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农村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实践的调查和思考——以湖南岳阳市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岳阳市论文,湖南论文,党组织论文,为例论文,队伍建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65(2011)05-0067-05
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适应现代乡村治理需要、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完善村民自治、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是党在农村的一项战略性任务,也是当前基层农村党建领域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岳阳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践
岳阳市共有3089个农村党总部和党支部,农村党员14万多名(截止2009年底)。岳阳市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确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的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中组部《关于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文件的要求,围绕落实“一定三有”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完善“四个机制”,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一)以完善“第一支部书记”制度为载体,进一步创新选拔任用机制
“第一支部书记”制度是岳阳市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几年来,全市先后向1885个村选派了第一支部书记,占全市村总数的61%。事实证明,这一作法符合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际,为加强农村党建工作,改进干部作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好的工作思路,走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
推行和完善村“第一支部书记”制度,进一步创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选拔机制。在坚持从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派第一支部书记外,探索选派民营企业党员业主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君山区在“村企共建”活动中,选聘了7位企业老板担任村“第一支部书记”,有力推动了村企的共建共赢。去年,我市结合第七次村支“两委”换届工作,全面推行了“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办法,选举产生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注重从致富能手、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
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探索实行了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经济组织负责人“三位一体”的设置,探索了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等方式。平江县三年来在各类社会服务组织、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中建立专业党支部40多个,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建立联合党支部、党总支26个,并着重选优配强了村党组织书记和村领导班子,实现以强带弱、以大带小、以企带村的目标。临湘市扩大村党支部书记选任视野,从退休党员领导干部中选聘回原籍任村党支部书记,16个乡镇共选聘了18名同志回村担任支部书记。
(二)以探索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四保”制度为重点,进一步健全保障激励机制
近年来,岳阳市委高度重视农村干部队伍待遇保障问题,探索建立“工资保发、养老保障、医疗保险、知行保先”四保为重点的保障激励机制。
确保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待遇的兑现落实。从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岳阳市各地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待遇标准普遍高于当地农村劳动力人均收入水平,岳阳市在职村主职干部年误工补贴平均在5000元以上。各地村支部书记误工补贴资金由中央、省、市转移支付,县乡财政配套资金和村自筹三部分组成,村自筹部分根据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等确定,实行绩酬挂钩。华容县规定村党支部书记基本补贴每年不少于5000元,另由乡镇和村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发放不超过200元的津贴。云溪区明确村党支部书记误工补贴区乡统筹部分每月550元以上,村自筹部分根据村经济条件合理确定。岳阳县实行基础工资、职务工资、业绩工资“三结合”的工资制,对定编村干部工资进行统发。
认真落实离任村支部书记生活补贴。全市所有县市区均已按照文件规定落实了村干部务工补贴和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困难补助,数额都超过省委文件规定的标准,而且补贴对象范围有所扩大。平江县对累计任职20年、25年、30年的离任村主职干部,每年分别给予600元、800元、1000元的生活补助;对累计任职20年以上的离任其他村干部,每年给予200元的生活补贴。补贴资金由县财政每年拿200万元,不足部分由乡镇负责。华容县对连续任职10年或累计任职15年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每人每月分别发给60元的生活补贴,补贴资金由县乡财政各负责50%。探索建立离任村党支部书记养老保险等制度。临湘市建立了村主职干部养老统筹制度,经费由市、乡(镇)、村及个人共同筹集,由市村级主职干部养老统筹中心负责发放养老金。按任主职年限满8年、10年、12年和14年四个档次,每月分别发放养老金40元、45元、50元及55元。华容县探索建立了在职村场干部大病互助基金,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由县、乡(镇)财政按5:5的比例每年筹资30万元,对患大病住院治疗的在职村场干部年度内给予适当补助,最高补助金额达2万元。岳阳县建立了荣誉离职制度,对连续任职满15年或累计任职满20年的村干部,实行荣誉离职,由县委颁发荣誉证书,每年给予600元的补助。
(三)以“工作实绩”考评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考评管理监督机制
