一种方式是突出桥梁的形体,以环境作为桥梁的陪衬。这种方式要达到的目的是强调桥梁的存在与环境的差异,使桥梁成为区域环境的主体,而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则作为主体的配景出现。当环境景观轮廓或色彩单调、平淡而缺少变化时,或是桥梁本身形体高大或是形体图变化丰富时,采用这种处理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第二种方式是尽可能地淡化桥梁的形体在景观中的作用。这种方式则与第一种方式相反,采用这种处理方法要达到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变化桥梁形体在区域景观中的作用,同时尽可能地维持区域环境景观的原有格局。当原有的区域环境景观质量良好,而新建桥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其形体无助于环境景观质量的改善甚至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时,除了应注意控制桥梁的体量外,还应注意桥梁在形体、材质和色彩等方面与环境的协调,甚至可以利用植物对桥梁进行适当的遮挡或利用攀藤植物覆盖桥梁的构件,使桥梁形象进一步弱化。第三种方式是一种协调的方法,对桥梁形体既不强调也不弱化。由于前述的两种方式仅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相比之下,第三那种方式则是处理桥梁与环境关系最为普遍适用的方法。桥梁的体量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和使用需求决定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均要考虑桥梁的适当存在,并与环境和谐共处,尽可能营造因桥梁的加入而使区域的环境景观更为生动和丰富的效果。
3.2人工绿化
现代桥梁将绿地树木等改变环境景观设计作为重要代表。设计人工绿化景观是由目标的、将绿化的作用因地制宜的发挥出来。绿化桥梁交通环境,功效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具备观赏景观的功效。将桥头美化,让沿路景观更加和谐,车在道路中行驶,乘客非常舒适。其次,有助于交通安全。绿树成行起到诱导作用,比如立交桥匝道外侧成行植树,对行车是非常良好的诱导标志。最后是保护环境的功效。将原有的植被进行保护,将绿化进行增强,有助于将坡面进行稳定增加,水土保持。绿化和桥梁隔音板综合协调,有利于降低噪声影响,有助于将环境净化。将空气当中吸收的各种有害气体进行吸附,将空气进行净化,为人类提供更加新鲜的空气。
3.3注重桥梁附属结构设计
从已有的桥梁建筑来看,桥梁附属结构对桥梁的整体美观方面也有重要的影响。桥梁的附属结构主要从桥头艺术、桥身结构等方面进行考虑。在桥头艺术处理方面,主要是运用一些比较精巧的石刻雕塑为主,我国古时候石桥的桥头通常是以狮子雕塑为主加以装饰,雕刻工艺精巧,雕刻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体现出我国古代工匠的独特智慧以及巧妙的构思。在桥梁结构方面,主要是绘制一些美妙的图案。我国大部分桥梁都是采用龙纹雕刻装饰结构立面,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美学视觉效果。在栏杆方面除了考虑到安全因素之外,在造型上也应体现桥梁建筑美。
总之,桥梁美学就是将桥梁主体综合周围环境、桥梁结构功能以及造型艺术进行和谐统一。伴随着目前桥梁事业的快速进步,人们开始追求桥梁环境美学。对桥梁设计环节并未着重考虑的环境因素,成为了环境和桥梁协调的重点,作为设计者应反思桥梁环境美学的重要意义,在桥梁设计时更多地考虑建设地点周边环境,注重与环境的协调。
参考文献:
[1]矣涛.论桥梁设计与环境的协调性[J].四川水泥,2016,09:70.
[2]樊祖振.桥梁与环境的协调性美学设计[J].西部交通科技,2012,04:
[3]樊祖振.桥梁与环境的协调性美学设计[J].西部交通科技,2012,04:
[4]彭宜强.桥梁与环境相互协调的重要性以及桥梁美学设计的要点[J].城市建筑,2013,16:
[5]闫燕红,雷俊卿.桥梁美学设计与环境亲和相融[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第十八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2008:5.
论文作者:张永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桥梁论文; 环境论文; 美学论文; 形体论文; 功能论文; 结构论文; 方式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