推行村党支部书记的备案管理制度,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建立完整动态的管理台帐,对村党支部书记实行备案管理。湘阴县制定了《村干部目标管理办法》,量化考核指标,对村干部的工作实行千分制考核。临湘市推行村干部的年度考核制度,采取在乡镇、村两个层面对村干部进行测评和评议的“双测双评”考核办法,实行百分制计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党务村务公开和村党支部书记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不断完善村党支部书记的监督约束机制。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岳阳县下发了《关于加强村级班子建设的若干规定》,内容包括村干部选拔任用、党务公开、民主管理、村干部待遇等方面,县委定期对落实情况进行督查。云溪区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村支“两委”干部队伍建设办法(试行)》,明确了选拔任用方式、工作职责任务、监督管理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临湘市制定了《村级班子年度考核工作方案(实行)》,由乡镇党委统一组织,对全市村级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进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绩效考核和干部群众满意度测评两大项。
(四)以“提升素质”为核心,进一步突出教育培训的实效
各级党委高度重视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教育培训实效,创新教育培训载体,着力培养一批引领农村科学发展,推动农民发家致富的村党支部“带头人”。健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培训体系,充分整合党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等教育教学资源,每3年组织全市所有村党支部书记接受一次轮训,目前已举办培训班86期,培训农村基层干部1.3万人次。加大教育培训投入,每年全市财政投入200多万元,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市委组织部联合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投资100万元在汨罗大荆建立了岳阳市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培训方式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的办法,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提高了培训的水平、增强了培训的效果。突出培训的多样化,各地在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上,不断创新形式、创新内容。据统计,2009年以来,全市共有95%以上的村党支部书记参加了市、县、乡组织的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市、县、乡开设了各类针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班200多期,培训党员145000余名,覆盖了98%的农村党员。
二、当前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
审视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我们应有以下视角:如何适应农村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应对农民阶层分化对党在农村执政基础提出的挑战;如何构建现代农村以引导和服务为特点的乡村治理体制。从这些视角出发,我们发现当前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一)村支书队伍的整体素质结构与完善乡村治理、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从调查中看,近年来,各地不断优化村支书队伍结构,村支书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日趋提高。但从整体上,村支书队伍的整体结构与完善村级治理、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以岳阳市为例:
从年龄结构看,2009年全市3089个村支部书记的年龄结构为:35岁及以下的418人,占13.5%。37岁至45岁的1358人,占43.9%。46至54岁的906人,占29.3%。55岁以上的407人,占13.1%。村支书年龄整体趋大,45岁以上的占42.4%。有的地方村支书队伍年龄结构相当不合理,平江南江镇49个村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只有2人,而50岁以上的有23人,有3人年龄超过了60岁。岳阳县新开镇党支书平均年龄为45.5岁,在全市村党支部书记中算平均年龄较低的,但这个镇40岁以下的村支书只有3人,30岁以下的一个也没有。
从文化结构看,村支书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相对偏低。2009年全市3089个村支部书记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86人,只占2.7%。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702人,占22.7%。华容县全县463名村支书中大专学历以上的13人,仅占2.8%,初中以下的175人,占37.8%。岳阳县新开镇党支书大专以上学历的2人,占0.5%,初中以下的19人,占58.5%。
从素质能力结构看,由于受年龄、文化结构两方面的影响,相当部分村党组织书记素质能力欠缺,表现在:1、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阶层分化出现的新形势,具体表现为:引导农民合理、有序分化的意识不强;引导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路子不宽;提高农民素质的措施不到位;化解贫富分化所带来的各阶层矛盾的能力不强等。2、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不能适应现代村级治理提出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不足,用老经验、老办法、老思路应对农村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工作方法简单,有的还态度粗暴,影响党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没有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意识,对如何引导和服务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壮大集体经济,缺策少谋;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复杂问题处理力不从心,应对农村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欠缺,影响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3、村级党组织书记的领导能力不适应新农村建设中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的新要求,具体体现在:部分党员党性观念淡薄,价值观错位,不能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的要求;不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村务和私务的关系;部分党员的先进作用弱化,有些干部在同群众的联系和沟通、廉洁奉公等方面与群众的希望有一定差距,有人甚至带头参与到农村赌博、封建迷信活动当中,以至于党的政策在基层难以执行好,用农民朴实的话讲:“经是好的,关键是歪嘴的和尚把经给念歪了”;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农业劳动者党员占绝大多数,而新阶层的党员人数比例较少等。
(二)村党支部书记的权益保障滞后与村支部书记新时期功能作用发挥的要求的矛盾突出
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最基层的干部,肩负着有效实施村级治理,发展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功能和作用。对上是千头万绪的工作,对下是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在过去,其功能作用的发挥是以行政权力和公共资源的控制为依托。村民自治,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这些功能发挥所依托的行政权力已经弱化,公共资源也因集体经济发展不足而渐趋丧失,村党组织特别是村支书资源整合、社会动员力下降,其功能作用发挥受到很大限制,工作比过去复杂和艰难。特别是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代表的村干部不是国家公务员序列,亦官亦农、非官非农的身份特点,加上目前大多农村经济欠发达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级组织负债严重,相当部分在岗村党支部书记的薪资还比较少,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激励保障机制一时难以及时配套和完全落实,因而导致村支书面临的工作压力大与自身待遇低的矛盾十分突出,劳动的付出与权益的享有不完全对称。同时,对已卸任的村党支部书记偏重思想教育和政治关怀、经济上资助相对有限,从而在相当程度上降低了村党支部书记的吸引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性的发挥,要在短期内改变村党支部书记权权益保障滞后的局面,建立起一支适应现代农村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村支书队伍还要作更大努力。
(三)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经常化和制度化的监督和管理急需加强
当前村党组织书记这支队伍从整体上看主要有两个特点:本土成长为主,非职业化为主,在位为村官,退位为庶民,这种非职业化的生存决定他们既有可能在满足其生存发展要求前提下竭尽全力为村民服务,带领大家致富,也有可能在生存和发展预期难以满足时以谋一己私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为主的可能。这支队伍的特点决定了在建立和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的同时,要大力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监督和管理,以充分发挥其在村级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有的作用。实际上我们发现大多对村党支部书记的管理只局限于党员登记、党费收缴等党务事宜,基本上没有监督,即使有也是游于形式,管理重于监督。有的地方出台了考评管理监督办法,但有的只是年终做做样子,填几张表就完事,没有让村支书感觉到监督。更谈不上经常化或制度化的管理监督。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在现在村民自治、村级经济薄弱的条件下,在村支部书记待遇如此低下,大家都不心甘情愿做支部书记的情况下对村支部书记还管理、监督,没有实在意义。
(四)理顺“两委”关系,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仍是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村民自治的广泛实施,实现了国家和农村社会的有效结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和提高农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方式。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使得一大批年富力强、文化素质较高,懂经营、会管理、群众信任的人,通过村委会直接选举进村委会班子。但由于受农村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制度安排产生两个权力来源和中心的现象,因而出现“两委”的矛盾和人际冲突对基层民主作用正常发挥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实际工作中党支部与村委会的矛盾,影响党组织应有作用的发挥。其次是村党支部凌驾于村委会之上,村委会难以发挥正常的自治功能,影响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管理、推动发展的积极性。近年有不少地方实行了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这对于充分发挥基层民主作用,对探索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有效治理,推动科学发展有较大意义。但“两委”权力来源和功能却不会因此而改变,如何防止由此导致村级组织“行政化”、村民自治“虚化”是我们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建议
村党支部书记是领导班子的主心骨,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是党员队伍的排头兵,关系到党的形象好不好;是发展经济的引领人,关系到农民群众富不富;是现代乡村治理的中坚者,关系到农村社会稳不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是关键。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协调和整体推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涉及到农业、农村、农民,是选拔任用、激励保障、教育培训、监督管理四位一体的统一,特别是税费改革后农村社会尤其是村级治理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本身的利益保障更加重视的情况下,针对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出台就要根据农村的实际和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特点,更加注重协调,整体推进,做到责、权、利相统一、相一致、相依托,才能取得政策措施的应有效果。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些好的政策措施在有的地方落实得并不尽人意,甚至大打折扣,究其原因,就是政策措施配套不够,没有注重协调、整体推进。比如对村党支书的工资保障,就没有考虑到村级经济参差不齐、有的根本无法拿出资金来补贴的实际,没有考虑在一般性转移支付中给贫困村重点倾斜的政策。对离任村干部的困难补助没有纳入上级保障范围,形成了新的不平衡,挫伤了另一部分人和积极性。
要深刻认识到当今农村社会治理已由过去的控制、领导转化为引导和服务,在引导和服务农民中实现农村社会的良性治理。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县级机关各部门要密切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关爱的工作环境。强化责任落实。继续推行县领导联系点制度,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严格村党组织书记的日常教育、管理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有效整合工作资源,建立例会制度,及时沟通情况、突出重点,协调行动,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职、通力合作的工作氛围。创新投入机制。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一归口管理,采取以奖代补措施,加大基层组织建设物质投入力度。营造关爱氛围。上级党组织要在工作上对村党组织书记加强指导,在交任务、压担子的同时,也要教政策、给方法,并积极帮助解决难题,勇于承担各种责难和责任。
(二)选任机制要更加突出可操作性,逐步推行村支书公职化
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特点和农村的发展,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真正把懂农村治理,有致富谋略、服务本领,公道正直,能引导群众致富的人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加大选派力度,坚持重心下移,坚持和完善“第一支书”的做法和制度,鼓励县乡镇干部到村任职,探索从县直机关直派农村支书的做法。建立副科级后备干部下村挂职锻炼制度,对表现优秀的优先提拔;对工作不合格的,取消其后备干部资格。重视后备干部培养。坚持村党组织书记与后备干部队伍同步抓,真正做到放开视野“选”、拓宽渠道“育”、坚持标准“用”、赋予重任“压”,建立较高素质的村党组织书记“蓄水池”。加大从现任村官中选拔公务员的力度,进一步完善选拔的各项考评制度。推行村支书公职化,要结合“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有步骤地实施村支书公职化。村支书公职化可以主要考虑两条路径:一是从现任村官,特别是大学生村官、致富能手、管理专家、科技专家村官,复员退伍军人村官中通过公务员考试公职化;二是从县乡镇公务员中委派。
探索建立联村并村党支书队伍,增强党组织对乡村治理的渗透力。随着农村社区管理新格局的出现,要按照“地域相近、利益共享、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群众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组建村落社区,变单一行政型治理模式为社区服务型治理模式。要探索以村村联合为载体的联村管理新格局。在不变更原有行政村组织形式、土地及财产所有权及债权债务的情况下,本着“群众自愿、就近便利、优势互补”的原则,由两个以上行政村进行联合,设立联合党总支,实行联村管理,建立联村党支书记。探索以村村合并为形式的并村管理新格局。通过村与村之间的合并,即以大并小、以强并弱,以节约农村管理成本、减轻群众负担、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促进农村和谐发展。并村管理与联村管理的区别就在于并村管理是将两个村合二为一,设立一个党组织和一个村委会。
(三)教育培养要更加突出实效性,着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治理农村社会,引领科学发展的能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科学发展对村党组织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改革培训方式、创新培训手段,不断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常规教育突出针对性。坚持注重实效、学以致用,突出内容针对性,既坚持分层分类,更注重培训效果。建议以乡村管理、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农村职业科技技能培训为主,可考虑设置三个月到六个月的中期培训班,以职业教育学院为基地。党员党性教育以短训为主,可考虑设置三天到一周的短期培训,以党校教育为主。自我教育突出广泛性。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要尽可能地为村一级提供多方面的学习资料,增强村党组织书记自我教育的自觉性。实践教育要突出可比性。要以全面小康示范村为重点,以“看、听、议、评”的方式,坚持分类型、设专题开设,构建村党组织书记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达到启发思路、提升能力、推进工作的目的。
(四)管理监督要更加经常性和制度化,适应农村特点和发展需要
在农村推行以村级工作“四化”(“两委”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为民服务村落社区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级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对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管理和监督。规范决策程序,坚持从程序上制约村党组织书记的权力运用、克服“一言堂”现象,广泛推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突出监督重点,严把“四关”:民主理财小组审查关、议事会表决关、经管部门审计关、村务财务公开关。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责任制,向党员群众公开承诺。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制,结合民主评议、考核审计情况,对成绩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按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适当提高待遇;对考核评议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诫勉、责令改正;要通过经常化和制度化的管理和监督,防止村支部特别是村支书成为地方宗族、黑恶势力的代表,成为谋取个人和小集团利益的代表。
(五)激励保障要更加突出实质性,充分调动村党组织书记工作积极性。
提高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与热情,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是关键。在全面实行村支书队伍公职化前要建立合理的报酬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统筹制,可以把村干部报酬分为固定和奖励报酬两部分,固定报酬由各乡镇根据村干部报酬的历史和当地农民收入等现状确定,由县乡两级财政分担,3年不变;奖励报酬由各乡镇按照经济发展状况、工作难易程度和工作实绩,经考核一年一定。资金筹措采取“以村集体收入为主、乡镇考核基金为补充、县财政扶持”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切实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要全面落实村两委主职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并逐步实施在职人身意外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对任职15年以上并正常退职的村党组织书记由县、乡统筹给予适当的养老补助政策措施。要强化典型示范引导作用。继续通过评选“十佳”村干部等形式,加大评优奖励力度,增强其成就感和荣誉感。坚持注重工作实绩,适当降低年龄、学历文化标准条件,把优秀村党组织书记选拔进乡镇干部队伍。
标签:农村论文; 湖南建设论文; 党组织论文; 农民论文; 组织保障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村支书论文; 村党支部论文; 湖南发展论文;